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甘肃
 
  • 张掖黑河湿地加大管理力度

    [内容预览]

    | 2010/2/8 12:10:13
    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管理条件,保护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绿洲、湿地、荒漠土地类型齐全,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多种珍稀鸟类栖息、繁衍之地,也是下游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生态保障。保护区成立10多年来,相继设立了国家级候鸟高台监测站,建成了罗城及合黎两个管护站、濒危物种救护繁育中心、境监测中心。保护区管理部门还积极开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完成了保

    [阅读全文]

  • 从“红色长征”到“绿色长征”

    [内容预览]

    | 2010/1/13 10:57:11
    2009年8月24日,由中国生态学会和甘南州委州政府共同主办了“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提出了启动“绿色长征”计划,共同发起了“绿色长征”行动。腊子口,这个“红色长征”的重要地标,如今成了“绿色长征”的孕育地,意义非凡。  腊子口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1925年,美国著名植物学家、人类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来到了迭部。这次考察,约瑟夫·洛克发现了一片隐藏在藏区里的“植物天堂”,这里因其闭塞

    [阅读全文]

  • “湿地之城”张掖揽获三个“国家级”

    [内容预览]

    | 2009/12/31 14:23:10
    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城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及国家湿地公园先后通过评审批复  本报张掖讯(记者 曹勇)2009年,对于张掖湿地来说殊荣不断。11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上,张掖市申报的总面积41164.56公顷的甘肃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12月3日,占地面积近3000亩的张掖城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得到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命名。12月23日,国家林业局批复了62个

    [阅读全文]

  • 甘肃推进循环型农业促建中国首个循环经济示范区

    [内容预览]

    | 2009/12/30 16:59:34
    中新网兰州12月28日电 (记者 朱世强)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8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韩临广表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甘肃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国务院决定的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示范区。  该规划中指出,要

    [阅读全文]

  • 关注哥本哈根 关注气候变化中的甘肃

    [内容预览]

    | 2009/12/21 16:54:08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女孩肖欣把甘肃的故事讲给了哥本哈根。肖欣,南开大学政治哲学硕士,主修环境政治,长期关注气候变化议题。今年11月底,肖欣一行去了甘肃,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因公益活动而来到这片土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不仅是来感受当地的贫困状况,更多是寻求这种贫穷背后的气候原因。  在甘肃,肖欣直观而又深刻地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给当地人带来的贫穷。肖欣说,“说起来,他们对气候恶化‘贡献最少’,但却又受

    [阅读全文]

  • 甘肃制定法规保护林地生态环境

    [内容预览]

    | 2009/12/12 15:41:46
    关注、保护林地就是关注森林、保护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为了加强林地保护、规范林地管理、合理利用林地、保障林业稳定持续发展,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9年9月25日通过并公布、决定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      《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分为总则,林地的权属管理、保护利用、征收占用和法律

    [阅读全文]

  • 甘肃受气候影响水平高于全国 开始实施干预措施

    [内容预览]

    | 2009/12/10 12:13:35
    我省多项举措干预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近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来自南开大学的肖欣带去了一些从甘肃拿到的中国内地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实证,为因气候致贫人群代言,用真实的故事,去给冷冰冰的碳排放数字加加温。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陆地区域的强降水发生频率已经上升,生态脆弱区的甘肃人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直接受害者。据悉,我省平

    [阅读全文]

  • 甘肃施新区域发展战略 酒泉嘉峪关打造新能源基地

    [内容预览]

    | 2009/12/4 10:31:49
    中新网兰州12月3日电 今天下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共同表示,坚持把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两地经济增长的载体,促进整个甘肃的区域性发展。近日,甘肃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3日说,发展以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已是世界各国应对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共识。酒泉大力发展以风电为主的

    [阅读全文]

  • 六国科学家联合会诊甘肃震区地质环境修复治理

    [内容预览]

    | 2009/12/1 8:52:57
    人民网兰州11月30日电(记者杨森 杨祥智)中欧“甘肃‘5.12’地震灾区灾毁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学术讨论会”11月27日在兰州举行。来自中、美、英、意、加、荷等六国的国际知名专家,对甘肃地震灾区灾毁地质环境的修复与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问题进行了联合会诊。本次会议由甘肃省外国专家局、甘肃省科学院、兰州大学和欧洲地学联合会灾害分部、英国伦敦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院地学和水力保护分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在甘肃省科

    [阅读全文]

  • 中国沙尘暴源区沙尘天气首次减少

    [内容预览]

    | 2009/11/22 15:28:08
    新华网银川11月18日电(记者武勇)据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显示,三面环沙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中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今年沙尘天气首次出现减少现象。   据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2009年宁夏仅出现大规模沙尘天气6次,此前每年宁夏出现的大规模沙尘天气都在十余次以上。与近年相比,首次出现的沙尘天气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提早了,同时频次减少,污染强度也在减弱。   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的宁夏是中国十大传

    [阅读全文]

  • 一次性筷子回收再利用问题调查

    [内容预览]

    | 2009/11/19 17:17:52
    —双筷子轮回重生吃遍四方  餐饮市场的日趋繁荣,使一次性筷子成为了大产业。但是,在“卫生筷”光环的背后,却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尴尬现实。  在去年甘肃两会上,《关于大力推广集中式消毒筷子、限期取消一次性筷子的建议》直言不讳地指出,一次性筷子不仅浪费和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在加工及运输过程中易受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份被业界称为及时雨的《建议》,拉开了一次性筷子回收

