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生态好才有生态游

    [内容预览]

    | 2017/4/29 21:03:46
      不破坏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无论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游客,都要对生态旅游有科学的认知、正确的打开方式   春暖花开时节,生态旅游正风靡各地。   生态旅游,顺应公众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生态旅游地3000个,近期,福建开始打造全域生态旅游,西藏也依托优渥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让人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生态旅游也为一些地方带来了

    [阅读全文]

  • 华北渗坑,仍须关注什么?

    [内容预览]

    | 2017/4/26 9:21:13
    天津静海区。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航拍镜头下,多处铁锈红的巨型强酸污水渗坑,如同一道道淌血的伤口刺痛了国人的眼和心。这些渗坑总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其中最大一处就有17万平米。 污染事件曝光后,环保部挂牌督办,正在组织土壤详查。天津静海区当地政府表示已经采取治理措施,施工单位已经入场施工,承诺于7月底前实现根治;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则于18日启动污染事故应急机制,并组织各方力量对污染渗坑进行了初步治理

    [阅读全文]

  • 土壤污染修复的“标尺”在哪里

    [内容预览]

    | 2017/4/25 14:51:29
    本报记者 唐 婷     “怎么定义土壤污染?污染一定是和相应标准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反过来,既然污染了,治理、修复,或者风险管控到什么地步才是安全或者可接受的?”近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的第二届污染场地(地块)治理修复紫金论坛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易修复生态平台创始人黄锦楼发问。黄锦楼抛出的上述问题也引发了专家学者的热烈讨

    [阅读全文]

  • 将“五化”融入土壤环境风险管控

    [内容预览]

    | 2017/3/31 19:22:24
    ◆王夏晖 我国现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主要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特殊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技术导则、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相关术语标准等。2014年,发布了地块环境调查、污染地块风险评估、污染地块土壤修复等系列技术导则。但实际执行层面,仍多是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的相关标准和指导值,尚未形成我国土壤环境风险评价和管控标准体系。 总体上看,我国土

    [阅读全文]

  • 完善排污许可制度需解决四个问题

    [内容预览]

    | 2017/3/28 9:34:47
    ◆姜栋栋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第三十五条提出“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要求“尽快在全国范围建立统一公平、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排污者必须持证排污,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当前建立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涉及面广、改革任务重,仍有诸多问题急需解决。 当前急需关注的问题 一是排污许可制应尽快衔接整合相关环境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较多,如总量

    [阅读全文]

  • 土壤污染防治须考虑“系统性”

    [内容预览]

    | 2017/3/23 13:43:33
    ■赵利利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要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要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事实上,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区域联防联治”已经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机制。 “中央其实是提倡按流域、综合地考虑生态问题,比如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就是从流域的角度去看待环境问题。” 这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楼对环境问题解决思路的评价。 流

    [阅读全文]

  • 发展共享单车要算环境效益账

    [内容预览]

    | 2017/3/22 23:02:23
    ◆刘蔚 一首名为《900万辆自行车》的英文歌曲曾在12年前横扫欧洲各国排行榜。歌曲的第一句就是:“在北京有900万辆自行车,那是一个事实。” 但事实上,北京自行车的数量在近十年里已接近谷底。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以及地铁等公共交通的迅猛发展,很多家庭的自行车早已弃之不用。900万辆已成北京记忆中的辉煌往事。然而,意料不到的是,自行车在退出北京历史舞台的途中却华丽折返——共享单车来了。 去年3月,北

    [阅读全文]

  •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环保税立法领跑全面深化改革

    [内容预览]

    | 2017/3/21 21:05:07
    2018年1月1日,一部被称为体现“绿色税制”的新法将实施,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以145票赞成、1票反对、4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草案)》。那么,为什么要出台《环境保护税法》?该法将给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环境带来什么影响?2月23日两会前夕,《环境与生活》记者独家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

    [阅读全文]

  •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 撬动大农业循环发展

    [内容预览]

    | 2017/3/21 9:37:02
    ■印遇龙 我有一个生态养殖梦:让百姓能吃上安全肉、用上生物天然气、施上有机肥、摆脱环境污染,让农民不再贫困。 我国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年生产量约为38亿吨,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果把所有动物的粪、尿、排泄物充分利用,能够满足植物对有机物40%的需求,但综合利用率不足50%。目前,受土地等诸多因素制约,种养失衡、环境污染、与人争粮、品质下降等瓶颈难题,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对

    [阅读全文]

