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垃圾分类处罚莫要太心急

    [内容预览]

    | 2011/5/20 10:13:13
    日前,广州城管部门对先行区域内不进行垃圾分类的正式开罚。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每次5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  这是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也是一个垃圾堆放的时代,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这靠人们自觉参与这个过程会相当缓慢,而急需法律法规引导。广州市垃圾开罚新规就是城市环境管理的新方式,应该给予肯定。  但眼下,很多

    [阅读全文]

  • 充分认识天然林保护重大意义 持续推进天保工程实施

    [内容预览]

    | 2011/5/16 10:06:40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林业局局长 贾治邦  上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为切实加强生态建设、遏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我国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到2010年底,天保一期工程累计投入1186亿元,工程区森林面积和蓄积净增1.5亿亩和约7.2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3.7个百分点。通过天保一期工程建设,我国长期过量消耗森林资源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工程区森林资

    [阅读全文]

  • 血铅超标事件反思:冶炼企业不能只顾赚钱

    [内容预览]

    | 2011/5/12 8:34:43
        不只是铅酸电池企业,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生产也引发了铅污染事件。中“铅”  血铅超标牵动人心。  从全国来看,血铅超标事件2010年有9起,2009年有6起。这些事件的元凶,有的是铅酸电池企业,有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废金属回收企业。  近年来我国铅冶炼产能不断扩大  有的冶炼企业环保管理跟不上,有的生产技术落后  2010年,湖南嘉禾、桂阳的血铅超标事件,肇事者是

    [阅读全文]

  • 城市发展不能与自然“对着干”

    [内容预览]

    | 2011/5/9 9:51:29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享誉全球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日前在西安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世园会看点多多,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绿色新科技的魅力,特别是实现零能耗、零排放、对环境零介入的理念,以及建筑、科技等方面处处体现的绿色、环保,开创了博览会的“新风”。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没有脱离自然的约束范畴,仍然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隋唐时期

    [阅读全文]

  • 倡导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化

    [内容预览]

    | 2011/5/6 8:03:47
    城市绿化,一个原本净化、滋润城市喧嚣空间的美好事业,在一些地方何以曾被一串串的“短视理念”所左右?  其实,移植大树、铺装洋草还只是损害城市生态体系的表面现象。更让人痛心的还有:盲目填沟、填河、填湖,大量的城市水生态和水环境、水系被破坏;一些城市中的山体、自然山坡和林地、城市湿地遭到开发破坏,城市与自然山水整体和谐的布局被打破,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威胁……  要克服城市绿化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大力倡导发

    [阅读全文]

  • 绿色气候基金怎样才够花?

    [内容预览]

    | 2011/5/4 11:46:05
    在谈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教授艾伯特曾经发明了能降低成本达到50%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时,南非进行新能源类投资的NB公司总经理Tshediso Mabelane自豪之中透着些许无奈。  艾伯特教授曾经用10多年努力开发出的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最终被德国企业买断;Mabelane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特别是在新兴能源方面,南非并没有创新的传统,所以不少技术都需要从国外引进。  缺乏资金撬动,是阻

    [阅读全文]

  • 同一个地球要同舟共济

    [内容预览]

    | 2011/4/22 9:43:10
    4月8日,联合国今年首次气候变化谈判在泰国曼谷尴尬落幕。会议本希望就2012年后减排承诺的法律约束力问题进行探讨达成共识,为年底在南非德班举行的气候会议谈判打好前哨,但结果仍然不出所料的尴尬。  各方唾沫横飞、讨论激烈,但共识却没有。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依旧将气候谈判作为“武器”扼杀新兴经济体,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主要责任,俄罗斯、加拿大纷纷起哄,严厉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期限,而日本早在去年坎昆气

    [阅读全文]

  • 保护地球,我们如何动起来

    [内容预览]

    | 2011/4/22 9:37:58
    “地球日?我真不知道是哪一天。”一位从事地球科学工作多年的研究人员说。  “我们组织过一些活动,没什么人感兴趣,今年没安排。”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的南京召集人说。  今天,就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这个意在呼吁人类改善全球环境,保护地球资源,创造一个“无碳”未来的“地球日”活动被誉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发端,推动了多个国家的环境法规建立。然而记者连日来的采访却发现,对这个日子和这项活动知

    [阅读全文]

  •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

    [内容预览]

    | 2011/4/19 9:30:12
    当前,“十二五”已经开局,“十二五”规划即将被全面实施。准确、科学地解读“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推进环境保护的基础保证。那么“十二五”规划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体现和特殊要求有哪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战略布局?本版今日刊登理论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这其中的“局”字深有含义,它说

    [阅读全文]

