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摄影师捕捉英国海岸万鸟齐飞壮观景象

    [内容预览]

    | 2011/11/17 21:15:17
    在英国诺福克海岸,摄影师克雷格-琼斯拍摄了一组令人惊异的照片,展现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当时,数量惊人的涉禽在空中齐飞,遮住了一片天空。这一景象不免让人联想到非洲大草原。诺福克沃什湾,成千上万的涉禽在空中飞翔,如此景象不免让人联想到非洲大草原。每年冬季,涉禽都会飞到英国沿海地区过冬  很多游客来到这里观赏万鸟齐飞的自然奇观,它们的鸣叫被称之为“诺福克狂想曲”。每年的9月到来年3月,英国沿海地区都会出

    [阅读全文]

  • “五岳之尊”泰山鸟类种群数量再创新高

    [内容预览]

    | 2011/11/15 12:18:36
    中新网济南11月14日电 (孔凡元)山东泰山景区生物种类新一轮调查入档工作已于近日结束,核定泰山景区登记入档鸟类增加到154种,标志着泰山鸟类种群数量再创新高。  记者14日从泰山风景区森林保护站了解到,由于泰山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改善,能够为鸟类提供适宜环境和丰富食物,一些原为候鸟的鸟类冬季路过泰山不再迁徙,成了留鸟。更明显的是鸟类多样性的变化,清朝同治年间《泰安县志》记录泰山鸟类27种,1960年

    [阅读全文]

  • “熊猫侦察兵”探秘野生大熊猫生存环境

    [内容预览]

    | 2011/11/15 9:34:13
    新华网成都11月14日电(记者余里)在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的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一群野生大熊猫,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对外界来说,一直处于神秘状态。10月底,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募4名“熊猫侦察兵”,走进这片原始丛林,对野生熊猫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查。  “每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大熊猫就会下山,跑到村子里抓老百姓的羊吃,有一回把一个贫困户家里仅有的几只羊都吃光了。”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

    [阅读全文]

  • 广州首个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将下月启用

    [内容预览]

    | 2011/11/14 12:44:41
    11月6日,黑天鹅在麓湖上自由地戏水。记者顾展旭 摄  位于天河区渔沙坦西坑  (记者刘幸 通讯员黎考平)中华鲟、绿海龟、中华白海豚等保护动物有了“疗养院”。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获悉,坐落于天河区渔沙坦西坑的广州市首个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基本建成,计划于下个月启动。基地有个“疗养院”,用来给罚没回来的国家保护水生动物入住。还有一个广州水生生物标本馆,将不定期向公众开放。

    [阅读全文]

  • 黑龙江筹建两个东北虎保护区

    [内容预览]

    | 2011/11/14 12:41:19
    据新华社电 (记者张建) 1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东北项目办公室主任朱江博士说:“在完达山区拍到野生东北虎照片尚属首次,完达山区对东北虎种群保护和恢复意义重大。”  11月8日15点47分,相机成功捕捉到野生东北虎活动画面。作为长期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野生东北虎及栖息地保护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呼吁全面加强清套行动,逐步建立应急救护机制,避免黑龙江密山县野生东北虎死亡事件的再次发生。WWF

    [阅读全文]

  • 黑颈鹤“先头部队”抵云南昭通大山包

    [内容预览]

    | 2011/11/14 12:40:17
    中广网昆明11月12日消息(记者李健飞 昭通台记者苏燕)11月7日上午11点30分,4只黑颈鹤“先头部队”飞临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海子夜宿地。  据大山包保护区大海子护鹤员陈光会以及海脑壳护鹤员刘朝海介绍,当天,这4只黑颈鹤从大海子西北方向飞到大海子,在大海子野生动物救助站上空与在救助站生活了三年的翅膀折断的黑颈鹤遥相呼应,“咕噶咕噶”互为应答,然后在大海子上空盘旋,于11点52

    [阅读全文]

  • 候鸟飞抵鄱阳湖

    [内容预览]

    | 2011/11/14 12:39:07
    11月12日,候鸟在鄱阳湖都昌马影湖湿地栖息。据江西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管理局多宝保护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鄱阳湖马影湖候鸟保护核心区越冬的候鸟只有2万余只,比往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左右。新华社发(傅建斌)

