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沙棘利用率逐渐提高
[内容预览]
| 2011/9/6 8:46:26金秋的九月,正是沙棘收获的季节,记者在青海省大通县窵沟沙棘次生林看到一片片火红、鲜艳的沙棘果,在当地公路两侧和退耕地中也有近年来人工种植的小面积沙棘。村民李玉莲说,“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都种了沙棘,几年前大伙开始交沙棘果,我种的沙棘差不多每年都有1000来块的收入,最高的时候还能挣到两三千块钱,这个活儿是在农闲时干的,过去怎么也想不到这‘酸溜果’还会值钱哩!” 青藏高原是世界沙棘的起源地,中国沙棘[阅读全文]
-
青海省聘请专家担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顾问
[内容预览]
| 2011/9/5 22:28:19中广网西宁9月5日消息(记者罗占祥)青海省聘请专家担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顾问,将为青海生态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 根据青海省政府的决定,有30名省内外专家担任“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顾问”,帮助和指导青海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再上水平,进一步推动青海的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阅读全文]
-
三江源地区将重点打造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区
[内容预览]
| 2011/9/3 9:13:41新华网西宁9月3日电(记者何伟)记者从青海省农牧厅获悉,“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三江源地区将重点打造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区,力争实现草地保护与发展的新跨越。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南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区域,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均发源于此,被誉为“中华水塔”。青海省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近5.47亿亩天然草场,大部分位于三江源地区。 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祁生援介绍说,[阅读全文]
-
青海现代生态农牧业方兴未艾
[内容预览]
| 2011/9/2 9:11:33本报讯 (记者/贾明) 凭借高原独特气候和区域优势,我省以发展设施农牧业为抓手,积极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努力探索高原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农牧业开始摆脱传统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的生态农牧业迈进。 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和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接合部的区位优势,造就了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光合效率高、人为污染少的环境特征,涌现出了一[阅读全文]
-
青海湖退耕还草美景再现
[内容预览]
| 2011/8/31 7:27:25中广网西宁8月31日消息(记者凌晨 罗占祥 葛修远)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再现美丽景色,牧民过上生态致富的新生活。 在美丽的青海湖畔、金银滩上,一顶顶漂亮的藏式帐篷中传出动人的歌声。 洛桑尖措是从小在金银滩草原上长大的藏族小伙,因为王洛宾那首脍炙人口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而闻名,旅游的人越来越多,2005年能歌善舞的洛桑尖措放下了牧鞭[阅读全文]
-
第五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将办
[内容预览]
| 2011/8/28 10:13:21本报讯 记者马玉宏报道:以“和谐生态、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将于9月4日至8日在青海西宁举办。本届大会将采取学术交流、实地参观和产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从生态保护、育种、优选、提取、保健、产业化、市场化等方面,全面交流国际沙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展示最新的沙棘产品,为沙棘组织、企业和沙棘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合作洽谈的良好平台,以推动沙棘的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阅读全文]
-
生态让都兰散发浓浓暖意
[内容预览]
| 2011/8/26 9:45:18▲藏族牧民自愿以牲畜和草场入股成立了生态牧业合作社,以化解草畜矛盾为重点,以草原生态为基础,以牧民增收为目的,使草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 ▲都兰县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择优开发体现文化价值、天然生态、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旅游项目,逐渐把旅游业培育成兴县富民的重点产业。 入秋时节,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宗加镇的枸杞挂满了枝[阅读全文]
-
青海黄河流域鱼类资源本底调查启动仪式在玛多举行
[内容预览]
| 2011/8/20 18:47:08青海新闻网讯 2011年8月18日,青海黄河流域鱼类资源本底调查启动仪式在玛多县黄河源头举行,省渔业环境监测站、果洛州渔政站、玛多县农牧局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了启动仪式,宣布黄河鱼类资源本底调查活动开始。 青海黄河流域鱼类资源本底调查是继贵德成功举行2011年黄河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后,我省又一重大黄河鱼类资源保护行动。此次黄河鱼类资源本底调查是在农业部黄渔委的统一部署下,对黄河全流域进行鱼类本底[阅读全文]
-
海峡两岸生态及生物领域专家肯定青海湖科研保护
[内容预览]
