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发展提升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内容预览]
| 2015/12/25 6:10:3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从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主动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结构性改革,在供需两侧共同发力,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仍然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而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则具有战略和战术的双重意义,是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发展将不断激发中国经济的[阅读全文]
-
公众生态素养提升同样不可或缺
[内容预览]
| 2015/12/24 6:04:45王佳雯我国生态农业专家叶谦吉于1987年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至今已近30年的时间。其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用傲人的发展速度引得世界瞩目,却也在粗放的发展模式中,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2015年,在“十二五”顺利收官、“十三五”即将启程之际,“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进下一个五年规划之中,政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其实,要完成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政府从意[阅读全文]
-
学者对谈:博物学如何应对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内容预览]
| 2015/12/18 1:41:01[编前语] 50年前,美国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振聋发聩地指出,农药污染已经充斥我们的世界,伴随我们从胚胎到坟墓。如今,大气、河流、地下水、土壤、森林、野生动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在忍受各种污染的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办?植物学家蒋高明教授多年来研究中国污染现状,并且倡导和实践生态农业,他认为这是中国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博物学家刘华杰教授多年来呼吁摆脱科学至上思维的怪圈,倡导博物学的价值观念[阅读全文]
-
生态文明建设要“与自然共舞”
[内容预览]
| 2015/12/11 18:30:41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30日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时指出,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据12月1日新华社消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一种形态,它是以尊重和维[阅读全文]
-
中科院首席科学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没那么大
[内容预览]
| 2015/12/11 5:18:41在12月7日召开的气候变化下水资源及其适应性研究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黄季焜指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其他国家所受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影响会被高估。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提出了4个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RCP8.5,RCP6.0,RCP4.5和RCP[阅读全文]
-
在巴黎感受中国生态建设务实风
[内容预览]
| 2015/12/8 16:34:41新华网巴黎12月7日电(记者韩冰 张璇)“蒋副司长,你每一年或者每两年要对我们有一个评估,哪些做得好就继续推进,哪些做得不好就给警告,这样不管谁来当市长都可以把生态建设坚持下去。” 7日上午,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边会活动上,中国镇江市市长朱晓明在嘉宾讨论环节,给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提了个务实的建议。 在朱晓明提建议之前,蒋兆理也提了个问题:“像镇江这样的城市要进行[阅读全文]
-
应对气候变化,从我做起
[内容预览]
| 2015/12/6 20:26:02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黄堃)在巴黎,一百多位各国领导人出席了气候变化大会,这让人感到各国对气候问题的重视,但也让一些人产生应对气候变化是“高端事务”的感觉。作为普通人,我们又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 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首先,交通领域的排放与气候变化联系紧密。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燃烧大量化石燃料而排放温室气体,在大街上跑的车辆中,大[阅读全文]
-
大气无边界 携手共减排
[内容预览]
| 2015/12/6 1:38:50■虽然对气候变暖存在争论,但我们目前采取的种种减排温室气体、绿色低碳发展的措施,都是“无悔的选择”,将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洁净的美丽家园,留下更多宝贵资源 于11月30日开幕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正在就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及国际气候制度进行磋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出席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 巴黎大会[阅读全文]
-
解振华详解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谈判四大难点
[内容预览]
| 2015/12/5 1:34: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即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已4天,国际气候谈判整体进展较为缓慢。截至目前,谈判中主要存在哪些难点?中国主张为大会注入怎样的推动力?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3日就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难点一:协议是否应当具有法律约束力?据介绍,2011年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决定,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协议应当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此次谈判中,有些国家认为,既然是[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有价 损害必须赔偿
[内容预览]
| 2015/12/4 15:49: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及专家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新环保法确立了损害担责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实现损害担责的需要。由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承担赔偿责任,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有助于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宪法》《物权法》等相关法[阅读全文]
