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重视生态公平道德文化建设

    [内容预览]

    | 2010/5/24 8:48:03
    面对气候变化等生态危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绿色发展正成为人类的共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勇敢地承担起了与自己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责任,并向全世界宣示了我们的决心、节能减排目标和付诸实施的行动方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生态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对现实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多种解决

    [阅读全文]

  • 勿让碳减排的全球化影响贸易全球化

    [内容预览]

    | 2010/5/20 10:24:25
    二氧化碳的气候变化影响是全球性的,在哪个国家的排放没有区别。但是,传统的“低收入国家生产,在高收入国家消费”的国际贸易模式,将导致更多的碳排放。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如果不兼顾不发达国家的产出和能源效率,全球贸易可能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发达国家会采取的对策可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技术和资金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效率,从而减少排放。第二,通过碳交易,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第三,通过碳税,迫

    [阅读全文]

  • 鼓励大众“绿色出行”

    [内容预览]

    | 2010/5/14 9:27:38
    如何鼓励和呼吁普通大众参与到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来,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自然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我举一个例子。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就在那天,全球首款低碳交通卡——“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在上海正式发布,这是由上海世博局、上海环保局和美国环保协会共同发起的“绿色出行看世博”

    [阅读全文]

  • 积极慎重面对生物育种技术变革

    [内容预览]

    | 2010/5/10 16:43:19
    在以“作物生物育种及安全检测评估”为主题的第43期上海院士沙龙上,陈晓亚、洪孟民、沈允钢和林鸿宣等院士和专家呼吁,要积极慎重对待生物育种技术的变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林鸿宣,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大兵,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在沙龙上分别作了《作物功能基因分离克隆与育种应用研究》、《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检测》和《水稻转基因漂移及

    [阅读全文]

  • 夏光:绿色经济就是“从环保要经济”

    [内容预览]

    | 2010/5/9 15:37:47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张莉 李彤 杜燕飞) 5月8日下午,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分论坛——“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在京举行。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夏光先生做了主旨演讲,演讲实录如下:  谢谢主席,谢谢各位。现在我围绕着绿色经济的相关政策问题向大家汇报几点认识。我们都知道,现在全世界开始进入一个绿色经济的时代,不光是有理念,实际上也有很

    [阅读全文]

  • 何建坤:气候变化挑战与低碳发展对策

    [内容预览]

    | 2010/5/9 8:17:39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于5月8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在下午进行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分论坛中,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原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何建坤先生发表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专家,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气候变化挑战与低碳发展对策。我们中国的国情和我们当前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

    [阅读全文]

  • 托马斯·海勒:应尊重各国低碳发展的阶段差异性

    [内容预览]

    | 2010/5/9 8:15:05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于5月8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在下午进行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分论坛中,斯坦福大学气候政策执行中心的托马斯·海勒教授发表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非常感谢丁先生,感谢东道主特别是何建坤教授,感谢低碳实验室邀请我与会,并且使我有机会和各位知名专家在一起。我想在过去几个月当中,也都经历到了围绕哥本哈根带

    [阅读全文]

  • 杜丹德:鼓励和呼吁普通大众参与到绿色经济建设中

    [内容预览]

    | 2010/5/9 8:09:36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张莉 李彤 杜燕飞) 5月8日下午,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分论坛――“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在京举行。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先生做了主旨演讲,演讲实录如下:  谢谢主持人,谢谢在座的来宾!首先,我谨代表美国的环境保护署向大家致意。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环境的保护,我们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分支机构。我们有735名员工,包括我们在环境和经济建设方面,探索一系列

    [阅读全文]

  •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农村环保

    [内容预览]

    | 2010/5/7 10:14:37
    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环境管理相对滞后,致使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不能得到有效处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等现象依然存在。为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发展生态农业,倡导生态文明,河南省陕县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陕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县

    [阅读全文]

  • 做个环保的城市人

    [内容预览]

    | 2010/5/6 18:27:34
    水危机、石油危机……背后是人类的不节制和挥霍无度。  各种发明和科技创新优化人类生活的同时,资源正在被疯狂挖掘和浪费。  为了可持续的未来,城市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城市生活方式,做个环保城市人呢?  居住环保行动  未来的城市应该好好进行环保规划,作为城市人,我们生活方式也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所幸,在上海世博会,我们看到了行动。  零排放城市。城市的供暖供电不再由矿石燃料提供,房屋本身就是个发电站;车辆

    [阅读全文]

  • 美国石油泄漏带来哪些警示?

    [内容预览]

    | 2010/5/6 10:06:56
    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导致的原油泄漏事故已持续近两周,污染面积还在进一步扩大。海洋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治理的困难,让人们在关注事态发展和最后结果的同时深刻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系于环境保护。  石油开采并非导致环境污染的原罪,毕竟在很长时间里,我们还无法摆脱对石油的需求。造成这一事故的最直接原因,是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缺失。简而言之,即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脱节。  租用美国墨西哥湾钻

    [阅读全文]

  • 怎样建设真正的绿道?

