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放烟花爆竹取决于社会共识
[内容预览]
| 2012/1/22 3:22:42既然无法完全禁止,不妨以政策引导为主,而把更多的选择余地留给社会公众。 传统既有历久不变的因素,也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比如春节,几千年来都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但她的内容形式却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生嬗变。再说春节放鞭炮的传统,这肯定是火药技术发明和广泛传播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而不可能比这还早。 传统一旦确立并流传,想要革除却不是那么容易。民国肇始,改行公历,公历的元旦成了新年,可民间仍然过[阅读全文]
-
春节如何低碳?
[内容预览]
| 2012/1/20 0:14:10过一个绿色春节 2012年的春节临近了,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燃烟花、放爆竹、逛庙会、亲人团聚、走亲访友等传统的春节活动极易造成奢侈浪费和环境污染。其实,传统春节中的一些习俗不利于环保,比如过度燃放鞭炮、大吃大喝等,倡导“低碳春节”,可以引起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更多关注,通过移风易俗倡导“低碳春节”,使我们的春节过得有意义。“低碳春节”的含义是什么,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到低碳?本期应知版为读者一一解读。[阅读全文]
-
生态是否改善,蓝天繁星不会说谎
[内容预览]
| 2012/1/16 12:30:48晴朗夜空数星星的美景,不应该成为回忆。新年伊始,我省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山东,首次把“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作为大气环境考核的一个主要目标。 生态是否改善,蓝天、繁星不会说谎。尽管“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不能完整地反映大气质量,但这样的天数有多少,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生态环境的改善。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为指标考核环境质量,这对地方官员来说是一种压力,对治理扬尘等空[阅读全文]
-
寻找“保护”和“开发”的平衡点
[内容预览]
| 2012/1/10 8:49:44在当前的城市开发过程中,“保护性开发”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保护性开发”是与“掠夺性开发”相对应的概念,意指在开发工程中,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自然和文化遗产,平衡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利用现状资源,以谋求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性开发”理念被提得越来越频繁的同时,也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很多质疑的声音来自发展需求迫切的欠发达地区――他们更关注的往往是如何改善民[阅读全文]
-
时评:环保成绩令人振奋
[内容预览]
| 2011/12/21 8:51:02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顾瑞珍)20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传出好消息:2005年以前的五年计划中从来没有完成的环保指标,终于在“十一五”时期成为历史。“十二五”开局之年上半年,我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又实现同比下降。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环保取得这样的成绩,令人振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极不平凡的5[阅读全文]
-
稳增长更需加强节能减排
[内容预览]
| 2011/12/19 10:51:0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一时间,排在前面的“稳增长”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众多解读的关键词。 那么,强调“稳增长”与加强节能减排矛盾吗?经济增长减速是否意味着节能减排也会减速? 的确,随着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在中央主动加强宏观调控和外需持续减少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阅读全文]
-
德班谈判的赢家和输家
[内容预览]
| 2011/12/13 8:49:28当地时间12月11日凌晨3点,德班气候大会(COP17)会场,谈判到了最后的敲锤前夕。 精疲力尽的谈判代表们的眼睛都在盯着一件足以改变德班结局的事情:欧盟气候委员康妮·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与印度环境部长娜塔拉彦(Jayanthi Natarajan)是否能在“有法律约束性”的全球减排新协议上达成妥协。 在会议现场,赫泽高快步走向娜塔拉彦,在她面前坐下。中国首席谈判代表苏伟[阅读全文]
-
“硬”减排布局中国绿色发展
[内容预览]
| 2011/12/10 11:52:328日,在德班“中国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核心起草人、国家发改委能研所清洁发展中心主任康艳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减排“约束性”指标引入国家五年期发展规划,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这一“创举”不仅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决心,也将为中国社会未来10年的绿色发展布局。 记者:“硬性”减排方案出台,国内企业如何乘势发[阅读全文]
-
制定专门的气候变化基本法
[内容预览]
| 2011/12/9 8:24:17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及国内层面的立法保障。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立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另一个是《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规定了缔约国有义务对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予以限制,并且建立国际资金机制对发展中国家予以资金和技术转让。但是,鉴于在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方面还存在科学的不确定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问题:要真相还是要利益?
