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完成投资40多亿元
[内容预览]
| 2011/5/6 17:21:00新华网西宁5月6日电(记者 何伟)自2005年至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0多亿元,三成以上开工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发挥效益。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为了修复当地持续退化的生态环境,2005年国家投资75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覆盖玉树、果洛和[阅读全文]
-
3万余候鸟青海湖欢歌迎客
[内容预览]
| 2011/5/3 10:01:38新华网西宁5月2日电(记者何伟)春夏之交,3万余只候鸟在“中国最美的湖泊”--青海湖上欢歌起舞、栖息繁衍,这方雪域圣湖成了鸟类的天堂,吸引国内外游客“五一”小长假慕名而来。 “目前已进入青海湖观鸟的最佳时节,在湖西北著名的鸟岛上万鸟翔集,场面蔚为壮观。”正在青海湖畔做野外调查的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阅读全文]
-
今年我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
[内容预览]
| 2011/5/2 18:34:20青海新闻网讯 4月29日下午,省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部署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清理规范庆典节会工作。省委书记强卫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生态立省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基本战略。三江源生态工程是青海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和一号工程,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自2005年工程实施以来,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在建设任务重、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边探索、边实践、边推进,基本完[阅读全文]
-
青藏川藏族聚居区将用上液化天然气
[内容预览]
| 2011/5/2 11:07:15人民网西宁5月2日电(记者周东平)从青海油田了解到,投资3.2亿元的青海油田液化天然气工程日前启动,该工程预计于今年10月中旬竣工投产,届时西藏拉萨、青海玉树、四川阿坝等藏族地区,将使用上液化天然气。 据介绍,液化天然气燃烧后碳排放量低,空气污染小,释放热量大,被公认是目前最干净的低碳、绿色清洁能源。青、藏、川三省藏区的生态都比较脆弱。在拉萨,目前使用的仍然是液化石油气,其燃烧后所产生的污染为液[阅读全文]
-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预验收
[内容预览]
| 2011/4/6 14:00:42日前,记者从省测绘局了解到,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项目近日通过项目预验收。 该项目以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及现有基础测绘成果为基础,通过集成遥感动态监测、GIS空间数据管理、计算机网络等空间信息技术,进行了生态环境高分辨率遥感调查及动态监测,形成了三江源生态环境高分辨率遥感动态监[阅读全文]
-
青海湖连续10年零捕捞 特有鱼类蕴藏量稳步增长
[内容预览]
| 2011/3/29 11:42:44新华社西宁3月29日电 (记者 何伟)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在我国鱼类资源保护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青海湖第四次封湖育鱼工作,连续10年采取零捕捞保护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青海湖裸鲤蕴藏量已突破3万吨,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青海湖裸鲤又称“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水产资源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维系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上世纪中期过度捕捞以及青海湖流域[阅读全文]
-
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做好青海城乡绿化工作
[内容预览]
| 2011/3/25 9:08:35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城乡绿化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又有利于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这是一项事关青海发展大局、具有长远意义的正确抉择。在青海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做好绿化工作,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是贯彻[阅读全文]
-
青海省2011年将投资10亿元推进建设秀美三江源区
[内容预览]
| 2011/3/20 11:49:27新华社西宁3月20日电(记者何伟)记者从此间召开的三江源及青海湖生态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青海省继续加大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年内拟完成投资10亿元,重点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工作。 2010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取得了良好成效。青海省坚持先行先试,自筹资金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办法,于去年10月底在三江源部分地区开始试行。 据青海[阅读全文]
-
今年青海省三江源等三大生态建设工程投资将近14亿
[内容预览]
| 2011/3/18 11:21:203月17日,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大会在西宁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要完成投资10亿元,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要完成投资3.05亿元,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要完成投资6294万元,这三大生态建设工程完成投资将达近14亿元。 &nbs[阅读全文]
-
十二五期间14亿水利巨资将为大通百姓带来福祉
[内容预览]
| 2011/3/8 16:04:56青海新闻网讯“十二五”期间,大通县将投入巨资14.3亿元,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筑以安全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建设为主五大保障体系,为全县45万各族人民带来福祉。 未来五年,大通县将重点实施防洪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行业能力建设等五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其中:防洪减灾体系方面,投资3.49亿元,实施河道堤防、城镇防洪、沟道防洪、防洪预警系统建设等15项工[阅读全文]
-
尽快在青藏高原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内容预览]