  • 普及生态文明理念迫在眉睫

    [内容预览]

    | 2011/4/18 9:36:34
    江西某化纤企业将超标污水直排鄱阳湖一事近日被媒体曝光。仔细一追究,这家企业竟然连续3年因超标排污被处罚。此外,企业的污水处理厂于去年8月才开始兴建,现在超期4月还未竣工,相关的环保设施老化。一家连污水处理厂都尚未建成的企业,缘何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引起人们重视。再深入了解,原来这家企业是江西省最大的化纤工业企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和地方财政之间的微妙联系,个中缘由昭然若揭。  污水直排事件的背后,暴

    [阅读全文]

  • 三江源保护的新思路

    [内容预览]

    | 2011/4/14 8:43:49
    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草原生态补偿奖励办法和青海省政府《关于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与有关部门密切协调、相互配合,选择试点县,先行先试,确保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落实。  本报记者 王开忠  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但关系到中国,也关系到世界。那么,三江源生态保护今年将有哪些新思路?本报记者采访了青海省生态办专职副主任兼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副主任李

    [阅读全文]

  • 以环保之名“一石二鸟”

    [内容预览]

    | 2011/4/13 9:47:04
        全球航空企业最近都在为EUETS犯愁。所谓EU-ETS是指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日前宣布,2012年1月1日起,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将被强制纳入该体系,其飞机只要在欧洲机场起降,都必须为超过免费配额的碳排放支付费用。中国的国航、东航、南航、海航等33家航空公司都在征收名单之列。有业内人士算了笔账,仅2012年,这笔“买路钱”合计就高达7.

    [阅读全文]

  • 拿出“困难但必要”的减排承诺

    [内容预览]

    | 2011/4/6 15:03:45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会议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正式开幕。此次谈判以及计划中的今年其他几个阶段性谈判,将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减排指标、资金和技术转让机制等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在开幕式上强调,为确保国际社会唯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关于减排的文件——《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在2012年后得以延续,有关

    [阅读全文]

  • 我国需要科学、高效、绿色、低碳的能源战略

    [内容预览]

    | 2011/4/6 14:24:01
    在今后几十年内,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进入油、气、煤、可再生能源、核能五方鼎立的格局。  综合报告从资源,开采的技术、经济、环境、生态和安全等多方面条件和制约因素,定量分析了我国的各种能源资源的不同时期的可供性——  我国煤炭的科学安全产能在现有产量中只占三分之一,如果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将很难解决安全、高效、水资源、环境生态等相关问题。  国内石油的增产潜力有限,但可能保持较长稳产期。天然

    [阅读全文]

  • 信息化打造“绿色”经济 为产业添点“绿”

    [内容预览]

    | 2011/4/2 19:03:17
    工业化实现了人类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机械力和电力取代了生物力,成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源泉。但是,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口增加,能源匮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经增加了25%,超过之前16万年的总合,且尚未有缓和的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节能减排,以推行低碳绿色经济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 从各国经济发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内容预览]

    | 2011/3/31 9:54:15
    本报记者 蒋秀娟 张晶  “2050年,亚洲地区将可能面临高达10亿人口缺乏淡水资源,海平面上升将影响1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整个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也将显著增加;东盟+中日韩人口稠密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将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极易受到洪涝、风暴潮、海水入侵和土地侵蚀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是十分现实和迫切的需求。”这是记者从3月29日举行的“东盟+中日韩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区域研讨会”上

    [阅读全文]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节能不止一小时

    [内容预览]

    | 2011/3/28 11:32:12
    媒体报道,本周六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倡导节能环保为宗旨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国8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参与城市数量比去年猛增1 .5倍。从去年下半年各地纷纷掀起节能减排集中行动,到此次迎来的“地球一小时”,无疑将有助于强化社会大众节能减排的意识。但节能远不止一次一时的活动即可完成,如何成为全社会长期坚持的自觉行动仍是急迫课题。  去年下半年全国开始的节能减排集中行动,迅速强化了社会的节能意识,并在

    [阅读全文]

  • “十二五”规划是首部绿色发展规划

    [内容预览]

    | 2011/3/28 11:09:16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对“十二五”规划作新的解读时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他认为,继第一、二、三次产业革命以后,绿色发展将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而“十二五”规划将是中国真正的第一部绿色发展规划,可能是在全世界率先提出的规划,这意味着中国在绿色发展上将先行一步,占据制高点。  胡鞍钢是今天在国家林业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作题为《绿色发展与林业新政——谈“十二五”规划》的报告时强调了国家对绿色

    [阅读全文]

  • 地球一小时与母亲的365天

    [内容预览]

    | 2011/3/28 8:54:24
    据新华社日前报道,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活动26日晚举行,中国86个城市的众多社区、企业、学校熄灯一小时,并开始实践各自的环保改变。  地球的环境正在恶化,这已经是事实了。所以,我们很需要像“地球一小时”这样的公益活动,它从理念再到仪式,可以说都能给地球上的村民们一个实践的机会,使得大多数的人都能够参与到节能、环保这场持久战中来。不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态度,都看出了

    [阅读全文]

  • 从哥本哈根到未来的道路上如何领跑?——发展低碳经济之我见

    [内容预览]

    | 2011/3/27 16:55:21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