  • 以区域环境服务破解治理难题

    [内容预览]

    | 2017/3/16 17:39:13
    本报记者刘秀凤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环保强音越来越铿锵有力。”刚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永清集团董事长刘正军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体现了环境治理向生态文明目标看齐的理念升级。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环保企业的环境治理理念升级到更系统化、更注重区域效果的高度,逐渐改变当前环保项目条块分割、碎片化、良莠不齐的现状,向更系统优化的环保理念升级。”他说。 在刘正军看来,要

    [阅读全文]

  • 如何看待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

    [内容预览]

    | 2017/3/6 17:00:04
    胡京南 宫正宇 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既要靠长效措施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也要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采取应急措施进行重污染的“削峰降频”。 自2013年“大气十条”发布实施以来,我国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提升区域联防联控管理能力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同时也建立了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及时采取预

    [阅读全文]

  • 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制度

    [内容预览]

    | 2017/3/3 8:23:33
    ◆胡桓平 潘海婷 《“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半年来,多地不断优化环评制度,进行环评改革试点。针对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存在的公众参与责任主体界定不明确、公众参与数据评价模糊等问题,《实施方案》也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要求制定专门的参与办法,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制度设计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首先,科学确定公众参与的对

    [阅读全文]

  • 生态红线落地要解决四个问题

    [内容预览]

    | 2017/3/1 14:51:13
    ◆王争亚 要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划定、切实落地,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好“统”的问题,红线划定的牵头部门要着力解决好“准”的问题,社会公众要努力解决好“知”的问题,长远目标要真正解决好“保”的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对于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建设生态文明将产生深远而又重要的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对重污染天气产生哪些影响?

    [内容预览]

    | 2017/3/1 11:58:34
    任国玉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指出,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60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中东部冬半年平均重污染天数显著增加,尤其是华北地区因重污染天气导致能见度明显下降。气候变化对重污染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影响了大气的扩散条件。我国秋冬季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西伯利亚高压和大范围强冷空气爆发南下有明显联系。分析表

    [阅读全文]

  • 依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内容预览]

    | 2017/2/28 9:36:27
    ◆崔立伟 2016年,我国出现了大面积、长时间、高强度的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并不乐观。有人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就实施了,成效似乎并不明显。笔者认为,一部法律从实施到初见成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当前的环境形势下,治理重污染仍需靠法律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法》强力推进。 法律在大气治理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经历过伦敦烟雾事件后,英国于1956年通过世界上第一部防治空气污染的法律《

    [阅读全文]

  • 共享蓝天 需强化共识

    [内容预览]

    | 2017/2/24 11:02:25
    ◆刘四建 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日前又施硬招实招:从2017年2月15日起,五环路以内工作日禁止国一国二车行驶。这项“蓝天”措施是否能从纸面落到实处,还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齐心协力。 国一国二车虽然只占北京轻型汽油车保有量8%,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却分别约占全市轻型汽油车排放的30%和25%。据测算,限行措施实施后,减排氮氧化物占轻型汽油车排放的15%左右,减排挥发性有机物占轻型汽油

    [阅读全文]

  • 危废跨省转移监管难在哪里?

    [内容预览]

    | 2017/2/23 9:26:37
    本报特约撰稿顾明事 李青 当前,我国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事件频发,危废监管形势严峻。 在笔者看来,危废的利用处置者和产生者的关系,本质上即为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关系。各地危废利用处置能力不均衡,从内在就决定了危废跨区域转移的动力。危废利用处置能力是一种市场供给资源,转移配置可以形成最直观的市场,应当符合市场在危废利用处置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基本规律。 新固废法虽然取消了危废省内转移审批

    [阅读全文]

  • 加强“十三五”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内容预览]

    | 2017/2/21 8:41:17
    李天威 李元实 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全面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总体思路。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工作应立足于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紧密围绕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改进技术评估方式和方法,推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充分发挥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 1 准确定位,坚持做好环评管理的技术支持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阅读全文]

  • 应对雾霾可考虑建立京津冀绿色经济体

    [内容预览]

    | 2017/2/20 8:35:47
    石敏俊,浙江新昌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曾任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绿色发展研究室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雾霾治理的政策是否需要调整?如何才能构建雾霾治理长效机制?为此

    [阅读全文]

  • 共享单车需共治

    [内容预览]

    | 2017/2/19 15:35:43
    刘四建 共享单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发展迅猛,目前保有量已达数百万之多,并呈现较好发展势头。 面对交通拥堵,共享单车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面对环境污染,共享单车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出行方式。治理雾霾,倡导全民健身,需要绿色发展,低碳出行,共享单车于国于民于己,利莫大焉。 在北京交通拥堵被称为“首堵”,济南、成都后来者居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堵车也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