    [阅读全文]

  • 3.8万只候鸟江西过冬 “白鹤长城”将现鄱阳湖

    [内容预览]

    | 2011/11/9 10:34:04
    鄱阳湖保护区沙湖站已监测到了白鹤。通讯员金路遥摄    11月8日,立冬。一股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如期而至。飕飕寒风,带来的不仅是冬的萧瑟,还有那些美丽精灵——越冬候鸟的蹁跹而至,它们借助气流作长途飞行。根据一项跨区域的联合监测,从东北、安徽、江西一线,白鹤等珍贵候鸟已展开了一字长蛇的迁徙路线。先头部队231只白鹤已抵达鄱阳湖。 3.8万只越冬候鸟飞临鄱阳湖,231只白

    [阅读全文]

  •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帮助普氏野马越冬

    [内容预览]

    | 2011/11/9 10:32:33
    据新华社兰州11月7日电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7匹普氏野马现在已进入放归后的第二个冬季。据介绍,保护区将通过投料、破冰和监测等手段,为这些普氏野马越冬助一臂之力。  2010年10月,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从其培育的60多匹普氏野马中,选出三公四母进行试验性放归。放归地选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年多来,这7匹普氏野马基本适应了野外环境。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管理科科长孙志成说

    [阅读全文]

  • 为了保护过冬候鸟 杭州湾湿地关闭生态保育区

    [内容预览]

    | 2011/11/8 8:57:35
    浙江在线11月08日讯 东海曾捕捞无度,以致鱼类日益稀少,渔业资源衰退,宁波率先提出了休渔,后成为沿海各省的统一举措。  经过每年3个月左右的休渔,东海渔业才渐渐恢复了生气。  为保护野生动物,杭州湾湿地如今也要“休园”了。  昨天,记者在湿地管理方的官网上发现,11月1日起生态保育区关闭,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管理方说,因冬季气候干燥,大量野生动物栖息在生态保育区,关闭也是出于对生态区消防及野生

    [阅读全文]

  • 第四次大熊猫普查工作正式启动

    [内容预览]

    | 2011/11/4 18:15:19
    上图为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场出生的大熊猫幼仔“淘淘”谢 浩(新华社供图) 下图为汶川地震后被转移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新华社记者 陈 燮摄 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新华社记者 陈 燮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渐渐侵入野生动物的生存领地。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正被扩张的道路切割得支离破碎,这让它们邂逅本就稀少的同类变得更加困难。 “天堑变通途

    [阅读全文]

  • 美发现双头白化蛇 出现几率万分之一

    [内容预览]

    | 2011/11/3 15:17:22
    美国佛罗里达野生动物中心孵化了一条“双头”白化蛇。   这种“双头蛇”出现几率为万分之一。 据外媒11月2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野生动物中心近日孵化出7条奶蛇,但令工作人员惊讶的是,其中一条奶蛇竟然有两个头,不仅如此,这条双头蛇还患有白化症,白得几乎透明。 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生物学家、此批蛇蛋的培育者丹尼尔·帕克激动地表示:“我竟培育出了双头蛇。我

    [阅读全文]

  • 首批越冬大天鹅提前20天“安家”黄河三角洲

    [内容预览]

    | 2011/11/3 10:25:45
    中新社济南11月2日电 (孔凡元)刚进入11月,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故道附近,60余只大天鹅或展翅翱翔,或悠闲自得地觅食。记者2日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近日这里大天鹅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与往年相比,大天鹅“作客”黄河口的时间提前了20多天。   据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处暖温带,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每年的11月份,是候鸟迁徙的

    [阅读全文]

  • 大熊猫罕见深秋产仔 或是今年全球最后一胎

    [内容预览]

    | 2011/11/2 9:53:16
     “妃妃”和幼仔在一起   昨日,记者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获悉,10月31日13点57分,雌性大熊猫“妃妃”在雅安碧峰峡基地产下一仔。由于是室内产仔,目前还无法分辨该幼仔性别。工作人员介绍,大熊猫在将入冬时节产仔非常罕见,有可能这是今年全球出生的最后一胎熊猫幼仔。  前日出生的这只大熊猫是“妃妃”产下的第六仔,出生于1995年的“妃妃”,在此之前已经产下4胎5仔,其中包

