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青海省将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 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内容预览]

    | 2012/1/21 3:10:45
    本报讯 记者韩萍 近日在青海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今年青海省将启动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  骆惠宁说,今年青海省将抓紧实施三江源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提升生态保护层次。坚持先行先试,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符合试验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手段,特别是进一步推动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努力将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整体

    [阅读全文]

  • 可可西里“无人区”在安宁中度过2011年

    [内容预览]

    | 2012/1/5 22:41:30
    新华网西宁1月5日电(记者侯德强)记者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2011年度可可西里保护区境内安宁祥和,没有发生既遂的盗猎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和盗采沙金案件。  可可西里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肖鹏虎介绍说,自2009年以来,可可西里“无人区”已连续3年没有发生既遂的盗猎、盗采案件。为了防范和打击盗猎、盗采“两盗”违法犯罪活动,可可西里管理局近年来坚持开展巡山行动和组织巡逻检查,同时在保护区外围

    [阅读全文]

  • 消除白色污染 青海省首个绿色环保木塑产品问世

    [内容预览]

    | 2012/1/2 14:53:40
        随着大面积地膜马铃薯、地膜玉米的种植,废旧地膜也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如今,我省研制成功的木塑环保产品,成为对付这个老大难问题的利器。     近几年,我省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种植地膜覆盖节水技术,增产效果明显,但产生的农用废弃膜严重污染了农业生产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     为减少农用废弃膜造成的

    [阅读全文]

  • “电力天路”支撑格尔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内容预览]

    | 2011/12/30 10:12:52
    总投资162亿元的青藏直流联网工程近日通电投入试运行,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西藏发展的缺电问题,同时有力支撑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快速发展。  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青藏联网工程从可行性研究到正式开工,历经5年论证准备。它是目前世界上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输电工程,挑战了沿线海拔最高、施工冻土区最长两个“世界之最”,被称为“电力天路”。  青藏联网主体工程连接青海格尔木和西藏拉萨,全长103

    [阅读全文]

  • 青海启动三江源典型湿地水平衡模型及生态需水研究

    [内容预览]

    | 2011/12/30 7:50:31
    近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玉树隆宝湿地进行外场仪器架设及安装调试工作,正式启动国家自然基金 “三江源典型湿地水平衡模型及生态需水研究”项目,从2011年底开始对玉树隆宝湿地水热状况进行观测研究。  三江源隆宝湿地是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该湿地区域是长江支流益曲的水源区,对长江出水量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暖干化的影响,湿地水平衡结构发生了

    [阅读全文]

  • 青海:煤田发现“可燃冰”为保护暂不开发

    [内容预览]

    | 2011/12/29 7:48:23
    青海省副省长徐福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可燃冰的勘查与研发技术取得突破之前,不以任何方式对发现可燃冰的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三露天煤田进行开发。  “要坚决保护可燃冰资源不被破坏。”徐福顺说。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绿色、清洁能源,公认的21世纪替代能源之一。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蕴藏着丰富而优质的煤炭资源。有专家指出,木里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里发现的可燃冰实际上是煤层

    [阅读全文]

  • 青海省两个全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彰显魅力

    [内容预览]

    | 2011/12/28 9:50:20
        我省两个全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红旗沟小流域和湟源县克素尔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通过治理达到了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并实现了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省水土保持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水土保持工作提升地位的重大举措。红旗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地处大通县桥头镇境内,位于湟水河一级支流北川河中游

    [阅读全文]

  • 青海省近10年引进7.36亿元外资发展林业生态建设

    [内容预览]

    | 2011/12/20 8:24:28
    “荒山荒坡变绿了,沙尘天气减少了,空气质量好了,河流水量增大了,村周边的野生动物比以前多了。”自乐都县下营乡实施澳援项目以来,全乡5个村的群众感到身边的气候和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该项目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为中心,实施围栏禁牧、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并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大幅增加。  乐都县下营乡是青海省实施国际援助项目中的一个示范区。自200

    [阅读全文]

  • 海南州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内容预览]

    | 2011/12/19 9:36:53
    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出台《海南州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签订目标责任书,标志着海南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正式启动。  海南州2011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可利用草场总面积5092万亩,补助奖励资金34082万元,全州35419户17.3万名群众受益。按照10.9元/亩、10元/亩、9.8元/亩三个标准,对全州2778万亩夏季草场和中度以上退化天然草原实施禁牧补助,

    [阅读全文]

  • 三江源生态工程完成投资45亿余元“增水”效果明显

    [内容预览]

    | 2011/11/30 6:00:27
    新华社西宁11月29日电(记者 何伟)通过六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国于2005年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45亿余元,“增水”效果明显,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全面告急。2005年,我

    [阅读全文]

  • 青海突出抓好自然生态保护

    [内容预览]

    | 2011/11/22 16:32:24
    中国环境报 记者 安世远 通讯员 夏连琪 西宁报道  青海省环保厅党组近日召开副处以上干部参加的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学习过程中,青海省环保部门党员干部一致认为,国务院颁布《意见》,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省环保系统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学习贯彻《意见》,把环保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

    [阅读全文]

