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森林的“呼唤”
[内容预览]
| 2010/9/15 8:24:48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气候灾害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加快林业发展,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森林碳汇等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灾区植被、减少自然灾害的必然选择。 导致四川酸雨污染的盆地地形,以及地处长江上游的特殊地理位置,也强烈要求加快我省林业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日趋强烈。大幅增加绿化面积,发展森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回归自然、发展生态旅游[阅读全文]
-
中国需要气候立法
[内容预览]
| 2010/9/14 9:19:00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会议期间,国际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她表示,中国需要气候立法,交易机制不是孤立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不可能靠交易就把气候问题解决了。 第一财经日报:你怎么看商界影响联合国气候谈判? 吴昌华:本次夏季达沃斯的焦点是可持续中寻求增长,但增长的方式不能是粗放型的、传统的模式,要转型。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目前所推动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布[阅读全文]
-
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刻不容缓
[内容预览]
| 2010/9/12 12:07:21本报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唐婷)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在此间召开的2010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说,我们的城市无论在土地容量还是环境容量方面,都无法承受小汽车无节制的发展,针对我国城市高密度发展的现实和趋势,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 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26[阅读全文]
-
水资源存储能力制约非洲农业发展
[内容预览]
| 2010/9/11 14:12:42新华网斯德哥尔摩9月9日电(记者吴平 报道员陈雪霏)总部设在突尼斯的非洲开发银行的水问题专家瓦埃勒·索利曼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总体上并不缺水,但水库等存储水的能力匮乏,成为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瓶颈。 正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世界水周”论坛活动的苏利曼说:“对(非洲)农业生产来[阅读全文]
-
专家呼吁:“大敦煌”地区沙漠化防治刻不容缓
[内容预览]
| 2010/9/11 14:01:30新华网兰州9月11日电(记者王志恒 曹国厂)正在甘肃敦煌市举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项目会议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发出大声疾呼,大敦煌地区沙漠化和荒漠化防治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9月8日至11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中国水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甘肃省等有关生态、水利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单位的近20多位科研人员参加了在甘肃敦煌市举办“大敦煌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战略”研讨会。[阅读全文]
-
于庆泰:坎昆会议合作与斗争并存
[内容预览]
| 2010/9/6 15:32:38“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能接受,一个来自发达国家的人在能源消耗上比我享受更多的权利。人人生而平等,不是空洞的口号。” 8月6日,刚刚卸任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之职的于庆泰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做了以“气候变化谈判:回望与前瞻”为题的演讲。他认为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同时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中国不能承担超出其历史责任的义务,在谈判中必须把国家利益放于首位。 要不要坚持“共同但[阅读全文]
-
做绿色发展第一实践者
[内容预览]
| 2010/9/6 9:37:55和谁对话? 陈新有,汉族,1961年10月生,陕西渭南人,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一系涡轮机专业毕业,工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5月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董事、党组成员,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调任四川省德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9年1月任四川省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为什么对话? 作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阅读全文]
-
自然资源不是经济增长的限制
[内容预览]
| 2010/8/31 8:24:20人们正在为石油、煤矿的日益枯竭忧心忡忡。许多人下意识地认为,自然资源最终是世界经济能够增长多少的一个限制。问题真的如此吗? 粗略一看,这个观点似乎很有道理。如果世界只有固定的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供给,那么人口、生产和生活水平如何能够保持长期的持续增长呢?最终石油和矿藏的供给不会耗尽吗?当这些资源的短缺开始出现时,不仅会使经济增长停止,也许还会迫使生活水平下降吧? 今天,世界人口超过了60亿,大[阅读全文]
-
能源专家建议“十二五”再设20%节能目标
[内容预览]
| 2010/8/30 9:09:54新浪财经讯 8月30日早间消息,在“十一五”20%节能目标正在艰难争取之际,国家发改委两位知名能源专家建议“十二五”期间再设20%节能目标,于2030年之前尽早达到碳排放量的高峰。 “十一五”接近尾声,在全球关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能否实现成为关注点。 2006年以来的节能路途充满曲折,“十一五”最初两年,节能率远低于计划的4.3%年均水平,使得全国上下大[阅读全文]
-
城市规划重在科学实施
[内容预览]
| 2010/8/24 9:36:58◆什么样的理念才能让城市更美好? ◆城市怎样让生活更美好? ◆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国家更美好? 和谁对话? 邹德慈,1934年出[阅读全文]
-
发展蓝色经济 建设海洋强国
[内容预览]