    [阅读全文]

  • 大批天鹅 飞抵黑河中游甘肃省张掖市越冬

    [内容预览]

    | 2009/11/9 11:24:17
    11月8日,天鹅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的湿地嬉戏。  近日,大批天鹅飞抵地处黑河中游的甘肃省张掖市越冬。张掖市境内依托黑河形成的湿地超过300万亩,是我国候鸟迁徙西部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11月8日,天鹅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的湿地振翅飞翔。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11月8日,天鹅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的湿地嬉戏。  近日,大批天鹅飞抵地处黑河中游的甘肃省张掖市越冬。张掖市境内依托黑河形成的

    [阅读全文]

  • 甘肃设立第二个娃娃鱼自然保护区

    [内容预览]

    | 2009/11/6 14:03:26
    新华网兰州11月5日电(记者朱国亮)记者从甘肃省农牧厅了解到,甘肃省政府近日已批准设立甘肃康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是甘肃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二个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  据介绍,这一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康县南部的素河、清河、岸门口河、秧田河、三河河、铜钱河、阳坝河、太平河、柯家河等9条河的干流及其支流,区划总面积1024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094公顷,缓冲区面积3261公顷,实验区面积4892公顷。

    [阅读全文]

  • 甘肃历经十年“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改善

    [内容预览]

    | 2009/11/6 11:45:22
    中新社兰州十一月五日电 (记者 朱世强)记者五日从甘肃省林业厅获悉,作为中国首批退耕还林工程三个试点省份之一的甘肃省,十年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二千六百一十八点三万亩,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十三点四二,有效缓解了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一九九九年,中国政府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甘肃是试点省份之一。该省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旱灾、大风沙尘等气象灾害频发。  得益于退耕还林建设,甘

    [阅读全文]

  • 不能再“哭楼兰”——化解生态危机敦煌在行动

    [内容预览]

    | 2009/11/1 11:10:44
        “明年,余下的两亩地还得改种葡萄。”站在地头,看着葡萄架下挂着的一串串红得诱人的红提葡萄,45岁的敦煌农民李培军毫不犹豫地说。    李培军家中8亩地,已有6亩改种了葡萄。与李培军的葡萄园仅一河之隔的是一座高高的沙山。黄色的沙山、干涸的河床、绿色的葡萄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昭示着当地的生态危机。  &nbs

    [阅读全文]

  • 不能再“哭楼兰”敦煌展开节水行动化解生态危机

    [内容预览]

    | 2009/10/26 9:01:55
    新华网兰州10月25日专电题:“明年,余下的两亩地还得改种葡萄。”站在地头,看着葡萄架下挂着的一串串红得诱人的红提葡萄,45岁的敦煌农民李培军毫不犹豫地说。李培军家中8亩地,已有6亩改种了葡萄。与李培军的葡萄园仅一河之隔的是一座高高的沙山。黄色的沙山、干涸的河床、绿色的葡萄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昭示着当地的生态危机。为化解严重的生态危机、避免古国楼兰被风沙淹没的悲剧重演,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敦煌

    [阅读全文]

  • 生态的魅力

    [内容预览]

    | 2009/10/18 21:23:43
    “真没想到,流域一治理,土地就增值了这么多,生态的魅力真是太大了。”今天上午,在参加完在张掖宾馆举办的临泽县城镇化建设项目暨大沙河景区招商会后,现场的许多人不禁纷纷感叹。  大沙河发源祁连山麓,润泽临泽县大半乡镇后,注入黑河。它也被誉为临泽人的“母亲河”。  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上缺乏有效的河道治理,大沙河部分河道萎缩、生态恶化。在临泽县城,曾经风景如画的大沙河面目全非,变

    [阅读全文]

  • 民勤创新生态治理模式

    [内容预览]

    | 2009/10/18 8:25:35
    本报民勤讯(记者马顺龙)今年以来,民勤县积极创新生态治理模式,有力推进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民勤县借鉴财政管理模式,引入预决算和审计概念,探索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方式,实行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严格的过程性控制。截至8月10日,全县农业灌溉提取地下水2.23亿立方米,占年度农业水权总量的68%,比去年同期少提取地下水7361万立方米。制定了《日光温室产业发展规划》及考核奖励办法,推行乡镇部门重点工作

    [阅读全文]

  • 绿色长征宣言

    [内容预览]

    | 2009/10/13 9:44:53
    今天是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日子,我们在红军长征圣地腊子口发布“绿色长征”宣言。  2009年8月24日至8月29日,中国生态学会与中共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提出了启动“绿色长征”计划,共同发起“绿色长征”行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启动“绿色长征”,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阅读全文]

  • 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落户敦煌

    [内容预览]

    | 2009/10/10 15:09:38
    新华网甘肃频道10月9日电 由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确定的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工程项目近日完成了招投标工作。项目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预算投资593万元,计划2009年10月15日开工,工期一年。该工程是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我国西北地区建设的唯一一个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主要是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戈壁荒漠形成、地质变化、气候等进行常年观测研究,为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

    [阅读全文]

562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