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让里约成为消除生态灭绝的起点

    [内容预览]

    | 2012/6/22 10:30:55
    二十年前,在1992年里约地球峰会上,全球各国的领导人共同制定了应对社会和环境问题的目标和约束性法律协议,以实现人类未来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十年后的今天,里约峰会的定下的目标并未实现。全球的经济产出增长了一倍还多,但仍有几十亿人口在饥饿中挣扎,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对自然环境、地球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物种的破坏更是前所未有。  既然我们都了解现状,并且努力要实现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那我们为什么会失败呢?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应坚持三条原则

    [内容预览]

    | 2012/6/22 10:20:39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肖莹莹)有着中国“气候部长”之称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北京表示,当前各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制度,在国际谈判中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渠道地位不动摇、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等三条原则。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的“2012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研修班”结业典礼当日在北京举行

    [阅读全文]

  • 发展电力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支点

    [内容预览]

    | 2012/6/21 5:57:46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基于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考虑,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中国电力与能源》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我

    [阅读全文]

  • 曲格平:中国在环保上已经觉醒并行动起来

    [内容预览]

    | 2012/6/20 12:55:33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曲格平   里约环发大会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被各国广泛认可。但是,真正按照可持续发展方式发展的国家还很少见,甚至可以说还没有这样一个完美的典型。不过,局部的、分散的个体典型正在大量涌现。  和谁对话?  曲格平,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1930年6月生于山东肥城,1976年后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代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局长,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阅读全文]

  • 中国建设生态城市需注重发展与环保的平衡

    [内容预览]

    | 2012/6/18 9:02:50
    2012(第七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12日至13日在广西桂林举行。针对中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这一话题,与会的美国金斯伯格绿色能源战略公司负责人马克·金斯伯格表示,中国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发展与环保的平衡。  现在,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超过200个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马克·金斯伯格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表明中国非常重视环境友好城市的建设。  他认为,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

    [阅读全文]

  • 发展中国家可以负担起“发展的可持续性”

    [内容预览]

    | 2012/6/15 7:36:37
    首先,我们要承认发展中国家做到“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比发达国家更加困难。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认真地从发达国家当年的历史教训中学习经验,避免走同样的弯路,那么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有可能负担得起“发展的可持续性。”  但“发展的可持续”并不是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不同利益攸关方的协商、妥协。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做到全局利益最大化;

    [阅读全文]

  • 公务自行车跑起来得花心思

    [内容预览]

    | 2012/6/14 5:42:51
    只有当公务自行车大力推行,其说服力才越强,示范作用也才越大。  本报特约评论员魏英杰  日前,交通运输部机关公共自行车项目正式启动。据了解,这是首个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国家部委。  交通运输部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让骑单车的公务员身影不再孤单。就在前不久,网上流传一张父亲骑单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照片中的父亲是安徽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他几乎每天都骑单车送女儿上学。这一情景,让许多网友深受感动。感动的背

    [阅读全文]

  • 环保新道路怎么走

    [内容预览]

    | 2012/6/11 10:53:00
    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总结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教训,我国走环保新道路,关键在于守住发展的底线,实行底线上的“倒逼”。  环保新道路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所以“新道路”前半句就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其意思是在发展中守住环境保护的底线,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追求经济较快发展,

    [阅读全文]

  • 世界海洋日:海洋污染事件频发 生态环境受威胁

    [内容预览]

    | 2012/6/8 23:08:14
    海洋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人类活动使世界上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4年前,一幅由美国科学家绘制完成的《人类对海洋影响的全球地图》首次将全球海洋环境的总体状况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除南极、北极附近少量水域,海洋已不再洁净,过度捕捞、工业排放、原油泄漏甚至核污染的阴霾早就盘旋其上,难以散去。  自上世纪70年代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至今,环境保

    [阅读全文]

  • 保护生态环境从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开始

    [内容预览]

    | 2012/6/6 3:27:44
    人类正迎来绿色消费时代  今天是第41个世界环境日,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那么,什么是绿色消费?为什么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我们能做些什么?本期应知带您了解“绿色消费”。  1 为什么倡导绿色消费?  传统消费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资源耗竭型的消费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经

    [阅读全文]

  • 绿地认养孕育城市自然与人文生态

    [内容预览]

    | 2012/6/4 6:42:25
    绿地认养在省城一些街道社区已经进行过小范围探索,济南天桥区堤口路街道济齐路社区开展了居民认养绿地活动,居民的认养热情超出预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城市绿化条例实施细则》对单位或个人可认养城市绿地作出具体规定,可以把以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文明的种子,关键需要正确的引导。毫无疑问,绝大部分市民都爱我们这座城市,如果可能,也愿意尽自己的一分力。这就需

