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能减排,构筑城市美好未来
[内容预览]
| 2010/8/1 11:18:15近来,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而造成气候异常,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因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亮相的诸多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成为了本次世博会的一大亮点。无论是通用汽车馆的新概念环保汽车,还是城市最佳实践区内各国、各城市间成功的发展理念,亦或是国家电网馆中城市智能电网规划方案,无处不体现了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何进一步做[阅读全文]
-
汉斯·道维勒:减少碳足迹 建立生态机制
[内容预览]
| 2010/8/1 11:14:5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战略规划署署长 汉斯·道维勒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关注气候变化,联合国秘书长说过,气候变化是我们现在最紧迫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减少碳的排放,这个行动包括城市、公司以及个人。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具体的机制,确保相关方共同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以一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看到,生态文明的日程是非常宏大的,对一些气[阅读全文]
-
周其凤: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在行动
[内容预览]
| 2010/8/1 11:13:59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周其凤 在过去一年中,全球气候变化的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各国都将重点放在如何加强行动,兑现承诺上。作为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对绿色校园建设的独特理解,以绿色校园建设为宗旨,加强校园有关环境生态科学方面的研究,提高师生环境意识,带动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基于这一认识,北京大学绿色校园建[阅读全文]
-
石元春:“十二五”生物质能要“定谱”
[内容预览]
| 2010/7/26 21:45:07山西人李京陆走西口治沙的故事让许多人唏嘘不已。 他从煤炭生意做起,到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繁华看尽,在知天命的年纪感悟:剩下的人生该如何度过?顺应山西人走西口的传统,他来到内蒙古草原发展,却被当地的浩荡和辽阔所折服。他拿出百万在当地种树治沙,无奈沙柳每4年需砍伐一次。企业家出身的他深知资本流通的道理,又投资2亿多元兴建生物发电厂,用沙柳来发电。困难时,资金紧张,他几乎赔尽了自己在其他行业积累几十年[阅读全文]
-
制定环保政策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内容预览]
| 2010/7/26 17:08:06绿色经济的发展现在是全球一个热点问题,联合国环境署建议把大量资金投到新的绿色产业,用于既发展经济,还能够改变我们地球面临的气候变化等重大的环境问题,它倡导要求各国至少把三分之一的投资投到绿色经济,而不是拯救那些银行。许多国家的政府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主要投资新能源产业,现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出台了绿色经济的方案。 绿色经济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经济要环保。绿色经济其实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发展绿色[阅读全文]
-
教材循环使用不能只算经济账
[内容预览]
| 2010/7/26 14:14:49今年暑假,山东省高青县黑里寨镇孟集学校举行循环使用教材回收仪式,并对在循环使用教材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爱护书籍的好学生进行了表彰。 不可否认,课本循环使用的益处很多。但这样的做法真的能够得以落实,并非一蹴而就。事实上,尽管课本循环使用社会呼声很高,但真正推行起来并非一帆风顺。撇开出版印刷发行等诸环节既得利益者们的抵制外,就是学生家长也对课本循环使用有颇多意见。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使用的课本,尤其是[阅读全文]
-
为绿色创新保驾护航
[内容预览]
| 2010/7/26 13:08:43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各国纷纷加快对低碳技术和环保技术的研发,与绿色创新相关的专利申请呈井喷式增长。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技术专利数达到1125件,创下历史新高;同年,欧洲专利局共有清洁能源专利申请1259件,较上一年度增长27%。随着绿色创新的大量涌现,加强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各国仍没有减少对绿色创新的投入。巨额的研发投入必[阅读全文]
-
将雨水利用列入节水战略
[内容预览]
| 2010/7/24 17:07:12中国是水资源紧缺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源主要来自于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对老天爷赐予的雨水利用率相当低,雨水利用至今尚未列入国家节水战略,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据了解,有些国家非常重视雨水回收利用,并且立法规定城市必须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如以色列禁止用自来水冲洗 马路、浇绿地等,取而代之的是雨水或经过处理的再生水。德国修建大量的雨水池用于截流、处理及利用雨水,削减雨水的地面[阅读全文]
-
城市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内容预览]
| 2010/7/22 22:16:55本报北京7月21日电 (实习生吕苗莉 记者李禾)“城市本应是节能低碳、让人安心生活的地方,街道畅通、空气新鲜……”在“中国城市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赵晖深有感慨地说。 据预测,到2013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超过50%,到2050年将超过80%。但城市出现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垃圾处理困难、疫病控制难度大、社区分化悬殊等,城市化备受诟病。 面对上述质疑,中[阅读全文]
-
谁正把湖泊湿地变成荒漠
[内容预览]
| 2010/7/21 14:41:47远远的,我们就看到水鸟翱翔,夕阳下的湖面还是显得那样辽阔,那样碧波荡漾,湖边沙漠上走过来的驼队铃声悠长,还有那沿湖而生的红红的红碱蒿……这个依然美丽的地方就是闻名遐迩的红碱淖(湖),它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和陕西省神木县境内,属于典型的高原沙漠内陆湖。 “很可惜。”著名湿地生态专家陈克林面对红碱淖说。陈克林对国内几乎所有的湖泊都了如指掌,他说,红碱淖属于国家级的重要湿地,今天走向干涸的困境,令人[阅读全文]
