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生态透支 我们该怎样补偿

    [内容预览]

    | 2010/6/26 16:30:32
    大自然为上苍所赐,环境是“无价”的,这是多少年来人类认识的一个误区。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大自然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欠了环境的债是要偿还的,否则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中国著名生态学家李文华院士访谈录我国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全球生态系统年提供价值33万亿美元  如何正

    [阅读全文]

  • 休养生息需从源头做起

    [内容预览]

    | 2010/6/23 10:01:40
    和谁对话?  于明海,山东省乳山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工商管理硕士。1985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黑龙江省黑河师专数学系教师,黑河市财政局工财科科长,黑河市财政局局长,黑河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共嫩江县委副书记、县长,中共嫩江县委书记。  为什么对话?  “嫩江一咳嗽,松花江就感冒”。嫩江地处松花江上游,嫩江流域的水环境状况直接关系松花江流域的水环境安全,那么黑龙江省嫩江县在保护嫩江、构筑国家

    [阅读全文]

  • 厉以宁:4个并重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内容预览]

    | 2010/6/22 22:43:39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隋笑飞)针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22日在此间举行的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言时提出4个“并重”的建议。  厉以宁表示,这4个“并重”主要是:  ——环境治理和扩大就业要“并重”。“先发展、后治理”和“边发展、边治理”两种模式都是不可行的,而在环境治理中逐步扩大就业是行之有

    [阅读全文]

  • 绿色信贷政策有待深化

    [内容预览]

    | 2010/6/22 13:52:54
        “把生态环保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所作出的客观选择和重大战略部署。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而必须依靠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强力推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让这些政策措施切实发挥作用,必须更多地借助于市场调节机制,更少地依赖行政命令。绿色信贷就是很好的政策选项。  近年来,在环境保护部、

    [阅读全文]

  • 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

    [内容预览]

    | 2010/6/22 9:25:16
    放眼上海世博园区,太阳能可谓使用量最大的绿色能源,安装在中国馆、世博中心、主题馆等建筑物房顶及玻璃幕墙上的太阳能电池组系统,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年均发电量可达408万千瓦时。在标准输出条件下,一天的发电量相当于150户人家一个月的用电量。世博会上的绿色能源技术,展现着世界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风向标”。   搞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做到科技先行。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利用效率,

    [阅读全文]

  • 环保新路在制度

    [内容预览]

    | 2010/6/22 8:40:16
    环境保护,已经到了告别“风暴”寻找新路的时候了。什么是新路?制度建设。  在环境保护领域,我们对于制度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对污染排放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习惯于“堵”,就是关停;还有一种办法是“疏”,就是转移走。堵的办法导致经济受影响,于是再松、再堵,再堵、再松。“疏”的办法导致在省市之间、在省区之间,东边日出西边雨、南边不污北边污的现象。  如今,保护环境已在各个领域达成

    [阅读全文]

  • 马歇尔:科技是城市健康与人类长寿唯一密码

    [内容预览]

    | 2010/6/20 10:03:29
    中新网无锡6月19日电:(记者 洪晓红 孙文荆)“现代人享受信息时代魅力并延年益寿,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生活在城市”,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教授巴里-马歇尔今天在江苏无锡感叹:现代科技可以降低城市污染,让城市生活更加精彩、健康。  “上海世博展示了各国科技创新成果,借助这些新科技人们能过上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生活”,世博会“科技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今天举行了第一场集体采访,马

    [阅读全文]

  • 韩国的低碳绿色增长

    [内容预览]

    | 2010/6/19 10:59:32
    韩国长久以来一直是以发展高能耗的重工业为中心,而不注重环保。韩国作为全球第13大经济体,水泥生产量为日本的2倍,且耗能量为日本的3倍以上。韩国总统表示,韩国必须要向环保转型,以增强其竞争力,且越早实施低碳经济对韩国越有利。  为此,2008年9月,韩国政府出台了《低碳绿色增长战略》,为韩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所谓低碳绿色增长,就是“以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创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就业机会的国家发展新模式

    [阅读全文]

  • “十二五”节能目标将更加全面深入

    [内容预览]

    | 2010/6/17 17:33:14
    节能减排不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是必须做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节能减排是我国整个经济转型问题的一部分,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最紧迫任务。从5月5日总理关于节能减排的电视讲话也可以看出来,态度非常坚决,“十一五”目标是必须要完成的,整个目标绝不动摇,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而且节能减排不只是一时要做的事情,也不是为完成今年的“十一五”目标所要打的一场攻坚战,而是一场持久战,要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认

    [阅读全文]