| 2010/8/23 14:11:05记者: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和资源,海洋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如何理解海洋是全球经济运行的大通道? 孙志辉:海洋是世界政治经济地理结构的重要方面,是全球经济运转的大通道。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利用海洋通道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因此,国际海运经济一直稳定发展,2008年世界海运贸易达到3.3万亿吨海里。从长期来看,经济进一步全球化的趋势远[阅读全文]
-
极端天气全球作怪背后
[内容预览]
| 2010/8/22 18:21:32新华网北京8月22日电 全球气候频走“极端”,今年夏季“水深火热”,由此带来一系列始料不及的影响,让人担忧,又让人反思,气候到底怎么了? 天气异常让多数北半球人始料不及,一贯凉爽的俄罗斯连续两月酷热难耐,一贯少雨的巴基斯坦竟洪水滔天。中国更是罕见地经历“水与火”的双重考验,许多地区地质灾害频发。 出于严谨,没有科学家会对目前的天气异常深层原因妄下定论。因为气候研究是一门统计科学,只有类似的炎热[阅读全文]
-
专家:气候变化要求更好地协调水资源利用
[内容预览]
| 2010/8/19 21:56:03新华网巴西福塔莱萨8月18日电世界水理事会成员、巴西国家水务局局长保罗·洛佩斯·瓦雷拉18日对新华社记者说,目前气候变化使全球水量分布也出现变化,这一新挑战要求全球更好地协调水资源利用。 瓦雷拉当天出席了于巴西东北部城市福塔莱萨举行的“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可持续性与发展”第二届国际会议,并介绍了“全球水管理框架”等问题。他对记者说,气候变化会对全球水量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出现水灾或干旱,并且改变河流[阅读全文]
-
推动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思路及建议
[内容预览]
| 2010/8/19 10:47:24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周原冰 一是加快优化电源结构,提高系统调峰能力及运行灵活性。在条件许可的地区规划建设燃气机组和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在风电场、光伏电场配置应用储能技术,并通过需求侧管理等方式,改善系统调峰能力及运行灵活性。 二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电网“弹性”。加强跨区电网和远距离输电通道建设,同时通过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安装应用双向智能电表,改进配电网调度管理和自动控制系统,增强[阅读全文]
-
石元春:4亿吨秸秆是巨大“矿产资源”
[内容预览]
| 2010/8/19 10:45:518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2010中美环境增值能源论坛上,中国农大教授、两院院士石元春作了题为“中国生物质与生物能源的现状与前景”的主题报告。石元春强调了“中国在发展可持续再生能源中,应把生物质能源放在优先位置”的立场。 石元春以“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思考”谈了他的七点看法,一是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应放在优先位置。因为它的资源量大和占有区位优势;原料与产品多样化,可以替代煤炭、石油、[阅读全文]
-
应对气候变化需化为全民的意识和行动
[内容预览]
| 2010/8/18 9:19:35虽然不能将某一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完全归因于气候变化,但类似事件发生频率迅速上升、影响面和严重后果越来越大足以警示我们: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现实威胁,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经过近年来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考验和洗礼,各级政府和广大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意识已经空前觉醒,尽快将应对气候变化从国家层面拓展到更深入、更基层的程度,并最终成为全民意识和行动,实有必要,也正[阅读全文]
-
环境税可以成为税政新模式的开端
[内容预览]
| 2010/8/6 16:13:45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酝酿,一个新的税种——环境税的出现,已经显得越来越近、越来越明朗。媒体报道,从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获悉,环境税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环保部将向国务院提交环境税开征及试点的请示。 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环境经济政策的一部分,环境税也是近年来最受社会关注的政策之一。在理论层面,依靠环境税来控制或治理环境污染,已经被广泛接受。在现实层面,环境税涉及[阅读全文]
-
中国减排与国际呼应
[内容预览]
| 2010/8/6 8:39:318月2日至6日,联合国今年第三次气候变化谈判在德国波恩举行,近190个国家的4500多名代表参加本次谈判,为年底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做准备。发达国家在具体减排目标和《京都议定书》存续等核心问题上,仍然不愿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法律责任,谈判前景并不乐观。这与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谈判,形成鲜明对比。 在自身减排方面,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的速度和水平,已居[阅读全文]
-
郑国光:应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
[内容预览]
| 2010/8/5 11:27:52最近一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一系列恶化,人类社会的生存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我国也面临众多的气候与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高原冰川显著退缩、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干旱和洪涝频发、土地沙漠化难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面积广阔、山地灾害加剧、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强、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海平面[阅读全文]
-
森林经营好坏 可看生态变脸
[内容预览]
| 2010/8/3 11:06:56在法国乃至欧洲,森林经营和科研紧密结合,某一种森林经营措施实施后引起的生态变化、森林生长变化,都会通过对森林和环境变化监测及时反映出来,这就为适时调整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技术保障,使森林经营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减少了很多政策性失误。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我国的林业科研和森林经营活动严重脱节,林业科研部门不知道森林经营单位需要什么,科研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于是,科研成果很难转化[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