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建筑需要制度保障
[内容预览]
| 2010/4/14 11:20:17近日,媒体广泛报道了深圳市副市长吕锐锋所描绘的深圳的“绿色地图”——今后深圳所有保障性住房将一律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建设,同时大力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深圳的这个“绿色转身”,有望使其率先在全国将绿色GDP指标提升到80%。 深圳是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从绿色世博馆到绿色写字楼,从绿色校园到绿色家园,绿色的理念已渗透到建筑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人们对绿色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绿色建筑[阅读全文]
-
广东气象局副局:珠江边上建高楼破坏城市小气候
[内容预览]
| 2010/4/13 11:33:42人大代表、省气象局副局长杨少杰 本报讯(记者林霞虹、周祚、刘旦、王鹤、任珊珊、毕征、徐静、王飞、任朝亮)昨天,在番禺区代表团小组讨论时,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杨少杰谈及城市规划时略显激动。他说,在珠江边建高楼、在山上建高楼都破坏了广州的微气候,是极不科学的做法。 杨少杰说,现在香港每建一栋楼,都要作微气候评价,就是某栋楼建了后,周边的居民的意见怎么样,它(新建的楼)会影响到周边居民[阅读全文]
-
上书发改委 怒江水电开发“复活”潜流
[内容预览]
| 2010/4/13 10:37:54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勇 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像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这么急迫地渴望发展,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让这个地方的每一任主政者都跃跃欲试。连续三任,纠缠十年,只为水电开发。 据悉,怒江政府官员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给云南代表团的每个代表递上了一份关于怒江水电站开发的建议,期待通过全国两会这个平台,获取国家对怒江水电站开发的支持。 3月7日,云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当记者问及怒江[阅读全文]
-
西南抗旱凸显水文地质调查重要性
[内容预览]
| 2010/4/13 10:00:36在西南抗旱找水打井过程中,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认为,1∶5万水文地质调查亟须加强,应把干旱缺水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实施。 记者了解到,自3月27日以来,国土资源系统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开展的抗旱找水打井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钻井施工的日出水量达3.3万立方米,可直接解决39万人的饮水问题。为此,国土资源系统投入技术队伍达8024人,调集钻机790[阅读全文]
-
西南大旱,高尔夫球场扩张依然
[内容预览]
| 2010/4/13 9:44:29高尔夫球场不仅是抽水机,大量农药才能维护的草坪还会对水源地造成污染,我们有多少水资源可以经得起这样的挥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通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家级生态治理区域规划建一个占地7000亩(已开发3500亩),年耗水量500万吨的高尔夫球场,国家历时十余年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和物力培育的大片沙棘生态林被连根挖除,一处曾经郁郁葱葱的防风固沙屏障消亡殆尽。在媒体曝光后,当地已叫停这一项目。 西南正处[阅读全文]
-
博鳌亚洲论坛:“低碳”又迷失了?
[内容预览]
| 2010/4/13 9:20:44每一次讨论会开始20多分钟后,总有一个端着盘子的礼仪小姐上台,拿走嘉宾桌子上的矿泉水瓶,然后放下一瓶新的。这些被拿走的矿泉水瓶中往往都还有半瓶水,而我基本没见到一个嘉宾拒绝过。这次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约2000名代表从全国甚至全球各地,飞到美丽的博鳌来讨论“绿色”如何来引领亚洲的经济成长,这还不包括随行人员、工作人员和媒体。 “低碳”已成为全球[阅读全文]
-
水账算入GDP刻不容缓 院士称北方将越来越旱
[内容预览]
| 2010/4/12 10:58:36“把水账算入GDP增长已经刻不容缓了!”4月8日,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水安全圆桌会议上大声呼吁。 此言的背景,是自2009年入秋以来,中国西南五省区持续的干旱。这只是近年来气候变化给中国带来的一系列超强台风、特大暴雨、山洪灾害等极端灾害事件中的一个。 在这些灾害事件的影响下,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悄然改变。刘燕华的呼吁也因此而来:每发展一个单位GDP所带来的水资源[阅读全文]
-
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蓝色聚宝盆"如何挖?
[内容预览]
| 2010/4/12 10:00:56中国海监船舶在东海油气田附近海域巡航。钟海坚摄 阅读提示:沿着我国大陆海岸线,由北至南,区域经济带布局已基本完成。在陆域水、土地及矿产等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海洋这片“蓝色国土”。 这是一个真正的“蓝色聚宝盆”: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1.8万公里长的海岸线,成千上万个海岛,甚至包括国际海底区域,深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潜力亟待释放。 新兴海洋产业比例[阅读全文]
-
在新起点上推进全球气候变化谈判
[内容预览]
| 2010/4/10 19:42:44新华社德国波恩4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刘向 刘晓燕)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9日在德国波恩启动,这是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后举行的首次相关谈判。尽管哥本哈根会议没有完成“巴厘路线图”所确定的目标,但《哥本哈根协议》等会议成果使今天谈判各方得以站在新起点上,为年底墨西哥坎昆会议而努力。 新起点首先表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两个特设工作组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得到授权,继续[阅读全文]
-
联合国官员:防治荒漠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内容预览]
| 2010/4/9 22:20:00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东伟)《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吕克·纳卡加先生4月8日至10日在中国进行访问。9日,他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土地荒漠化正在得到治理。他同时指出,各国应为防治荒漠化做出共同努力,以避免荒漠化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全球陆地面积的40%都是干旱土地,干旱土体中四分之一为荒漠化土地。土地荒漠化已经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阅读全文]
-
速生桉树是西南大旱罪魁祸首吗?