-
专家建言:环境与土壤决定创新后劲
[内容预览]
| 2015/12/3 19:52:39“十三五”上海深化创新发展的路径何在?在前天举行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院士圆桌会议上,院士们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创新的环境与土壤”上。从科学技术创新,到新兴产业发展,这只是容易被人们看到的“枝繁叶茂”,而创新的根基则深深扎在人文文化的土壤之中。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能够持续不断深化下去,就必须在营造创新的环境与土壤上下功夫。 创新不是一个权宜之计 “我们老家有一种菜叫黑菜,有人[阅读全文]
-
述评:探索中国发展与生态双赢之路
[内容预览]
| 2015/12/3 5:56:59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经济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巴黎协议要能“推动各国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回顾中国近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等举措,可以看出中国正是在探索一条让经济与生态双赢的道路。 绿色发展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阅读全文]
-
让文学呈现生态之美是生态文学作家的使命和责任
[内容预览]
| 2015/12/3 5:48:30我们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时代。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丰富鲜活、多姿多彩的动人故事。而作为一个生态文学作者,我更多关注的是那些有关生态的故事,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故事。 那天我和我女儿正在一家小餐馆里点餐。我们点了四两荤香馅的褡裢火烧,两碗玉米面粥。这时,电话响了,告知我写的《蓝莓谷》获奖了。得知获奖,女儿说,爸,获奖了咱们不能光吃褡裢火烧,喝玉米面粥了吧?加俩菜吧。我很慷慨地说,行。于是,就又加了尖[阅读全文]
-
生态治理能力要跟上
[内容预览]
| 2015/12/1 19:08:03湖北日报讯 本报评论员 肖擎 近日来,受污染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再次出现空气重污染。灰霾面积一度扩大到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2个北京大小,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数量增加到23个。这已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入秋以来遭遇的第四次雾霾天气袭击。 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如果说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耕地受污染、森林生[阅读全文]
-
展望巴黎气候大会 潘家华:利好环保产业
[内容预览]
| 2015/11/26 16:35:20本月底,习近平将出席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能否形成新的气候共识备受各界关注。本次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有哪些?碳税交易是否可能实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有何意义?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教授。中国经济网:巴黎气候大会即将召开,本次会议的热点议题有哪些?哪些问题值得关注?潘家华:我认为,此次巴黎气候大会的主要议题应包括以下这[阅读全文]
-
专家:绿色金融需要建立相应体系
[内容预览]
| 2015/11/25 4:36:59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专电(记者刘开雄、赵晓辉)业内专家指出,全球绿色产业方兴未艾,但仍需要建立相关金融体系通过绿色金融服务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这是业内专家24日在北京举行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北京年会”上表示的。 “绿色金融目前还没有一套国际化标准,中国也正在积极参与这个标准的建设,”伦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亚迪认为,现在国际市场关于绿色金融的内容比较宽泛,可以是企业参与的环保项目以公司债的形[阅读全文]
-
专家:生态治理中存在“伪生态”行为
[内容预览]
| 2015/11/25 3:26:58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如何更好地协调城市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的关系。 今年9月在南非举办的第十四届世界林业大会上,“城市森林对建设可持续城市的贡献”被列为一个重要议题。会上,中国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受到普遍关注,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明年在中国珠海举办“首届亚太城市森林论坛”,把中国的城市森林建设经验和国际城市森林研究成果进一步分享给亚太国家。 中[阅读全文]
-
环保税立法不宜照搬排污费
[内容预览]
| 2015/11/20 17:50:15如果环保税只是“照搬”排污费政策,就无法实现税法的行为调节功能。根据通行的“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环境者的税负与污染程度相关,税额应与环境恢复的费用大体相当。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环境保护税法草案正在进行最后完善,最快年底前由国务院审议通过,明年上半年草案有望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在环保领域,以经济手段替代行政手段是国际惯例。环保税最早由英国的庇古提出,后来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接受。面对日益严[阅读全文]
-
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
[内容预览]
| 2015/11/17 19:46:46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耳目与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作支撑,生态环保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搞好环境监测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对做好这项工作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 记者:《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出台对我国环境质量监控与治理有什么意义? 王自发:生态环保[阅读全文]
-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
[内容预览]
| 2015/11/17 17:27:05作者:刘 捷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江西省新余市作为“因钢设市”的工业城市,应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积极探索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工业城市发展新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同步[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