    [阅读全文]

  • 借“德班平台”逃避义务 发达国家想错了

    [内容预览]

    | 2012/5/26 4:32:28
    新华网德国波恩5月25日电(记者韩墨 唐志强)联合国今年第一轮气候变化谈判25日在德国波恩闭幕。率团与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次谈判,一些发达国家力图以去年德班气候大会确定的“加强行动德班平台特设工作组”(以下简称“德班平台”)为重点进行气候谈判,并结束现有的气候谈判框架,逃避原来的法律义务,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苏伟说,德班会议

    [阅读全文]

  • 生态补偿 政府应唱主角

    [内容预览]

    | 2012/5/16 13:24:01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补偿机制是目前开展生态补偿最重要的形式,也是目前比较容易启动的补偿方式。记者:生态补偿有哪些途径和方式,哪种方式更适合我国国情?李文华: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它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按照补偿方式可以分为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和智力补偿等;按照补偿条块可以分为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从空间尺度大小可以分为生态

    [阅读全文]

  • 实施绿色金融战略 促进绿色发展

    [内容预览]

    | 2012/5/12 3:43:10
    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也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可以通过杠杆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进而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成效;另一方面,金融业也要主

    [阅读全文]

  • 绿化何时能师法自然?

    [内容预览]

    | 2012/5/10 11:07:52
    杨花柳絮,在唐诗中备受青睐,而在今日,因其或干扰视线、或引起过敏,都市人中赞美者少、不满者多。飞絮有时确实招人烦,但这烦人的飞絮正是杨柳雌株的种子,利弊相生,此乃自然造物之平衡。  只是,为了治理飞絮,人们大动干戈,或对其注射药物抑制种子生成,或在杨柳雌株上嫁接雄枝,或干脆只栽植雄株,这种态度值得反思。杨花柳絮,在诗人眼中是晚春的精灵,是一道动人风景,且飞舞时间不足一个月,都市人何以如此不宽容,何

    [阅读全文]

  • 傅伯杰院士:应建立生态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内容预览]

    | 2012/5/8 10:23:32
    5月6日,首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在福州落下帷幕。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在论坛上说,目前,生态保护资金主要由国家投入,渠道太过单一,应建立生态建设项目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培育生态建设产业和市场等。  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占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3%,人工林保存面积居全球第一。但傅伯杰说,我国中幼龄林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产力低,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阅读全文]

  • 世界环境日将来临 谁应该绿色消费

    [内容预览]

    | 2012/5/4 3:34:44
    再过三十几天,就是六·五世界环境日。日前,环境保护部发布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说起消费,人人都有发言权;说起绿色消费,许多人则会打几个问号:什么是绿色消费,为什么要绿色消费,谁应该绿色消费,怎么绿色消费,不绿色消费又该如何?  什么是绿色消费?理论上讲,它是一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如果只是这么解释,人们就会质疑:是不是又要让大家过苦日子呀?现在又不是

    [阅读全文]

  • 建设生态文明乃大善之举

    [内容预览]

    | 2012/5/3 9:50:16
    我同时从事生态文明和慈善事业已逾十年之久。在许多切身体会中我感到,这两个看似不关联的事业,却有着许多关联和相通之处。进而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环境就是做好事,行善事,都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殊途同归。  环境保护与慈善事业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目标一致。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慈善是乐善好施、助弱扶残、扶贫济困、安老抚孤等行为,主要是解决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比如针对自然灾害的发生,解决难民的

    [阅读全文]

  • 人居环境应与科学有更多联系

    [内容预览]

    | 2012/5/1 3:48:53
    本报北京4月29日电(记者林莉君)“人居环境科学是科学、人文、艺术的融合。就人居环境领域而言,需要更多的与相关科学技术相联系。”4月29日,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表示。  在清华大学当日举行的第二届人居科学国际论坛上,90岁高龄的吴良镛教授作了题为“科学发展议人居”的学术报告。吴良镛说,当前,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中国城镇化用不足百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二三百年才走过的道路,

    [阅读全文]

  • “绿色”是发展的持续动力

    [内容预览]

    | 2012/4/29 4:53:12
    建筑是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零能耗建筑”或“低能耗建筑”,因此可被称为“具有绿色思想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出现,体现了人类社会对新发展观的追求。选择绿色,就是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法国作家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当传统的依靠大量能源消耗支撑的发展模式开始式微,人类未来在建筑的石头上书写的,必然是“绿色”的思想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