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海绵城市建设也要因地制宜

    [内容预览]

    | 2016/8/18 10:17:16
    刘秀凤 在解决“看海”问题上,海绵城市建设被寄予厚望,而今夏多个国内试点城市内涝的现实说明,“试点”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 事实上,首批试点城市确定仅一年多时间,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在今年4月刚刚出炉。因此,大多数海绵城市还处于初建阶段,有的规划尚在“图纸上”,有不少项目刚刚启动,效果还没有真正发挥。但对于内涝问题的出现,有必要认真反思,查找原因,及时纠错,补齐

    [阅读全文]

  • 荒漠化治理应注重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内容预览]

    | 2016/8/17 11:12:49
    本报记者 王进东 我国的人口不断增长,土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在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王涛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荒漠化治理应注重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北方半干旱荒漠区沙漠化防治关键技术与示范”的首席科学家,王涛介绍说,全球变暖导致的区域干旱使得干旱区水资源日益匮乏,而迅速增长的人口和社会经

    [阅读全文]

  • 防治光污染需补足立法短板

    [内容预览]

    | 2016/8/17 9:02:28
    毕传国制图 张智全 近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城市光污染可能会让春天提前,可能对动物和植物起到连锁反应。 光污染的危害性不亚于其他环境污染。正是因为光污染对人体存在的巨大健康危害,不少国家都通过立法对其予以防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光污染也呈现出日益加速的发展趋势,而法律对光污染的防治却存在明显短板。如《环境保护法》第42条将“光辐射”作为污染对象

    [阅读全文]

  • 环境执法责任亟待细化

    [内容预览]

    | 2016/8/17 9:00:34
    一方面,要在环保部门内部建立起“定责、履责、问责”体系。另一方面,应会同监察部门,依据环境管理工作特点、部门责任清单和监察执法技术规范等,制定《环保部门职责履行及履职免责办法》,保护环保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 鞠昌华 罗岳平 《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我国环境执法

    [阅读全文]

  • 以行动回应公众诉求

    [内容预览]

    | 2016/8/12 12:20:23
    沃飞 7月30日下午,一场环保河浜游泳赛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举行,110多名上海市民争相下水,两名当地环保局官员也参与其中。通过游泳比赛,人们感受到了下河游泳的乐趣,同时,政府官员与民众一起下河游泳,在其乐融融之际,也融洽了当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这条厂区里的天然河浜曾经污染较为严重,根本不能下河游泳,但是,现在经过多年治理和努力,河浜终于达到了可以下河游泳的地表水环保标准。据了解,在比赛现

    [阅读全文]

  • 高温呼唤城市建设以人为本

    [内容预览]

    | 2016/8/12 12:18:44
    中央气象台8月9日提醒,近期黄淮、江淮等地仍有持续高温天气,华南、江南等地则多降水,各地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预计,9日至15日,黄淮、华北南部、汉水下游、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将出现4至7天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至39℃。 城市高温屡创新高,主要原因当然是天气因素,但城市管理者人为对环境施加的影响,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为关键和直接的,是一些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步入了误区。一方面

    [阅读全文]

  • 落实环保责任先要明确责任清单

    [内容预览]

    | 2016/8/12 12:16:59
    保护好生态环境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发力,发生了问题也需要对照责任清单找准责任主体,严格、公正、合理地进行追究。因此,构建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各责任主体应当履行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是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追责的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各管理部门的责任,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领导干部实施严格追责。 ◆贺震 江苏省近日先后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规定》明

    [阅读全文]

  • 夏金华:应建立全国土壤质量数据库

    [内容预览]

    | 2016/8/11 10:53:54
    夏金华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要求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土壤质量很大程度影响着粮食的安全和居住环境的安全,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土壤质量数据库,科学地利用好土壤质量数据,不仅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支撑,更是守住生态安全防线和保障人居环境、保护战略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耕地、工业用地、建设用地

    [阅读全文]

  • 俞孔坚:海绵城市建设存在六大问题

    [内容预览]

    | 2016/8/11 10:35:34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记者郁琼源)海绵城市建设难在哪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在近日出版的新书《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六大问题,要疏通自然之筋络,建立生态基础设施。     俞孔坚认为,海绵城市实际是个综合性的平台,是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征,以构建跨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为核心,通过区域性的城市防洪体系的构建、生物多样性

    [阅读全文]