  • 大天鹅恋上冬季青海湖

    [内容预览]

    | 2011/11/2 10:30:20
    青海湖畔冬日大天鹅种群数量已基本固定  青海新闻网讯 冬日青海湖渐成高原天鹅湖。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获悉,研究人员通过连续多年的监测记录发现,青海湖畔大天鹅4个冬季种群及数量基本无变化,且栖息地大致相同。这说明青海湖畔冬日大天鹅种群数量已基本固定。  据青海湖相关部门10月19日至24日开展的环湖水禽监测分析显示,目前,到青海湖越冬的大天鹅已近千只,主要分布在那仁湿地、蛋岛、泉吉河口、哈

    [阅读全文]

  • 今冬首次环湖水禽监测显示六万飞鸟翱翔装扮青海湖秋冬风景

    [内容预览]

    | 2011/10/31 8:46:52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24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开展的为期6天的今冬首次环湖水禽监测巡查工作结束。监测记录显示,目前聚集到青海湖的水禽32种、猛禽2种,鸟类数量达61400余只,冬候鸟大天鹅正在加快飞抵青海湖,现数量近千只。  青海湖是中亚——印度候鸟迁徙路线上众多水鸟的重要繁殖栖息地和中途停歇地。此次调查正值候鸟南迁北往的重要时节,调查地点包括蛋岛、布哈河口、生河口、黑马河湿地、洱海、倒淌河

    [阅读全文]

  • 青海生态林浆果资源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内容预览]

    | 2011/10/26 21:57:48
        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厅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沙棘、白刺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以及其它科研项目对青海省特色浆果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进行持续支持,青海省生态林浆果资源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浆果采收、利用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中试及规模化生产,建立了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浆果园林及原料基地建设的成套技术;形成了50项科研成果(47项实现集成转化,转化

    [阅读全文]

  • 青海年保玉则社区生态保护项目起航

    [内容预览]

    | 2011/10/26 21:37:14
    人民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赵晓霞)“共同的责任 生态的立方――青海年保玉则社区生态保护项目” 25日在京发布起航。  据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孙姗介绍,该项目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首期三年。项目的实施计划为:一方面,将濒临灭绝的藏鹀、雪豹、水獭及其栖息地选为专项保护的对象,展开科学系统的“生物专项保护”行动;另一方面,建立“青年科学家实践基地”,通过外部科

    [阅读全文]

  • 我省生态经济林浆果实现产值十三亿

    [内容预览]

    | 2011/10/16 22:09:10
    本报讯 (记者/贾明 通讯员/范旭光) 生长在柴达木盆地的野生沙棘、白刺和枸杞等浆果植物,经科技工作者十多年的研究开发,如今已变成我省的特色农产品。而由50多项科研成果、50多项专利、六大类30多个特色产品及100多篇研究论文组成的成果群,有力支撑起我省生态经济林浆果产业链的迅速形成。  据了解,柴达木盆地浆果资源丰富,沙棘资源达250多万亩,具有开发价值的白刺林100多万亩,枸杞栽培面积30多万

    [阅读全文]

  • 国家为青海安排生态保护奖补资金19.47亿元

    [内容预览]

    | 2011/10/12 9:54:10
    中广网西宁10月12日消息(记者罗占祥)据青海省财政厅消息,国家财政部为青海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9.47亿元,主要用于明年全省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资料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等。  根据青海省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精神,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的发放对象为承包草原并履行禁牧或草畜平衡义务的牧民,按照已承包到户的禁牧或草畜平衡草原面积发放

    [阅读全文]

  • 问水: 瓶颈制约异常严峻

    [内容预览]

    | 2011/9/26 9:19:45
    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省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大江大河,享有“中华水塔”“江河摇篮”“山宗水源”等美誉,是我国主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态战略地位。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水环境污染和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等因素仍然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巴音河流域和东部湟水流域等我省经济发展主战场,资源型缺水、工程

    [阅读全文]

  • 西宁捣毁两处地沟油黑作坊 查获成品油940公斤

    [内容预览]

    | 2011/9/19 14:34:45
    近日,西宁警方通过认真细致的摸排工作,成功捣毁两处非法加工地沟油的“黑作坊”,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查获半成品油脂约18吨,塑料桶装液体油脂约以及大量用于炼制“地沟油”用的牛羊骨、内脏器官和废弃动物油脂。  9月15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公安局经过缜密侦查,成功捣毁了位于辖区桥头镇某非法炼制地沟油的黑窝点,当场查获化油成品940公斤,抓获涉案人员3名。经突审,嫌疑人供述其所炼制化油全部贩卖给一名西宁

    [阅读全文]

  • 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内容预览]

    | 2011/9/6 14:17:55
    新华社西宁9月5日电(记者张进林 何伟)在位于三江源核心区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麦秀镇龙藏村,58岁的藏族村民三智加将自家种植的燕麦秸秆编成辫子,以便晒干后储藏成为牲畜冬天的饲草料。  “这几年我家的草场是越来越好,再加上种的一些饲草料,能保证30头(只)牛羊的饲料供应。”三智加说,今年家里会有不少牛羊出栏,基本能够满足儿女们上学的各种花销。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平均海

    [阅读全文]

6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