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称亚马逊雨林呈现出气候改变引起的退化迹象
[内容预览]
| 2013/1/22 7:48:35美国太空总署NASA本周警告称,亚马逊雨林很可能呈现出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大规模的退化迹象。 该机构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面积为加利福尼亚州两倍大小的雨林区域自八年前开始持续遭受从特大旱灾。 这项新的研究显示,2005年的严重干旱造成了超出先前估计的更广泛的破坏,其影响持续时间比预期长,结果2010年又有一个更严重的干旱。作者形容这是一个“双重打击”,在此期间很少有树木能恢复,10年的的[阅读全文]
-
中国“旗舰物种”多数濒危 熊猫亚洲象数量回升
[内容预览]
| 2013/1/17 13:25:34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下简称“WWF”)发布了题为《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从生态足迹、水足迹和地球生命力指数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项调查结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消费水平随着城镇化和收入的提高而迅速拔高,而生产效率的提高速度则远低于人均消费水平,进而造成我国的生态超载情况持续加重,“生态赤字”不断增大。 该报告是由WWF与中国科学[阅读全文]
-
南非2012年全国犀牛惨遭猎杀达668头破历史记录
[内容预览]
| 2013/1/14 10:05:22南非水利与环境部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南非犀牛被猎杀的势头仍有加剧之势,去年全国被猎杀犀牛达668头,破历史纪录。 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损失最为严重,共有425头犀牛被猎杀,其次是西北省、夸祖鲁纳塔尔省和林波波省,这3个省共损失了202头犀牛。2010年和2011年,南非分别有333头和448头犀牛被猎杀。而在2007年,只有13头犀牛被猎杀。 去年,南非加大了打击非法[阅读全文]
-
北极海豹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内容预览]
| 2013/1/11 14:31:34从雪洞里探头窥视的环纹海豹 由于海冰面积和积雪范围持续缩减,居住在北极圈内的两种北极海豹将被列入美国《濒危物种法案》保护名录。新增加的这两个物种在经过60天的公示期后,将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通过保护名录正式予以发布。 此次增加列入保护名录的两种海豹分别是胡须海豹(bearded s[阅读全文]
-
北半球冰冻澳洲高温 极端天气侵扰全球
[内容预览]
| 2013/1/11 9:48:21当北半球多国正遭受寒潮侵袭之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破纪录的持续高温却导致山火频发。据当地媒体报道,塔斯马尼亚州目前有包括旅游者在内的数千人被困,还有约100人失踪,警方不排除其中已有人遇难。 过去一周,热浪席卷澳大利亚全境,多地出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高温天气在4日达到高峰,澳南部岛州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这天气温高达41.8摄氏度,是自188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当地的最高气温。此外,维多利[阅读全文]
-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达23处促生态协调
[内容预览]
| 2013/1/8 9:59:08中国国家海洋局7日发布消息称,中国官方已批准建立天津大神堂牡蛎礁等三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山东大乳山等10个国家级海洋公园,共约83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中国已有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23处、国家级海洋公园18处,总面积达4349平方公里。 此次新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分别为: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山东莱州浅滩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山东蓬莱登州浅滩国家级海洋特别保[阅读全文]
-
研究称大型恐龙分类更多 生存模式类似现代鳄鱼
[内容预览]
| 2013/1/3 0:52:49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恐龙不仅是地球上最大型的动物,而且体型较大的恐龙拥有更多的种类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恐龙不仅是地球上最大型的动物,而且体型较大的恐龙拥有更多的种类。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研究人员对329种不同种类的恐龙的腿骨进行了比较。据悉,腿骨的长度和重量是古生物学中用于估计恐龙体重的方法。研究人员发现恐龙的体型分布模式与其他脊椎动物物[阅读全文]
-
西南极洲成全球气候变暖最快地区
[内容预览]
| 2013/1/1 23:44:51早报讯 半世纪以来,西南极洲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比科学家们预想的要快得多,而该地巨大冰原在未来几十年内的坍塌碎裂,将会对地球海平面带来巨大影响。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一篇文章,称地处西南极洲中心的“伯德”研究工作站监测到该地气温自1958年以来,已上升了4.4华氏度,比科学家 普遍预期的高了2倍,也是全球气候变暖增长速度的3倍,这使得西南极洲成为现今全球气候变暖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阅读全文]
-
喜马拉雅山脉新旧图片对比显示气候变化效应
[内容预览]
| 2012/12/29 7:15:34北京时间12月24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名登山者兼电影工作者拍摄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喜马拉雅山脉图片,展示了该地区的壮观和美丽。他还制作了大量令人震惊的马赛克图片展示了在珠穆朗玛峰附近地区的气候变化效应。其中利用477幅单独图片组成了堪布冰川的超高画质像素图像,这些是由大卫 布里什尔斯(David Breashears)于2012年春天从珠穆朗玛峰附近的普莫里峰拍摄的。图:堪布冰川的超大图[阅读全文]
-
气候模型显示珊瑚礁或将在2100年消失
[内容预览]
| 2012/12/29 7:04:44海洋学家将澳大利亚大堡礁滨珊瑚褪色的原因归结为水温变暖、海洋酸化和污染。 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一份最新的全球主要气候模型评估报告,如果二氧化碳继续以目前这样的水平排放,那么珊瑚礁将在2100年前消失。该报告建议称,维持珊瑚礁目前生活的化学环境不变的唯一途径就是尽可能快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此同时“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或者专门的机器积极消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全球公海珊瑚礁遭[阅读全文]
-
北极野火烟灰附着冰面 将加速格陵兰岛冰川融化
[内容预览]