  • 打造海绵城市彰显生态功能

    [内容预览]

    | 2016/8/10 10:10:13
    许贵元 据报载,海南三亚市将城市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注重恢复生态滞、净、用能力,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日前,今年第3号台风“银河”从三亚过境后人们发现,一些地势较低、极易积水的路段,并没有像往年那样出现积水,三亚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效果初显。 逢大雨必内涝,已成为不少城市面临的困境。多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许多城市一般都偏重于道路、管网、照明等必要设施的建设,忽视或轻

    [阅读全文]

  • 生态城市建设要发挥市场作用

    [内容预览]

    | 2016/8/9 14:33:24
    张春满 受到资源能源瓶颈的影响,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建设生态城市。其他诸如可持续发展城市、零碳排放城市、生态友好型城市,也都充分体现了生态城市的理念。 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城市之一发端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莱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地区设计了第一个生态城市——亚高山地。尽管这个项目最终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其他国家沿着生态城市的道路继续向前探索。目前巴西、中国、德国、澳大

    [阅读全文]

  • 自然保护区发展要及时澄清误解

    [内容预览]

    | 2016/8/9 14:31:42
    陶思明 编者按 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当前,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仍存在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对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存在某些误区。对此,本报特刊登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今年是我国现代自然保护区事业创建60周年。经过60年的奋斗,我国与保护需求相适应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正在加

    [阅读全文]

  • 埃德蒙·斯诺德格拉斯:海绵城市中的屋顶绿化

    [内容预览]

    | 2016/8/8 14:43:46
    美国著名屋顶绿化专家——埃德蒙·斯诺德格拉斯先生,他本次演讲的题目是《海绵城市中的屋顶绿化》。 埃德蒙·斯诺德格拉斯: 大家下午好!我是埃德蒙·斯诺德格拉斯,来自美国东南部。我写了一些书,并且发表和出版了。我有一个绿色植被养殖园,每年繁育200万幼苗,销售到美国和加拿大。我还在中国负责一些项目,包括进行培训项目。 现在来看一下,什么是绿色生态的城市?实际上很多地方是非常美的,它们在有建筑之前是非

    [阅读全文]

  • 建设海绵城市 促进人水和谐

    [内容预览]

    | 2016/8/8 14:34:18
    海绵城市运作示意图 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的载体,是指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的城市,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这一概念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应用,带来一种新的雨水管理思想与技术体系。与以往主要依靠修建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的传统理念相比,海绵城市实现了城市建设理念的新突破。 海绵城市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

    [阅读全文]

  • “海绵城市”建设十大核心要点解读

    [内容预览]

    | 2016/8/8 14:00:44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同时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息息相关,低影响开发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

    [阅读全文]

  • 湿地,让水患变水利

    [内容预览]

    | 2016/8/8 12:15:19
    短板 王成喜 作         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降暴雨,多个城市内涝严重,如武汉市一周降雨量累计超过600毫米。据媒体报道,7月6日武汉市路面交通基本瘫痪,地铁被雨水淹,市民出行困难重重。         一场暴雨,城市“看海

    [阅读全文]

  • 致力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生态影响

    [内容预览]

    | 2016/8/8 10:53:26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损害?如何尽可能减少损失?怎么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来预防洪涝灾害?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与相关专家进行了对话。 对话人: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许强 许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

    [阅读全文]

  • 余池明 :特色小镇要绿字当先

    [内容预览]

    | 2016/8/5 10:13:19
    余池明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并对特色小镇的环境保护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通知》在指导思想中提出“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要求;在基本原则中提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市政基础

    [阅读全文]

  • 让公众参与更接地气

    [内容预览]

    | 2016/8/5 10:11:23
    刘茂峰 环境改善成效与公众切身感受之间的错位,长期困扰着环保工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环保公众参与不够深入,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参与互动不多、跟踪反馈不快,导致部分公众对环保工作不知晓、不理解甚至不认可。 因此,要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加快环保公众参与体制机制建设,构建高效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互动沟通和跟踪反馈体系

    [阅读全文]

  • 发挥监测基础作用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内容预览]

    | 2016/8/5 10:09:49
    针对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测数据是企业守法生产的最直接依据,也是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基石。环境监测是反映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状况的重要来源。不掌握企业真实的环境监测信息,环境信用体系就很难有效推进。 ◆罗岳平 鞠昌华 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30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这是环保领域贯彻落实党中央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