  • 未来30年我国土地供给缺口巨大

    [内容预览]

    | 2010/6/17 10:21:22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周天勇教授就开始对中国“三农”、粮食、土地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当下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一日千里,他的思考又在向前推进。  上周,周天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了一句话:“算账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中国的土地根本不够子孙后代用!”  他说,工业化和城市社会中,如果耕地大量被占用,粮食供给会不安全;如果城镇居住用地得不到保障,房价会畸高,也会造成重大的社会问题;如果对交通、

    [阅读全文]

  • 防沙治沙就是从根本上改善民生

    [内容预览]

    | 2010/6/17 10:16:01
    中国绿色时报6月17日报道 6月17日,是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宣传主题是“防沙治沙惠及民生”。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防沙治沙在改善沙区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不断提高沙区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沙

    [阅读全文]

  • 王涛院士:生态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方向

    [内容预览]

    | 2010/6/15 19:34:55
    东方网世博报道组记者裘颖琼6月15日报道:人类从渔业文明跨入农业文明,继而发展到如今的工业文明,在这场变迁中,工业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困惑――生态污染、资源耗损。因此,生态文明正在不断被人们提起,并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  今天上午,在上海世博园公众参与馆举行的“相约名人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家王涛表示,目前的工业文明已经开始走向衰退,生态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

    [阅读全文]

  • 低碳生活:生态时代的环保责任

    [内容预览]

    | 2010/6/14 23:09:03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自觉转变观念加以践行,但也需要政府营造助推的制度环境和企业积极跟进,共同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

    [阅读全文]

  • 周生贤: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

    [内容预览]

    | 2010/6/14 23:00:27
    记者:不久前,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专门下发通知,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环保部门如何确保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  周生贤:“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超前谋划,认真落实,取得了污染减排工作的主动。截至 2009年底,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减排已超

    [阅读全文]

  • 思墨西哥湾污染之源 议地球环境超载

    [内容预览]

    | 2010/6/4 18:36:46
    墨西哥湾漏油堵漏月余仍难有突破,这一直是媒体追踪报道的焦点,并引发人们对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形成近期环境新闻的一个特点。这一事件的发生及应急处理过程,称得上环境保护历史上的一部活教材。在国内,如何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避免资源环境“超载”也成为本周报道的一个焦点。与此同时,有关“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环境报道纷呈,或展现各地活动的特色,或深入探讨环保理念。  聚焦墨西哥湾漏油  墨西哥

    [阅读全文]

  • 怎样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

    [内容预览]

    | 2010/6/4 17:01:19
    ■逐步改变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碳发展模式,努力抢抓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能源、开发低碳技术,成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低碳减排的一套有力的组合拳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杨立群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世界。面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在反思中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发生最终根源在于发展方式出了问题。为了应对这场危

    [阅读全文]

  • 培育“自然的”城市

    [内容预览]

    | 2010/6/3 22:52:50
    “内涝凸显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城市建设发展离不开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塑造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培育‘自然的’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迫切课题。”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多数时候,人们一说到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总是以摩天大楼、宽阔的道路和巨大的广场来想象她。城市作为人类创造的生活场所,是一个巨大的

    [阅读全文]

  • 环保关键在习惯

    [内容预览]

    | 2010/6/3 10:10:53
    “限塑令”实行两年,家里的厨房几乎没有缺过垃圾袋。买一次菜,就够用上一礼拜。  这期间,也有过阶段性起伏:每年临近“六一”,风声紧了,菜场里就会出现印有环保字样的塑料袋,时间一久,彩色的超薄塑料袋又开始斑斓。  身边的朋友中,记得自带环保袋上街购物的,也是少之又少。环保的道理谁都懂,关键在于“不方便”,有时,一些客观条件又加剧着这种“不方便”。比如,废旧电池的例子就很典型,不少人都曾经历过四处找不

    [阅读全文]

  • 温室气体成为空气污染物意味着什么

    [内容预览]

    | 2010/5/27 16:34:24
    美国政府此次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将温室气体认定为空气污染物,可以说是一举扫平了长期阻碍它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主要障碍,如果届时再与国会即将要出台的《气候与能源法案》相配合,其长远意义不可估量。  5月份以来,在中国政府于月初表态要以“铁腕手段”来治理节能减排之后,美国政府属下环境署紧接着于13日公布了碳排放管制新政,修订了《清洁空气法案》。较之于中国以节能来控制碳排放的“过程型”政策,美国官方

    [阅读全文]

  • 专家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

    [内容预览]

    | 2010/5/27 10:34:03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陈建)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条件下的1000倍,世界正遭遇全球性物种灭绝危机。对此,中外专家今天在北京疾呼:保护生物多样性,因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  5月26日上午,第七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论坛在京开幕。该论坛是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九个专业论坛之一。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致论坛开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