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伟: 应对气候变化 各方应各尽所能
[内容预览]
| 2010/11/30 7:06:48中国日报网消息:中国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11月29日在坎昆会议开幕式上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迫在眉睫,各方应该各尽所能应对挑战,而不是讨价还价。 苏伟表示,各国参加谈判各方都要做出适当的灵活,但为了共同的利益,但有一点是不能妥协的,就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不太主张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讨价还价,大家要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根据自己的能力各尽所能,为应对人类的挑战做出[阅读全文]
-
德环境参赞:把地球变暖控制在2度内是很大挑战
[内容预览]
| 2010/11/29 19:35:31中新网11月29日电 (记者 王槊)11月29日,由商务部国际商报社主办的“第一届《国际商报》国际经贸合作项目洽谈会暨中德低碳环保高端论坛”活动在北京举行。德国驻华大使馆环境与气候变化参赞考杜拉·吉内兹在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目前要把地球变暖的温度控制在2度之内的目标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考杜拉·吉内兹在谈到中德环境合作框架时表示,中德对今天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都[阅读全文]
-
用可持续理念管理黑土资源
[内容预览]
| 2010/11/29 17:33:42饥饿一直在对人类进行着威胁和挑战。此前有官方数据统计,全球遭受饥饿的人数是8.5亿,比例高达13%。到2050年,也就是大概40年以后,世界的粮食生产必须翻一番才能保证人类的需求。但是严酷的现实是,土地能够给予我们的粮食是有限的,而且在土地压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非粮食概念正在不断地争夺宝贵的土地资源。 以亚太地区为例。全地区只有86%的土地适合进行农业生产,但是很遗憾的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阅读全文]
-
坎昆会议前瞻:新兴经济体展现气候领导力
[内容预览]
| 2010/11/29 14:28:05斐济的国家谈判代表阿里莎在得知中国代表团派出近八十人的阵容时,眼神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吃惊感。 不过阿里莎只能孤军奋战。墨西哥当地时间27日,在“七十七国集团(G77)+中国”准备会议及其他一系列小会议上,就见她一个人跑来跑去。“都没有什么新东西,只是开始作下声明而已。”阿里莎说。 事实上,大多数小国代表都背着双肩背,迷茫地游荡在会场和廉价酒店里。可讽刺的是,在发达国家进退维谷的当下,以基础四国[阅读全文]
-
六问坎昆气候变化会议:期待与分歧在哪里?
[内容预览]
| 2010/11/29 11:27:01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电(王雪) 2010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从俄罗斯的高温森林大火、巴基斯坦水灾到美国东部的持续高温等,种种灾难事件让人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严重后果的同时,也对将于11月29日召开的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会议更有期待。 一问:由各国领导人出席的哥本哈根峰会没能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坎昆会议能达成吗? 世界各国对坎昆会议期待不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UNFCCC执行秘[阅读全文]
-
唐元:中国经济走绿色发展道路刻不容缓
[内容预览]
| 2010/11/27 16:05:53中新网泉州11月27日电 (孙虹 苏巧凤)26日下午,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唐元博士做客位于福建泉州的华侨大学,为泉州各界人士做了题为“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十二五’经济发展重点”的讲座,这也是华侨大学公益性高端学术文化讲坛“华大讲堂”第十六讲。 唐元介绍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他指出,绿色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国内能源资源短缺,环境约束日益严重,这些[阅读全文]
-
从哥本哈根到坎昆 气候问题难求解
[内容预览]
| 2010/11/26 17:46:32国际刚把眼光从首尔和横滨移开,又聚焦到墨西哥的坎昆。这座旅游名城将于11月29日召开由联合国举办的气候变化大会。此次大会将讨论多个核心问题:《哥本哈根协议》法律化、减排目标,转让新技术以及援助资金及时到位等。国际公众要问:如此多的政治精英集中在坎昆,能否在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基础上向前跨进一步,或在原地踏步?哥本哈根大会后,联合国成立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工作组,182个国家开[阅读全文]
-
跨越坎昆:不奢望大的突破 力争务实合作的实效
[内容预览]
| 2010/11/26 13:17:21如何跨越坎昆会议?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似乎停顿不前、难以突破。达成新的综合性重要协议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是,一无所获也不是各缔约方的理想选择。国际社会需要推动气候进程,需要有所作为。如果坎昆不是预期中的哥本哈根-拯救地球的最后稻草,也不应该是现实中的哥本哈根-充满挫败,几乎无果而终。这样,国际社会所需要面对和选择的,是如何取得有限进站,跨越坎昆,为2011年的谈判夯实基础。 一、当前[阅读全文]
-
解振华:坎昆应突破资金和技术转让障碍
[内容预览]
| 2010/11/26 10:35:23“坎昆会议特别应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最为关注的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在明年的南非会议上最终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成果奠定基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日前说。 离坎昆会议还有一些时间,中国代表团已经组成,即将启程到坎昆参加会议。 关于坎昆会议,解振华表示中方坚定支持坎昆会议就加强公约和协定书的全面、有效其持续实施作出公平、合理和有效的安排,达成均衡成果。 解振华强调,坎昆会议应坚[阅读全文]
-
坎昆将会达成什么成果?