| 2011/3/7 9:26:16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马勇) 作为我国乃至国际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青藏高原分布着众多重要湿地,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这些湿地,全国人大代表马福海提出,国家应尽快建立生态保障机制来保护青藏高原的湿地。 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各类型湿地资源,除了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生态功能外,还是维系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阅读全文]
-
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
[内容预览]
| 2011/3/5 8:28:35“青海省海北州从2010年起着力打造海北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通过科技示范园建设,在更高层次、以更快速度引领和推动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 海北州大力营造吸引、凝聚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科技产业孵化的良好环境,逐步把示范园建成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通过高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推广、示范及产业化过程的实现,加速畜牧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孵化步伐,着力将示范园打造[阅读全文]
-
建立和实施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
[内容预览]
| 2011/3/5 8:25:31本报北京讯 (记者/孟军)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主席白玛在联组讨论会上发言说,建立和实施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迫切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白玛在介绍了三江源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后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全球气候变暖让人们将目光转向这片区域,开始对三江源生态环境采取保护措施,先后建[阅读全文]
-
2011年青海省筹资5.18亿元支持农牧业跨越发展
[内容预览]
| 2011/3/4 9:40:33中广网西宁3月4日消息(记者罗占祥 实习记者马剑)为实现农牧业跨越性发展,青海省筹资51805万元省级支农资金,强化农业机构购置补贴、农牧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支持农牧业良繁体系、设施农牧业、生态畜牧业、农牧业产业化建设,从而促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畜禽良种工程及农业种子工程建设力度,对农区畜禽进行良种补贴。 二是加强农牧业重点技术推广。重点[阅读全文]
-
西宁经济开发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增加值比重将达80%
[内容预览]
| 2011/3/2 11:59:39青海新闻网讯 “十二五”期间,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推动园区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使开发区循环经济增加值比重达80%,努力发展成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今年起,开发区将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园区科学发展的着力点,构建园区低碳、绿色、循环、节能的产业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加快实施一批新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阅读全文]
-
青海高原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内容预览]
| 2011/2/28 15:19:18地处中国西北部的青海省致力保护高原地区珍贵的湿地资源取得实效,到目前,青海70%以上的高原湿地已被纳入到自然保护区管护范围。 青海省林业厅副厅长赫万成介绍说,近年来,青海省加大对青海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等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力度,通过围栏封育、禁渔禁牧、沙漠化防治等工程措施,使部分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青海省70%以上的高原重要湿地已纳入自然保护区管护范围,成为中国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区[阅读全文]
-
干涸半世纪青土湖重泛碧波
[内容预览]
| 2011/2/28 15:13:54本报讯 2010年年底,干涸了51年的青土湖终于有了3平方公里的水面,这标志着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首先是调水目标超额实现,地下水控采任务的基本完成。通过加大景电调水、凉州区西营水库超计划放水、气象部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全力推进全流域节水,蔡旗断面过水[阅读全文]
-
长江源头将建立民间自然保护站
[内容预览]
| 2011/2/27 14:49:39中广网西宁2月27日消息(记者罗占祥通讯员李莎莎)日前,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启动了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在长江源沱沱河建立民间自然保护站——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预计2011年7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 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是通过招募志愿者和实施其它环境保护项目,推动长江源头垃圾污染状况的改善,为高原牧民的垃圾收运和处置作出示范。[阅读全文]
-
青海投3亿恢复治理矿山环境
[内容预览]
| 2011/2/21 11:53:592010年青海省投资3.23亿元,在三江源、环青海湖流域等地区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是历年来治理面积最大、治理效果最好的一年。 据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涉及治理总面积65475亩,重点在三江源、环青海湖、黑河流域、大通河流域、湟水河流域共实施了12个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通过覆坑平整、覆土种草等工作,减少了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生态环境。 目前,各项矿山环[阅读全文]
-
中国保护三江源确保“中华水塔”碧水长流
[内容预览]
| 2011/2/21 8:16:21新华网西宁2月20日电(记者何伟)30岁的索南扎西,是位于三江源核心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的一名藏族牧民,为修复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6年前他一家九口从草原牧场搬到位于州府所在地大武镇的移民社区。 “如果我们继续在那里放牧,过不了几年,草场就会变成沙漠,政府让我们搬迁,我们都很理解。”他说。 玛多县是补给黄河最重要的水源地。索南扎西目睹了这个拥有4077个湖泊的“千湖之县”在不久[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