[内容预览]
| 2011/11/25 7:25:08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的认可度,而现在的趋势足以让应对进程陷入困境。气候变化首先是个科学问题,科学真相只有一个,不应为利益的计较而歪曲。只有这样,人类的应对才能理性,全球的行动才有效率 本月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南非德班举行,此次会议的例行目的仍是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取得全局性重大成果的希望看来非常渺茫,但能不能在局部问题[阅读全文]
-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 制度创新是关键
[内容预览]
| 2011/11/22 8:53:25现阶段,县域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县域发展还较落后,只注重经济增长、惟GDP论还有很大的市场,因此,必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其中,考核评价是根本,投入机制是保障,城乡统筹是重点。 宁国市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超过50%,已经迈入工业化中后期提升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科学发展具备了更加稳固的基础、更加有利的条件。作为安徽惟一的县域自主创新综合试[阅读全文]
-
温室气体减排需全民参与
[内容预览]
| 2011/11/14 9:06:45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楠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讨论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写入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09年11月26日,我国公布了2020年碳排放降低的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表明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阅读全文]
-
环境税费改革从何处着手?
[内容预览]
| 2011/11/14 9:05:13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俊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条目占据较大篇幅,其中专门提出要“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 《意见》关于积极推进税收“绿化”的表述,是要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深地融入到税收制度中,是国家发出的要以强有力的经济手段实现环保与经济融合的政策指向。 为什么要积极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阅读全文]
-
城镇化也要节能减排
[内容预览]
| 2011/11/14 8:57:40近期,国务院召开了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不仅部署了生产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还就消费领域的节能减排作出了指示。他指出要“提倡绿色低碳消费,形成节能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消费领域的能耗已经占总商品能耗的 30%—35%,年增长率保持在7.4%左右。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在生活用能只占城市居民47.6%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市民过程中,也带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幅度增加,加剧[阅读全文]
-
在节能减排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容预览]
| 2011/11/10 8:53:37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明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但也应清醒看到,我国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还很严峻。为此,应坚持节能减排,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全民主动节能减排意识。当前,我国节能减排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主动节能减排意识不强。因此,在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媒体[阅读全文]
-
“2012之后,各国仍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1/11/4 9:59:3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将于本月底在南非德班召开。因为《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即将于2012年到期,南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是形成针对第二承诺期的国际法律协议的最后一次机会。曾亲身参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法律框架制定工作、全球最大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全球环境市场和气候变化业务部负责人马丁?维尔德,在其律师事务所在京召开年会期间,就气候变化方面的热点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阅读全文]
-
适应新时期发展修改好《环境保护法》
[内容预览]
| 2011/11/3 9:23:08近年来,《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部法律改不改、怎么改、改什么,各方均提出了不同观点。在不久前召开的环境保护法修改研讨培训班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汪光焘就《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作了重要讲话,对《环境保护法》的修改谈了一些想法。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环境保护法》的修改过程和修改内容,本报特刊发此次讲话的主要内容。 这次会议讨论的是《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必要性、如何修[阅读全文]
-
立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内容预览]
| 2011/10/24 8:24:54本报记者陈丽平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开始了对大自然空前规模的征服运动,以掠夺的方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全球性问题逐渐产生并加剧,使得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贵[阅读全文]
-
气候科学家认为厘清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需更多科研合作
[内容预览]
| 2011/10/18 21:47:16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周舟)气候科学家认为厘清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需更多科研合作,这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议程设置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为期三天的2011年国际气候变化研讨会18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气候科学家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系统性”的科学佐证。 这一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论坛,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气[阅读全文]
-
海洋生态安全需要强大的法律保障
[内容预览]
| 2011/10/14 9:04:08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局前局长徐锭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未引起我方足够重视 我不认同“中国法律体系管不住康菲公司”的说法。中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最大的特点是法律先行,最成功之处也是法律先行,最受外商赞扬的还是法律先行。 其中,《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早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之前就颁布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大陆架以及其他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资源管辖海域的石油资源,都属[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