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内容预览]
| 2017/10/23 12:03:12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重视,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道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阅读全文]
-
程积民: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牧业发展途径与建议
[内容预览]
| 2017/9/1 16:40:54程积民在试验基地 ■程积民 从历史看,该区域具有经营畜牧业的历史与经验,表明草地是该区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草地是农田、林地不可替代的主要植被类型,它既是保护土地免受侵蚀而退化的绿色屏障,又是调节区域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草地一旦被破坏,不但农田生产力下降,而且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成为沙尘暴之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植被建设实践证明,在该地区大面积发展林[阅读全文]
-
资源利用,守住上线才能细水长流
[内容预览]
| 2017/8/29 12:26:15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三大红线,即“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随着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快速跟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适时提出了构建[阅读全文]
-
强化垃圾焚烧厂周边风险评估
[内容预览]
| 2017/8/23 9:47:37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快速增加。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出现垃圾围城的尴尬局面,生活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 当前,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等。垃圾填埋是城市垃圾集中处置的主要方式,但是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垃圾渗滤液容易污染地下水,同时还会产生臭气,造成垃圾填埋场选址越来越困难。垃圾焚烧具有减容、减重、回收能量[阅读全文]
-
海绵城市如何巧做生态大文章
[内容预览]
| 2017/8/21 16:12:13我们在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水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海绵城市的提出,为解决水的问题提供了可操作路径。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就是要统筹解决内涝、城市面源污染、合流制溢流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就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的效益。 第一,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是城市发展的模式,从水出[阅读全文]
-
资源循环利用制度体系待完善
[内容预览]
| 2017/8/15 10:49:14记者:您如何看待劲牌公司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方面取得的成效? 温宗国:该公司专门设立循环经济管理部门,从全产业链生产和运营管理全过程出发,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成效显著。 一方面,劲牌以其主产业链的副产物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为核心,在行业内起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带动了上游的农业产业和下游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工农复合的循环经济模式[阅读全文]
-
农村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的理论实践
[内容预览]
| 2017/8/15 10:48:16常纪文 2017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其中,垃圾分类和集中收集处理是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应有之义。 推进垃圾分类和集中收集处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推行垃圾分类和集[阅读全文]
-
环境执法迈向精细化规范化痕迹化
[内容预览]
| 2017/8/10 10:58:33◆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雁凌 王学鹏 基层环保部门处于环境执法监管工作最前沿、污染防治工作第一线,面对日益繁重的环境监管任务,如何正确履行监管职责,避免因失职渎职而被追责? 近日,山东省滕州市环保局从规范环境违法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程序入手,成立环境违法行政处罚案件审查委员会,细化立案标准、调查取证、依法审核、执行、结案等流程,并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此提高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确保行[阅读全文]
-
程晓:由大冰山崩解再论我国的全球意识
[内容预览]
| 2017/7/24 21:10:397月中旬,北半球正值酷暑盛夏,一则“万亿吨冰山脱离南极”的消息引发关注。“出事”的南极冰架名曰“拉森C”,实际上在它之前,还有“拉森A”和“拉森B”分别于1995和2002年发生过大的崩解进而消失,但那时国内几乎无人关注。一来是那会儿互联网不发达,信息传播不畅,二来是那时老百姓的兴趣点也不在这儿。此次,原本是科学家才会关注的事件引起民众的瞩目,不得不让人感叹赞我国民众的极地与气候意识近年来有了较[阅读全文]
-
治沙不仅是一项技术 更是一种艺术
[内容预览]
| 2017/7/17 10:39:48在日前举办的国际防治沙尘暴大会上,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点赞中国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引发各国代表关注。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荒漠。如今,这里的沙丘披上绿衣,沙漠土地改造成良田,广阔的沙漠腹地变身太阳能农场。这里不仅有最新的治沙技术,更展现着人与自然平衡的艺术。 昔日死亡之海如何变成富裕文明的沙漠绿洲?探寻[阅读全文]
-
新环保法环境经济问题再解读
[内容预览]
| 2017/7/11 16:09:52非经济的惩罚手段,在效果上其实等同于经济手段,是把额外成本加诸环境违法行为,从而形成遏制作用。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评估各种惩罚手段的经济效应。 我国实施新《环境保护法》至今已两年多时间,在多个层面发挥了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其中,与环境经济直接相关的是第二部分中的法律条款。但事实上,其他两部分中的法律条款中同样隐含着环境经济问题,或者称之为环境的法经济学问题。 今年[阅读全文]