| 2012/12/22 1:06:46北极地区野火产生的烟灰,飘散到格陵兰岛,使如诗如画的冰川大煞风景。烟灰附着在冰面上,还致使冰层吸入更多的阳光,加快了冰块融化的速度。 北极苔原地带阴凉、潮湿的土壤中储存了大量的碳,由永久性冻土层与外界绝缘。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火灾。然而,随着过去半个世纪的气温升高,该地区的气候正处于转型期,引发了更多的雷暴、闪电和野火。 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年会上,研究人员展示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CA[阅读全文]
-
红树林湿地每年固碳627吨 可减缓气候变暖进程
[内容预览]
| 2012/12/21 7:35:19红树林是固碳能手 “近年来,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利用国际援助、国债项目等资金进行恢复造林,红树林面积从1985年的5800公顷增加到目前的7000多公顷。自然保护区高桥核心区生态定位站实测数据显示,900公顷红树林每年可吸收23100吨二氧化碳,固定碳627吨,释放氧气1.35—2.7亿微摩尔/秒。”11月25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考察团走进广东湛江,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陈粤超如是介[阅读全文]
-
最新研究发现极地风暴可决定世界气候冷暖
[内容预览]
| 2012/12/21 7:33:50研究发现,极地风暴会影响世界气候 极低风暴是地球上最剧烈的天气系统之一,但不久后,我们可能希望发生更多的极地风暴。 据悉,这种小型飓风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北极圈,那时冷空气从北极圈流向相对较暖的大西洋。由于在未来几十年里,北极圈气候逐渐变暖,极地风暴的发生次数可能会随之减少。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艾伦-康德恩[阅读全文]
-
大湄公河流域发现百余新物种 生存环境令人担忧
[内容预览]
| 2012/12/20 9:26:11世界自然基金会18日发布报告,就2011年发现的新物种情况进行说明。报告中说,科学家已经在大湄公河区域确认了126个新物种,其中包括植物、爬行类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等等。 报告中被强调的10种新物种里包括一种相貌十分丑陋的在当地被命名为魔王的管鼻蝙蝠,目前仅存在于越南,一种叫声类似鸟鸣的青蛙,和一种眼睛分别是黑色和白色的被称为阴阳眼的青蛙。此外,在越南胡志明和柬埔寨东部高原都发现一种眼睛呈红宝[阅读全文]
-
巴西多地出现鱼群死亡现象 环境污染成罪魁祸首
[内容预览]
| 2012/12/19 22:21:25最近,在巴西多地都出现了鱼群成批死亡现象。与“末日预 言”无关,有关调查显示,干旱是导致鱼群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则在于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 巴西多地出现鱼群死亡 11月14日,在巴西东北部地区,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742公里之外的一个县城的公园池塘内,数百条死鱼漂浮在水面,而这个公园也是周边居民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成片死鱼发出的恶臭,使得居民不得不绕道而行。在东南部,即将迎来世界杯和奥[阅读全文]
-
巴西热带雨林砍伐面积逐年下降 处于历史最低值
[内容预览]
| 2012/12/18 12:07:28巴西环境部长伊莎贝拉·特谢拉不久前在记者会上说,巴西境内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植被遭砍伐面积,在过去1年间处于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低值。 由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实施的亚马孙流域植被砍伐监测项目,自1988年起通过地球资源卫星对巴西北部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实时监控,每年整理汇总当年遭砍伐植被面积的数据。在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间,共有4656平方公里的雨林被砍伐,同比下降27%,是有历史[阅读全文]
-
哥斯达黎加气候异常影响咖啡产量
[内容预览]
| 2012/12/18 4:39:36哥斯达黎加咖啡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近10年间该国咖啡产量锐减近30%,其中2011年全年同比减产15%。报告同时指出,尽管生产成本增加、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国内政策变化等导致咖啡产量逐年下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变化加剧。 哥斯达黎加是世界主要咖啡产区,年产咖啡近200万袋。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这个享誉世界的优质咖啡生产国度。从首都圣何塞一路向西行驶约50公里,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阿拉[阅读全文]
-
研究称气候变暖不会引起亚马逊古老树种绝灭
[内容预览]
| 2012/12/18 4:38:21据国外媒体报道,新的基因分析表明,在即将到来的因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暖的世纪中,许多亚马逊树种能够继续生存。最新发表在《生态与进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亚马逊地区一些树种的进化史已超过800万年。照此推算,它们将在预测中的2100年全球变暖的某个时期存活下来。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过去高温期能够生存的树种,在没有其他重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可能在未来气候变暖时也能存活。 这项研究基于生态学中的生态[阅读全文]
-
美丽家园 候鸟栖息
[内容预览]
| 2012/12/15 23:35:58在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天鹅在落日中飞舞。11月以来,成千上万只野生大天鹅从西伯利亚、蒙古国等地飞回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越冬。林海珍摄(新华社发) 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候鸟在自由飞翔。预计到2013年2月,在草海越冬的候鸟将达到10万余只。何 欢摄(新华社发)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居民爱鸟、护鸟等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候鸟分布的范围正逐年扩大,一些[阅读全文]
-
43种外来埴物入侵洞庭湖湿地 敲响生态保护警钟
[内容预览]
| 2012/12/15 23:24:1243种外来埴物入侵洞庭湖湿地 43种外来植物入侵,造成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中科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日前发布的报告,再次敲响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警钟。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承担着行洪调蓄、生态保育等重要功能,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大量外来植物侵入洞庭湖湿地,对本土植物种类、湿地植物群落以及湿地[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