[内容预览]
| 2010/11/24 8:54:47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城市坎昆召开。届时,《第一财经日报》将作为非政府组织“气候组织”的战略合作媒体,参与组织在坎昆的“中国日”活动。 上周末,在“中国日”预热活动上,本报记者主持了气候专家圆桌论坛,讨论了坎昆会议及相关的气候变化问题,并分别对两位与会专家作了专访。 主持人: 杨燕青 《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 嘉宾: 李俊峰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阅读全文]
-
王伟光:中国不靠排放温室气体促发展
[内容预览]
| 2010/11/24 8:47:32“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能源需求还会合理增长,但我们绝不能重复发达国家传统的发展道路,也不应靠无约束的排放温室气体来实现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气候变化绿皮书的主编王伟光近日在《2010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环境承载能力有限 王伟光在会上表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实现低碳绿色增长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有着13[阅读全文]
-
潘家华:坎昆会议中国形势严峻 面临诸多挑战
[内容预览]
| 2010/11/23 9:48:39中国网11月22日讯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0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今天正式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下午召开绿皮书新闻发布会暨“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高峰论坛。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阅读全文]
-
孙成永:科学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内容预览]
| 2010/11/22 22:33:19中国网11月22日讯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0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今天正式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下午召开绿皮书新闻发布会暨“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高峰论坛。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孙成永副司长表示,科学技术在应对[阅读全文]
-
苏伟:坎昆会议是应对气候变化万里长征必要一步
[内容预览]
| 2010/11/22 22:31:33中新网11月22日电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苏伟今日在2010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论坛上表示,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万里征途上,坎昆会议必然是必要的一步。 苏伟表示,尽管坎昆会议大家的期望值没有那么高,有所降低,也不可能完成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的授权,而且会议在最终完成谈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毕竟是万里长征当中[阅读全文]
-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国企业带来新机遇
[内容预览]
| 2010/11/22 22:27:02新华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姚远 吕秋平)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代表黄惠康22日说,全球气候变化要求中国企业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但低碳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将为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作为即将前往墨西哥坎昆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中方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22日在全球绿色智库峰会上指出,中国将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领域有大量的投入,这对于本国的企业来说将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同时,在国际合作领域的清洁发[阅读全文]
-
专家表示 取消冬令时有利于健康和环保
[内容预览]
| 2010/11/9 11:14:47夏令时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说,似乎已经有些陌生,或许大多数人的记忆还都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学家近日表示,冬季将时钟调后会损坏健康、浪费能源以及增加污染。 时钟后拨一小时意味着减少了一小时的白昼时间,一些专家称,北方地区必需要依靠能源来赶走黑暗,人们从事户外活动将受到限制,这对人的健康和环境会造成损害。 夏令时常常发生在10月末或11月初。在欧洲各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东地区,夏令时一直沿用至[阅读全文]
-
专家称气候变化成粮食生产不确定因素
[内容预览]
| 2010/11/5 8:34:22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5日报道:农业专家表示气候变化将使中国粮食生产在未来几十年内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甚至减产的威胁。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华俊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关研究表明,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10%。到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 而据绿色和平早些时候的报告预测,到[阅读全文]
-
发改委孙桢: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科技创新
[内容预览]
| 2010/11/3 17:11:202010年11月3日至6日,香港举办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首两天为科学和政策日、政策和行动日,香港特区政府紧接在11月5-6,主办香港C40论坛。四天的会议将探讨发展低碳城市以达致优质生活的路径,当中会集中讨论缔造现代化、适宜居住、低碳及优质城市都会的机遇。腾讯绿色频道及腾讯财经频道连手全程直播。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巡视员孙桢3日的演讲中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阅读全文]
-
通过环境保护再造生产力
[内容预览]
| 2010/11/2 9:19:52我国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已发生了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判断。什么样的新形势?什么样的新阶段?如何应对?搞清楚这些,对于形成国内共识、明确国家战略、争取国际社会理解,促进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最终走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党的十七届五[阅读全文]
-
夏光: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可兼得
[内容预览]
| 2010/11/1 9:45:58“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这个提法点明了环境保护不但不是经济发展的妨碍因素,相反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因素,从而更新了我们过去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难以兼得的传统认识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个提法把“两型”社会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直接联系起来,令人耳目[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