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生态补偿”亟须法律护航

    [内容预览]

    | 2012/3/2 12:50:22
    生态补偿制度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再分配,如果没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提供保障,则会陷入“只说不做”的困境  上游的山青了、水秀了,但当地居民却因“无工不富”依然贫穷,这种“保了生态、饿了肚子”、“下游受益、上游牺牲”的环保困境,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反映出生态保护者和生态受益者之间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的缺乏。近日,浙江、安徽两省经过多年酝酿、反复磋商形成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这也是我国跨

    [阅读全文]

  • 健康与发展,孰轻孰重?

    [内容预览]

    | 2012/3/2 12:35:07
    诗人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人类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把手段当成目的。  社会的发展亦是如此。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工厂鳞次栉比,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增长速度与幸福指数并不成正比,经济发展付出高昂的环境成本。奢侈品可以买得起,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和不损害健康的环境却成了奢望。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仅仅是手段,以健康为基础的幸福才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我

    [阅读全文]

  • 节能减排 不能只靠末端治理

    [内容预览]

    | 2012/3/1 12:46:33
    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三分之二在建筑交通等消费领域,而我国70%排放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出口产品隐含的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见产品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一些企业已经把节能减排的关注点向生产领域转移。比如,一汽解放锡柴重型柴油机生产基地日前在无锡竣工投产。该生产基地建设就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的绿色工厂设计理念、低碳制造的生产经验,从工厂规划

    [阅读全文]

  • 治理建筑噪声的重点在哪儿?

    [内容预览]

    | 2012/3/1 10:26:3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城市新建项目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建筑噪声治理已成为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建筑噪声来源于多方面,也是多类别、错综复杂的。据笔者调查,主要来源于土石方移动、打桩、结构浇筑、装修4个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污染设备是: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各种打

    [阅读全文]

  • 环境教育的重大制度创新

    [内容预览]

    | 2012/2/27 10:22:16
    编者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当前,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  为了加强和普及环境教育,宁夏首先在全国提出了环境教育立法的构想。经过5年努力,《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1年12月1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条

    [阅读全文]

  • 有效控制海洋污染亟待立法

    [内容预览]

    | 2012/2/27 7:13:19
    海洋生态与全球经济  “蓝天、碧水、海浪、中国”,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期望看到的中国海。但现实就是现实,一次次、一桩桩海洋污染事件撕扯着每个人的心。现实不会因我们的心痛而改变,只有采取实际行动,我们才能阻止一个个噩梦。  据笔者观察,在海洋污染后面是赤裸裸的经济利益斗争。个体的污染成本小于个体的利益收入,此时“良知”便也成为一种商品被附加出售,污染便成为一种“正常合理”的行为。这种个体的经济

    [阅读全文]

  • 从“绿色经济”热词看世界可持续发展之路

    [内容预览]

    | 2012/2/24 11:40:58
    “绿色经济”最近几天成为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最流行的一大“热词”。为期三天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暨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第12届特别会议正在位于内罗毕的环境署总部召开,来自全球140余个国家的环境部长、联合国高级官员及其他国际组织负责人纷纷在不同场合呼吁,全球各国未来应当对“绿色经济”给予更多关注和投入,以早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与会代表们讨论了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和促进就业以及创造

    [阅读全文]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动节能减排

    [内容预览]

    | 2012/2/21 23:54:01
    战略新兴产业是指新材料、新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医药与生物、海洋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其单位GDP能耗远远低于传统产业。基于长期以来我省重化工业突出,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依赖性强的特点,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激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呢?第一,强化科技创新

    [阅读全文]

  • 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国发展带来机遇

    [内容预览]

    | 2012/2/20 23:14:52
    阿根廷的乌普萨拉冰山一角正在融化。新华社发   气候变化,人类社会面临共同挑战。 新华社发  说起应对气候变化,人们首先会想到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制约着化石能源的使用。  在我国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下,在工业化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继续增加的阶段,限制化石能源似乎就会限制经济发展。  因而,人们很容易地把应对气候变化和制约发展联系起来。甚至有人把

    [阅读全文]

  • 应对气候变化 新起点

    [内容预览]

    | 2012/2/20 23:13:05
    近期罕见的持续性暴雪寒潮天气,使得欧债危机阴影下的欧洲大陆又笼罩在一片茫茫白色中。极寒天气肆虐引起自然灾害,对于目前经济前景黯淡、内部矛盾重重的欧洲来说,多少有点“雪上加霜”的意味。  而在地球的另一面,同属北半球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连日出现反常高温,长滩机场气温超过30摄氏度,打破了最近40年的纪录。在华盛顿,樱花也已经提前盛开。  一边是极寒,一边是高温,在人类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禁还是

    [阅读全文]