[内容预览]
| 2010/4/9 10:10:36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桉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入中国,它一年最快可以长高十米以上,是效率极高的木材来源。但关于桉树也有许多可怕的描述:霸王树,抽水机,抽肥机,“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 绿油油的桉树在黄色的旱区很显眼 中国园林网4月8日消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桉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入中国,它一年最快可以长高十米以上,是效率极高的木材来源。但关于桉树也有许多可怕的描述:霸王树,抽水机[阅读全文]
-
特大旱灾使云南八成花卉面积受灾损失近9亿
[内容预览]
| 2010/4/9 10:06:49中新社昆明4月8日电 (记者 甘娜)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对鲜花大省云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据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全省已有超过80%花卉面积受灾,成灾17.09万亩,绝收2.5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97亿元人民币。 该办公室官员分析,从目前的生产现状分析,如果旱灾持续,4至6月份的花卉生产旺季将不能正常进行,今年下半年的花卉产量也将供不应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阅读全文]
-
查查违法背后有无保护伞
[内容预览]
| 2010/4/8 10:29:45环境保护部披露国控企业环境违法信息,让人们清楚地了解了当前国控企业的环境行为状况。诚如相关人士所言,这次公布的都是老虎,打破了地方保护主义局限,体现出环保部门严格执法的决心和勇气。 作为企业,本来应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在环境保护等问题上起到模范和标杆作用。但现在看来,有些企业的责任意识等还远远不足,如果大型企业的排污问题不解决,那么即使中小企业污染整治卓有成效,也不能有效改善环境问题,因为一[阅读全文]
-
理性对待西南旱灾
[内容预览]
| 2010/4/8 10:04:27中国大西南历来以雨水丰沛著称,云南的水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但是,恰恰这些丰水区,今年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如何从科学理性的层面上去找寻其中的原因和机理?如何从旱灾的发生形成的机理上去探讨其规律性的认识?如何建立抗旱的长效机制?本报记者最近专门走访了权威部门和专家。 为什么丰水区却遭大旱 刘宁国 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 这次西南地区大旱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降雨少、气温高。[阅读全文]
-
环京津区域协调发展要强化生态建设
[内容预览]
| 2010/4/8 9:33:33本报讯 通讯员王晓甦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日前呼吁,促进环京津区域协调发展,应加大张家口、承德两市三北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公益林的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 王志刚说,张家口、承德地区是京津水源地和重[阅读全文]
-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垃圾成环境主要污染源
[内容预览]
| 2010/4/7 11:16:26新华网哈尔滨4月6日专电(记者熊琳)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城市化与健康”。专家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垃圾日趋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余名师生日前走进社区,以“城市垃圾与人类健康”为主题进行义务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宣传册等形式加深居民对世界卫生日的认识。 哈尔滨医科大学环境卫生教研室副主任那晓琳介绍,目前我国城市的主要污染类别[阅读全文]
-
低碳:政府职责任重道远
[内容预览]
| 2010/4/7 9:42:40“地球一小时”令人瞩目,“低碳宣传周”深入人心,倡导低碳生活已经蔚成风气。无疑,这跟政府的提倡、媒体的呼吁、市民的支持直接相关。 然而,低碳生活远远不是“一小时”所能奏效的,也不是宣传周所能涵盖得了的。低碳生活理念,应该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一小时”,正如吃饭、喝水、工作、休息一样,应该融入生活本身。也正如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样,低碳生活应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运行机制。 这套运行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仍然[阅读全文]
-
减少建筑垃圾 建设生命屋顶
[内容预览]
| 2010/4/6 9:55:13当屋顶具有土壤功能,像植物一样能进行碳同化和碳固定,像土壤一样滋养动植物、微生物,通过食物网进行碳同化,碳汇成倍扩大,碳吸收固定能力成倍增长;屋顶像土壤一样吸尘纳尘,那时中国的生态将会怎样? 目前,中国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偏重于传统节能减排、太阳能利用、新能源开发等,这种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思路过于窄小,不利于低碳城市、低碳经济深入健康发展。而人们很少意识到屋顶在人类文明、生态文明中扮[阅读全文]
-
文明祭逝者 低碳过清明
[内容预览]
| 2010/4/5 10:21:48清明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节日。所谓慎终,就是思考人生的终极目的;所谓追远,就是缅怀我们的先祖和来处。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次集中醒觉,许多人在这个时刻活在历史和那些往昔时光的深处。 正如一切节日都充满了仪式一样,清明节也是一次仪式的盛典。古往今来,清明节的仪式也发生过很多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祭奠那些已逝者是核心内涵,扫墓则是主要仪式。在以前,人们不惧舟车劳[阅读全文]
-
探寻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
[内容预览]
| 2010/4/5 9:31:523月23日至24日,“为碳定价——南非及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工具”研讨会在南非开普敦大学举行。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者,该校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部主任哈罗德·温克勒(Harald Winkler)教授在会议期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知名学者:让科学造福大众 据温克勒教授介绍,现在的能源研究中心(ERC)由该校下属的能源研究所和能源开发研究中心合并而成,是一个立足非洲、面向世[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