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科学应对和有效防治才是根本

    [内容预览]

    | 2016/7/13 11:07:01
    要从根本上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就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定位城市发展规模与方向,以环境容量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和能源利用方式,推进大气污染的源头控制。 ◆冯银厂 霾有望在北京被列入法定气象灾害,很多人对此提出疑问:霾是否应该界定为自然灾害,其作为气象灾害立法是否合适? 事实上,北京市将霾作为气象灾害立法并非全国首例。之前,河北省、天津市在气象灾害防御法规中均已将霾列为气象灾害。可以认为,北京市立法将霾

    [阅读全文]

  • 公众参与有助环保监督

    [内容预览]

    | 2016/7/13 11:05:41
    马茜 夏冰 近日,“太湖垃圾偷倒事件”持续发酵,引发舆论热议。江苏省苏州市有关部门已对“太湖垃圾偷倒事件”以涉嫌环境污染罪立案侦查,并同步实施垃圾清理。 回顾这起事件,公众的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月1日,金庭镇蒋东村的村民对偷倒行为主动举报,成为披露该事件的第一关键人。事实上,公众的监督举报已成为近几年环境保护热点事件披露的重要来源,如,河北沧县“红豆局长”事件、桃源铝厂污染致癌事件、腾格里

    [阅读全文]

  • 推进地方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公开与评价

    [内容预览]

    | 2016/7/12 9:09:30
    当前,各地正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环境监管。如何创新工作思路,推动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和评价工作开展?本报特刊登相关文章,希望读者有所借鉴。 自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我国环境执法措施逐步强化,监管形式不断创新,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笔者认为,推进地方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公开与评价,是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的重要途径。 加大地方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力度,能够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行环境

    [阅读全文]

  • 着力推动京津冀生态环保一体化

    [内容预览]

    | 2016/7/11 9:59:50
      日前,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协同发展的近期目标是要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京津冀生态环保一体化究竟应该怎样理解?产业转移会不会带来污染转移?如何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态环保一体化取得实质进展?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祝尔娟,浙江龙游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

    [阅读全文]

  • 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中央环保督察

    [内容预览]

    | 2016/7/7 11:51:4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7月6日主持召开会议,对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进行部署。会议的召开,彰显了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有力促进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制度安排,是督促地方党委和

    [阅读全文]

  • 如何激活和把控好土壤修复市场?

    [内容预览]

    | 2016/7/6 15:31:21
      在当前形势下,土壤修复不宜地毯式大面积铺开。应制订规则,优先释放部分土壤的生产潜力或人居价值,有选择性地开展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工作。   ◆罗岳平 高雯媛 华权   国务院日前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土十条”对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工作给予了足够重视,不仅在结构上设置了专章,而且对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涉及的各个环

    [阅读全文]

  • 应正确认识和理解野生动物损害补偿

    [内容预览]

    | 2016/7/6 11:54:04
    ◆史奉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其中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而此前在1988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为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当地政府给予补偿。 仔细审视两者的区别可以

    [阅读全文]

  • 无垃圾社会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内容预览]

    | 2016/7/6 11:50:55
      每个生产生活环节的排放物,都可以在下一个生产生活环节中找到可以利用的价值。这既是中国传统农耕时代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更表明古代中国体现生态文明的思想要求,创造了无垃圾的资源化社会。   ◆徐祥临   垃圾污染城乡环境已成为我国普遍现象。如何处理垃圾是社会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破解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是学习发达国家,要求居民垃圾分类,然后进行资源化处理。但是,至今效果不佳,甚至在一些地方因为建造

    [阅读全文]

  • 生态旅游:是真绿还是漂绿?

    [内容预览]

    | 2016/7/5 15:52:38
    近年来,“生态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热词。一些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纷纷打出生态旅游的口号,希望借此带动当地的发展,把青山绿水“变现”。广大游客也想通过生态旅游回归大自然的怀抱,生态旅游自然人气大旺。然而,市面上有不少“伪生态旅游”,以生态旅游之名,行破坏生态之实。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大堡礁潜水是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的王牌项目生态旅游的全球共识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业界在提到“生态旅游”一词时

    [阅读全文]

  •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正当其时

    [内容预览]

    | 2016/7/1 9:27:46
    国务院日前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耳目和基石。监测数据既是科学评价环境质量、摸清底数、实现土壤环境分级分区管理、保障环境安全与公众健康的基础,也是考核政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因此,科学实施“土十条”依赖于全面、准确的土壤环境监测。首先,要加速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覆盖全面

    [阅读全文]

  • 倾听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环保声音

    [内容预览]

    | 2016/6/30 10:12:27
    对话人: Dominic Waughray世界经济论坛(也称为“达沃斯论坛”,每年在中国 举办世界新领军者年会,也称“夏季达沃斯论坛”) 公私合作负责人、执行委员会成员环境倡议高级负责人,负责本届夏季达沃斯会议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设置采访人: 本报实习生张倩▲全球水倡议中国环境报:在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中,我们看到世界经济论坛汇集全球环境方面的专家,发起的一项关注环境和自然资源安全的全球倡议。他们

    [阅读全文]

  • “限塑”缘何令难行?