  • 古气候学家:今后十几年变冷可能性比增暖要大

    [内容预览]

    | 2012/2/14 21:59:32
    古气候学家郑景云:  今年的冷,没什么不正常  初春北半球大幅度的降温,让已经“习惯”“全球正在变暖”的人们吃了一惊。这是异常情况,还是正常变化?这是对“全球变暖”的最佳反驳,还是最好证明?不同人给出了不同答案,原因也众说纷纭。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古气候学家郑景云研究员说:“今年的冷,没什么不正常。”  “不能说哪种结论全然对或全然错,要看采取的是什么标准”   关于今春北半球的大

    [阅读全文]

  • 当应对极端天气成为常态

    [内容预览]

    | 2012/2/10 6:04:58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丁宜)进入2月以来,北半球欧洲、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遭遇极端严寒天气,截至2月9日,低温已造成400多人死亡。近年来,酷热、严寒、飓风、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及其导致的灾害事件在全球频繁发生。世界气象组织预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未来可能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应对极端天气,业已成为人类常态性的挑战。  异常气候产生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除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阅读全文]

  • 让“伪节能”无处遁形

    [内容预览]

    | 2012/2/8 23:13:39
    春节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透露了一条值得人们高兴的信息:有关方面将对能源消费实行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  能源消费的总量控制,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即为某一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制定上限。而所谓强度控制,是指对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控制,也就是说,今后考核节能成绩不仅看你用了多少能源,还要看你生产同样的东西用了多少能源。这样的“双控制”如果落实到位,那种靠突击拉闸限电等手段来追求表面数据风光

    [阅读全文]

  • 发展可再生能源 需重构电力系统

    [内容预览]

    | 2012/2/6 2:38:56
    受化石能源资源有限性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潜力大、对环境影响小并可永续利用的特点。但同时还具有能量密度低、存在间歇不连续等问题。  如何破解可再生能源的不连续性与能源需求连续性之间的矛盾,这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核心问题。为了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在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转变思路,加快建立适应可再生能

    [阅读全文]

  • 跨流域污染治理当学莱茵河模式

    [内容预览]

    | 2012/2/3 9:42:53
    据新华网报道,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自治区环保厅巡视员冯振年在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称,“从目前处置和监测的总体情况综合分析,事件总体态势可控,能够把大部分污染负荷拦削在龙江河段内,可确保柳州供水安全。”   据悉,发生在广西的镉污染事件的龙江河位于珠江水系西江左岸重要支流柳江的上游,柳江进入到下游后会与多条流量很大的江河交汇,进入广东省,倘若污染团进入广东水域,这起污染事件

    [阅读全文]

  • 保护湿地 共享幸福

    [内容预览]

    | 2012/2/1 21:05:31
    新华网长春2月1日电(记者张建)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口号是“湿地旅游:一种美妙的体验”。在保护湿地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湿地也正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馈赠给人类,湿地旅游就是其中之一。  湿地,因其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生态保护意识尤其

    [阅读全文]

  • 广西龙江镉污染“源”三问

    [内容预览]

    | 2012/2/1 20:48:02
        新华网广西河池2月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王军伟、夏军)约20吨镉泄漏,波及河段将达300公里,镉污染高峰值从80倍降到25倍……龙年伊始,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引发舆论持续关注。最新信息显示,经过对涉重金属企业排查,目前已对涉嫌违法排污的2家相关企业的8名责任人依法刑事拘留。谁是肇事污染源?“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缘何频发重金属污染?监管部门职责何在?“新华视点”

    [阅读全文]

  • 应对污染事件不可止于应急

    [内容预览]

    | 2012/2/1 7:23:08
    早报特约评论员 步雪琳   广西柳州又称龙城,但这个龙年新年,龙城老百姓过的却并不太平。别人忙着发短信拜年时,柳州的老百姓正忙着发短信讨论镉污染。  据新华社报道,1月15日,广西河池市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群众用网箱养的鱼,突然出现不少死鱼现象。环保部门监测发现,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镉含量超标,随即采取应对措施。  事件还是较快得到控制。1月30日,镉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召开通气会称

    [阅读全文]

  • 可持续发展要看中国

    [内容预览]

    | 2012/1/29 20:58:22
    英国《卫报》网站1月27日文章,原题: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扭转乾坤者吗?  中国能否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免遭增长影响开启解决之道,这是本周达沃斯论坛的热议话题之一。  在我看来,中国显然正在切实践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对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大力投资即是明证。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尽力实现“和谐城市化”和创建智能型城市的目标。  这种投资恰逢其时。中国政府已开始摒弃“GDP崇拜”做法。

    [阅读全文]

  • 绿色春节最时尚

    [内容预览]

    | 2012/1/24 19:46:17
    新华网海口1月24日电(记者王晖余)五光十色的“LED”龙灯、环保材料制成的龙头、响声清脆的电子爆竹、新奇有趣的视频拜年……今年春节,不少绿色方式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更加健康和文明的元素。倡导低碳、节能的绿色消费,让绿色春节深入人心,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既是合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也是资源消耗最集中的时期。平时再节俭,到过年了,也要给孩子添件新衣裳,给老人买点营养品,再点上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