-
共享单车该如何审慎监管
[内容预览]
| 2017/7/11 16:07:50共享单车已走进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它们在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共享单车是新鲜事物,其管理和规范尚无经验可循,对其应秉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笔者认为,管理部门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共享单车发展做出科学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一,行政立法方面,管理部门要针对共享单车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骑行安全的管理规范。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已对非机动车通[阅读全文]
-
观鸟为我们打开自然之门
[内容预览]
| 2017/7/10 14:47:50◆台桂花 “嘘,有鸟叫。”儿子台霖回过头来轻轻地示意我放慢脚步。“看,它就停在那边的树枝上。”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果然看见一只小鸟正在欢快地啾啾叫着。用手中的望远镜仔细一瞧,小鸟的头顶顶着一小撮白毛,样子甚是可爱。“原来是一只白头鹎。”而另一边,台霖正举着相机一阵狂拍。 类似这样的场景近年来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外出观鸟,已成为我俩闲暇时光的一大乐事儿。 台霖摄[阅读全文]
-
大气治理需立足统筹与创新
[内容预览]
| 2017/7/4 9:09:19吴平 孙华臣主编的《雾霾防治与经济结构优化路径:“鱼”和“熊掌”何以兼得》一书,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论关系入手,运用大量统计数据,从全国、地区、行业、重点城市等视角比较分析了我国雾霾污染的分布特点,从要素形成机理上揭示了产业结构重型化与雾霾频发的深刻联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研究工具、面板门限回归等现代计量方法,从雾霾污染的空间特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消耗强度[阅读全文]
-
土壤污染要“治”更要“防”
[内容预览]
| 2017/7/2 17:47:45我国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贯彻落实“土十条”要求,推动土壤污染依法防治的重要一步。仅从法律名称上就可以看出,立法对象是土壤污染防治,而根本办法是“一防、二治”。当前,从农村耕地到城市用地,人们对“餐桌的根本”“脚下的环境”关注度提升,必须正本清源,全面治理。 亿民赖此土,万物生斯壤。我国土壤污染状况调[阅读全文]
-
“中国林业现代化”的首次提出与发展
[内容预览]
| 2017/6/21 18:20:25■王希群 现代化既是当代人类发展的历史潮流,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任务。在今日中国,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切实增强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从20世纪初开始,经过近百年的奋斗,中国从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与西方近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相融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中国特[阅读全文]
-
南开教授: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
[内容预览]
| 2017/6/21 18:19:23当今中国,物阜民丰,但对环境问题的集体焦虑降低了公众的幸福感。建设生态文明是应天道、合国情、顺民心的世纪伟业,理应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自然也应贯穿教育事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新形势下,教育工作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进行必要调整,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体设计、综合运筹、分类开展。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向来主张在两个方面同时着力:一曰正刑罚,二曰重教化。前者以律法禁令设置红线,违[阅读全文]
-
可再生能源能否逆势升温?
[内容预览]
| 2017/6/13 15:40:27在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清洁能源经济转型论坛上,不乏国内外高级别官员出席,就绿色转型提出自己的观点。大会期间,本报记者就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及发展趋势、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等热点问题,采访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Jerry Brown、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Adnan Z.Amin和塔夫茨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教授Kelly Sims Gallagher,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研究机构等不同角度,阐[阅读全文]
-
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尚
[内容预览]
| 2017/6/8 9:48:03◆刘银祥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许多人除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衣、食、住、行、用消费之外,开始追逐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特别是年轻一代,有一部分人甚至形成了追求炫耀、奢侈、时尚的“浪费式”消费理念。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种高消费心理,许多消费品的设计、生产至销售包装均渗透着大量奢侈气息。 我国现阶段以物质拥有和享受为主的消费主义文化兴起,源于3个文化层面: 一[阅读全文]
-
奏响“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和谐乐章
[内容预览]
| 2017/5/18 11:39:02周国梅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日上午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我们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和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积[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