-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应对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0/7/20 10:18:4117日,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国市长论坛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项目主任杨富强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杨富强表示,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应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强有力方案。 据杨富强介绍,目前中国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而这可能会对自然气候产生影响。中国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不仅对本国有诸多好处,同时也会为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突出的[阅读全文]
-
意大利知名学者谈气候变化与能源
[内容预览]
| 2010/7/14 18:49:45卡罗·卢比亚是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1984年因为W±和Z°粒子的发现,与德国科学家范德梅尔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卢比亚主要致力于研究未来能源问题,重点是发展可再生新能源技术。 近日,卢比亚就气候变化、新能源等问题发表看法。他认为,气候变化是事实。地球上气候波动很大,冷暖交替,从时间维度上为“千”年量级,近现代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气候变化虽然有所影响,但不过在“百”年量级。气候变化问题的[阅读全文]
-
海岛用水开源不如节流
[内容预览]
| 2010/7/7 10:51:21南澳只是饥渴的海岛之一,纵观广东海岛,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干渴的威胁。 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黄梅生介绍,海岛缺水非常普遍,海岛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大陆,有的甚至不到十分之一。生存在缺水环境下的岛民,比一般人更懂得珍惜用水。 黄梅生认为,海岛囿于基础条件,要想“开源”难度极大,“节流”才是最经济的措施。“一想到海水,就是淡化,但为什么不考虑直接用海水呢?”黄梅生表示,海岛完全可以建立两套供水系[阅读全文]
-
高楼大厦高碳不实用
[内容预览]
| 2010/7/4 15:55:11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后,“低碳、生态、人居”等概念被人们所重视。7月3日至4日,国内外专家学者再次聚集海口,首次研讨低碳生态人居与生态健康产业,俨然又一次“小哥本哈根”会议。会议期间,海南首个低碳健康生活城项目也成为热点,显示出把低碳口号转化为行动是多么困难,也多么受欢迎。走低碳发展之路已成为中外专家的共识。 □本报记者 黎光 生态人居 反对高档奇异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阅读全文]
-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保应与人类的发展脚步同行
[内容预览]
| 2010/7/3 16:01:45东方网记者乔礼、曹子琛7月3日报道:“中国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自身很重要,对全人类也很重要。”在今天举行的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上,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强调了中国在世界环保领域所起的作用。在他看来,环保的推行并非是要求人类中止自身发展,而应是与人类的发展脚步同行。 在二十世纪,全球农村发展和工业化发展使得土地条件逐步恶化,带来了很多问题。有这样一组[阅读全文]
-
治污成本当纳入生产成本
[内容预览]
| 2010/6/29 22:59:04本报北京6月28日电 对于工业污染减排,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提出,要牢固树立污染物治理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 曹宏斌认为,工业领域的污染物是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其治理必须纳入生产过程统一管理,将污染治理技术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企业的生产来说,一方面必须满足环保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牢固树立污染物治理成本[阅读全文]
-
建议制定环保路线图
[内容预览]
| 2010/6/29 22:57:57主持人语 中国环境工程科技战略发展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论坛上,来自环境领域的工程院院士和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国家中长期环境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展开了深入探讨,观点纷呈,新论迭出。本报听会记者拾英掇华,择要摘发,以飨读者。 本报北京6月28日电 针对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困境,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魏复盛院士提出,要从全过程污染控制与修复的角度制定环保路线图。 魏复盛认为,目前我国环保面[阅读全文]
-
周大地:调整税收政策促进节能
[内容预览]
| 2010/6/29 8:42:05“十二五”是我国能源转型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产业将有哪些重大政策的转变呢?带着这样的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参加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间隙,专门采访了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 能源结构必须进行重大调整 中国证券报记者:正如您所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在这种发展前景下,我国能源产业要进行怎样的转型? 周[阅读全文]
-
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是根本
[内容预览]
| 2010/6/28 22:22:06国家统计局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完成7.5亿多吨,同比增长了28.1%。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分析认为,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销量大幅上涨,说明近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和产能建设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煤炭产能。同时,山西、河南、内蒙古等主要产煤省份经过多年的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了一大批大中型煤矿,新建的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煤矿也陆续投产,煤炭稳定供应能力也大幅提高。运输方[阅读全文]
-
黄三角新上项目必须绿色环保
[内容预览]
| 2010/6/28 15:28:20经济观察报:“黄三角”作为国内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区域与产业发展的定位有何特色? 陈光:国务院对黄三角区域发展非常明确地定位于高效生态经济区,这是国内唯一一个高效生态经济区域,因此黄三角的开发必须严格体现这一概念。高效生态经济区就是黄三角最大的特色。 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在于高效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集约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观察报:“[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