    [阅读全文]

  • 陕西实施朱鹮野化自然放飞

    [内容预览]

    | 2011/10/31 8:45:42
    新华网西安10月30日电(记者张晨俊)10只人工繁育的朱鹮,29日在陕西省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基地相继飞离网笼,回归自然。  据陕西省朱鹮保护专家介绍,将人工驯养繁殖的朱鹮科学放归野外,并在这一区域重建朱鹮野生种群,是保护朱鹮的有效途径之一,标志着朱鹮拯救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之所以采取自然放飞手段,是为了减少对朱鹮的惊扰,使其能够尽快适应野外生活。  此次放飞的,是经过野化训练后、刚刚达到性成熟

    [阅读全文]

  • 中老合作为亚洲象建“绿色迁徙走廊”

    [内容预览]

    | 2011/10/31 8:40:51
    新华网云南频道10月30日电(记者李萌 李怀岩)50岁的哈尼族护林员李文兴手持砍刀,穿梭在茂密雨林里,巨大的树冠遮盖了天空,脚下泥土和落叶散发着潮气,当地上突然出现许多野象脚印时,他变得分外警觉。  “前两天,很多村民说家里的橡胶树、庄稼又被大象毁了,这里离村子有差不多5公里,是大象经常出现的范围。”李文兴对记者说,这里离老挝只有20多公里,那边也是原始森林,野象经常在国界两边活动。  李文兴当过

    [阅读全文]

  • 都江堰又拍到野生大熊猫

    [内容预览]

    | 2011/10/27 11:02:59
     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大熊猫“背影”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小组在小草坡垭口至三交界一带的野外监测中,取回7台红外线相机数据时,经整理发现共拍摄到野生动物8种,其中大熊猫照片3张、扭角羚照片5张,此外还拍到了斑羚、亚洲黑熊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照片。  “从画面中来看,应该属于成年大熊猫。”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所长

    [阅读全文]

  • 四川荥经野外首次拍到野生大熊猫

    [内容预览]

    | 2011/10/25 13:45:29
    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大熊猫。荥经林业局提供大熊猫慢慢地从相机面前走过消失在竹林中。荥经林业局提供  中新网荥经10月25日电 记者25日从四川荥经县林业局获悉,该县境内的泥巴山廊道首次野外拍到野生大熊猫生活照。  荥经林业局副局长杨洪介绍,该局工作人员在清理泥巴山廊道红外线相机监测图片过程中,发现一组野生大熊猫的生活照。相机连续两日在同一地点拍到了一只大熊猫,画面中一只野生大熊猫先是顽皮地“站”起来

    [阅读全文]

  • 专家建议原地保护古柽柳

    [内容预览]

    | 2011/10/25 7:51:21
    见习 冯丽妃  从2010年7月底发现野生古柽柳至今,吴玉虎呼吁保护这片林地的呼声已经得到学界很多专家的响应。  “我对吴玉虎很敬佩,他对呼吁保护野生古柽柳作出了很大贡献。大树搬家是不可取的,我非常希望能够原地保护野生古柽柳。”中科院植物所所长马克平说。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郑度认为:“在青海省野生古柽柳与羊曲水电站发生冲突的案例上,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选择降低蓄水位,

    [阅读全文]

  • 国内首次实现松江鲈鱼大规模化繁育

    [内容预览]

    | 2011/10/21 18:01:38
    本报讯 近日,山东裕海渔业良种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所承担的“黄河口松江鲈鱼规模化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阶段性验收。 项目实施期间,该课题组共培育10厘米左右的松江鲈鱼鱼苗约19.1万尾,在国内首次实现松江鲈鱼的大规模化繁育。建立的松江鲈鱼全程海水繁育方法,打破了之前的松江鲈鱼淡、海水交替的鱼苗繁育模式,为实现松江鲈鱼种群恢复提供了基础,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松江鲈鱼产业带形

    [阅读全文]

208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