    [内容预览]

    | 2016/6/30 10:04:55
    截至今年6月,“限塑令”已实行8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缘何“限塑令”难行?值得各方思考。笔者认为,“限塑令”难行的主要原因有:塑料购物袋方便、实用、廉价,其使用性能与现代快捷生活方式吻合,已完全被社会接受。替代产品开发缺位,要么价格高,没有竞争优势;要么实用性不强,与需求还有差距。环保宣传普及没有做到位,没有深入人心,没有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监管主体责任不清,“限塑令”虽然规定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阅读全文]

  • 土壤保护应避免三个误区

    [内容预览]

    | 2016/6/23 15:09:49
    ◆沃飞  国务院日前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笔者发现,目前,很多人对土壤污染防治还存在一些误解。要贯彻落实“土十条”,做好土壤污染防治,笔者认为,要走出3个误区。  误区一: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混为一谈。  土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由固、液、气三相物质和有机体组成,是一种性质特别的环境要素,所以土壤污染防治十分复杂,只能以

    [阅读全文]

  • 土壤污染防治应厘清几个问题

    [内容预览]

    | 2016/6/17 10:01:47
    ◆罗岳平 潘海婷 曾欢欣  国务院日前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土十条”印发后,社会各界在土壤污染家底监测、分类施策、风险管控、分阶段治理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有利于落实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的防治思路。笔者认为,科学落实“土十条”,需要厘清和把握好几个问题。  一是农产品超标是否等于

    [阅读全文]

  • 应依法制定国Ⅵ标准

    [内容预览]

    | 2016/6/16 23:42:25
    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措施,由于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出台时一定要十分慎重,确保其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依法制定出台。  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制定属于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迅速成长为世界汽车大国,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由此带来的机动车排放日益增长,并成为导致大气污染日趋严峻的主要因素之一。

    [阅读全文]

  • 黄锦楼:分类管理恢复土地生态功能

    [内容预览]

    | 2016/6/16 23:36:03
    直击“土十条”  实施农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分3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  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  ◆本报记者李维  “农田分类管理体现了从以前重视数量到现在向重视质量的转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生态

    [阅读全文]

  • 贯彻落实《土十条》 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内容预览]

    | 2016/6/7 10:54:20
    ◆吴平  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局部地区污染严重。近年来,湖南“镉大米”等一系列事件暴露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拷问我国土壤污染治理成效。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公开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由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质检总局、林业局、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编制而成的。  

    [阅读全文]

  •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内容预览]

    | 2016/6/7 10:50:37
    坚持“五位一体”践行绿色发展  江苏省张家港市委书记 姚林荣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坚持“五位一体”,高扬生态文明旗帜,保持争先进位态势,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绿色发展之路。  始终坚持绿色行政,积极推动机制创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家港就提出了环保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设项目第一审批权和评先创优一票否决制的“三个一”做法,被作为“张家港经验”在全国推广。200

    [阅读全文]

  • 绿色消费才叫酷

    [内容预览]

    | 2016/6/7 8:40:41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不知那些率性追求消费的人们是否同时想到,自然环境正随之承受多大的负担。就拿时尚业来说,一些知名快时尚品牌几乎每个月都会推出新款设计服装,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特别受年轻消费者的追捧:买的时候收不了手,买完了常常想“剁手”。  其实,为时尚消费并不是原罪。不管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如果能尽量做到环保生产、适度绿色消费,就会打造出一条对环境友好的生态链条。在这个链条中,产品的生产方式至关重

    [阅读全文]

  • 绿色行动源于绿色内心

    [内容预览]

    | 2016/6/6 9:31:15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 臧弘印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社会进步应当是全面进步;天地之大德曰生,一切发展最终须以人为本。天蓝、地绿、水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3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300年走的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我们有更迫切的需求,也做了很多努力。有理论创新,提出 “五位一体”,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高度;绿色发展成为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