    [内容预览]

    | 2010/5/4 9:40:40
    广东省率先提出用3年的时间,打造以珠三角为主的6条计1678公里的绿道网。这样的想法很好、决心很大。但按照笔者对绿道的理解,似乎感觉3年的时间好像太短了些。  绿道,应该是绿色的通道。绿色,要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且低碳、清洁、无污染。通道,既要是人的通道,即人们在良好生态服务的前提下尽情地运动、休闲、旅游、娱乐,也要是各种生物特别是动物的通道。  那么,怎样铺就城市绿道?笔者有以下思考:  首先,为

    [阅读全文]

  • 生态恢复应尊重自然的选择

    [内容预览]

    | 2010/4/30 11:31:00
    编者按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人退沙退”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启示,那就是要敬畏自然,让自然充分发挥其自我修复能力。本文作者正是巴音胡舒嘎查治沙实践的亲历者和指导专家,他在文中详细论述了人为何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提出了生态恢复应尊重大自然选择的观点。希望本文能够加深读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从根本上认识到保护环境、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人类要不要敬畏自然?这是个讨论了很久的哲学问题。古代人在自然

    [阅读全文]

  • 李文华:我国每年森林生态价值可达10万亿元

    [内容预览]

    | 2010/4/28 22:39:37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梁梦晚) 在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表示,经统计,我国每年提供的森林生态价值初算可以达到10万亿人民币,其中各种各样的森林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北方森林、热带森林以及湿地方面,它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这和我国在植树造林作出的努力分不开的。   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于4月27日在武汉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城市森林 低碳城市 两型社会”

    [阅读全文]

  • 广州28日表决禁烟条例 办公场所拟纳入禁烟范围

    [内容预览]

    | 2010/4/28 9:46:40
    《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今日表决 如获通过经批准后将成为地方性法规  今天将表决的控烟条例从内容到名称都有修改,《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变为《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且明确规定室内工作场所要限制吸烟,这意味着条例对吸烟行为和范围全面收紧,规定也更严格。  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办公室、会议室、礼堂、公共走廊、电梯以及本单位的餐厅、咖啡厅禁止吸烟,其他区域可以设置

    [阅读全文]

  • 华北地区地下水还容我们透支多少

    [内容预览]

    | 2010/4/28 9:39:06
    据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严重。”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专家介绍说,华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  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南北分配不均匀。而华北平原作为我国春小麦主要种植地,每年三月份更是需要大量的水源灌溉。由于一系列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导致华北地区的春旱相对其他地区较为严重。在面临着农业发展与

    [阅读全文]

  • 碳补偿交易背后的惊人内幕:只是空头支票

    [内容预览]

    | 2010/4/27 14:42:26
    为统计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们用碳补偿或碳中和来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公司或个人付款给专门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不仅如此,植树造林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因此碳补偿机制显得似乎完美无缺。然而,近日由《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波士顿大学新英格兰调查报道研究中心(NECIR-BU)共同展开的一项调查,却揭开了碳补偿交

    [阅读全文]

  • 何彤慧:遏制沙尘暴,保水比植树更有意义

    [内容预览]

    | 2010/4/27 10:26:25
    东方早报:如何看待沙尘暴和沙尘天气?  何彤慧:东、南部地区能够感受到的沙尘天气都是西北地区的强沙尘暴迁移过去的。沙尘天气按照等级来说,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一般来说,只有在西北地区出现强沙尘暴,加上浮尘,南部地区才能感受得到。  在历史上,沙尘暴是一个非常频繁的过程。只不过是特别强烈、危害特别大的时候,人们才认为它是一种灾害,在史书上叫某种“灾异”。  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对环境的

    [阅读全文]

  • 汽车节油产品真管用还是忽悠人?

    [内容预览]

    | 2010/4/27 10:24:44
    业内人士称多数产品效果被夸大 资深司机说节油还需良好驾驶习惯  本报4月25日讯(记者 苏茂华)今天上午,读者孙先生致电党报热线表示,“他在网上看到不少出售汽车节油器的询问,不知道这类产品到底是真管用还是忽悠人?”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得知,被吹得天花乱坠的节油产品多数名不副实,效果被人为夸大不少。  记者今天走访多家汽车配件城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节油产品多达几十种,归纳起来主要有汽油添加剂和节油装

    [阅读全文]

  • “火山酸雨”难影响中国 “尾气酸雨”更应警惕

    [内容预览]

    | 2010/4/27 9:18:11
    “从今天起至28号,请大家不要淋到雨。因为欧洲冰岛的火山大爆发,向高空喷发了大量硫化物,在大气层7000-10000米的高空形成了浓厚的火山灰层,强酸性。我们将会遭遇750年一遇的酸雨。”近日,MSN和QQ上都在疯传这样一段话。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备好雨伞。  火山灰影响范围有限  中国火山学会会长樊祺诚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火山都在冰川之下,当熔岩喷发时遇到上面的冰,会形成射气喷发,会形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