| 2011/8/18 8:48:42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参加“海峡两岸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领域信息技术与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赴青海湖鸟岛进行了为期3天的科学考察,对青海湖生态科研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科学建议。 “海峡两岸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领域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办,于7月25~26日在北京举行了专题报告会。随后,专家们前往青海湖鸟岛进行现场考察[阅读全文]
-
建立全面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切实解决发展难题
[内容预览]
| 2011/8/15 9:01:02人民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徐冬儿)“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应尽的责任,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长期任务。”12日上午,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在“2011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记者见面会上坦言,如何实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区域发展这三者的统一,是青海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我很坦诚地告诉大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的群众放弃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作出了巨大牺牲。”骆惠宁告诉记者,三江源地[阅读全文]
-
三江源区生态建设完成多项科研攻关
[内容预览]
| 2011/8/11 11:59:30新华社西宁8月10日电(记者张进林 何伟)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已完成10项科研攻关课题,推广应用96项科研成果,这项在“世界屋脊”上进行的生态修复工程已插上科技的“翅膀”。 2005年,国家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为中国投资最多、面积最大的生态项目。由于这一工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科技创新和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邢小方介绍说[阅读全文]
-
青海三江源4600万元治理沙漠
[内容预览]
| 2011/8/11 11:41:15中国绿色时报8月10日报道(作者:吕雪莉)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日透露,投资4600多万元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沙漠化土地防治任务已全部落实到位。监测显示,沙化防治区植被覆盖面积平均提高了23个百分点,昔日沙进人退的现象实现逆转。 沙漠化土地防治工程是《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最早启动实施的重点工程之一。据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阅读全文]
-
青海三江源、可可西里两大保护区联手保护藏羚羊
[内容预览]
| 2011/8/11 11:37:15新华网西宁8月11日电(记者吕雪莉)记者日前自青海省林业厅获悉,青海省内两个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和可可西里于今年上半年首次联合开展了以保护藏羚羊为主题的巡山行动,两大保护区的联防机制正在建立。 面积分别为15万、4.5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均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的南部高原地区。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德海介绍,联合巡山队伍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阅读全文]
-
青海省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内容预览]
| 2011/8/8 11:30:57每日甘肃网青海西宁讯(记者 马莉 马洁莹)8月7日下午,“2011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的记者采访团参加了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召开的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启动大会上。会上,青海省省委副书记王建军宣布: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高云龙,省政府副秘书长吴庆生,省发改委、省农牧厅、省科技厅、省委政研室、省畜[阅读全文]
-
青海省实现沙化土地扩张与治理相持平的历史性转变
[内容预览]
| 2011/8/7 16:09:28通过认真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重点生态治理项目,我省实现沙化土地扩张与治理相持平的历史性转变。最新的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沙化土地面积由2004年的1255.8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1250.4万公顷,5年减少5.4万公顷。柴达木盆地、黄河源头、长江源头、共和盆地沙区的沙化土地发生逆转,三江源自然保[阅读全文]
-
三江源地区实现“人进沙退”
[内容预览]
| 2011/8/7 16:07:55据新华社西宁8月6日电(记者/吕雪莉)记者自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投资4600多万元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沙漠化土地防治任务已全部落实到位。监测显示,沙化防治区植被覆盖面积平均提高了23个百分点,昔日沙进人退的现象实现逆转。 沙漠化土地防治工程是《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最早启动实施的重点工程之一。据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德海介绍,[阅读全文]
-
祁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向纵深推进
[内容预览]
| 2011/8/4 10:59:22自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正式启动以来,祁连县根据标准,结合全县草原禁牧面积和草畜平衡面积数对各地切块确定补奖资金,并根据各地实施情况划拨资金。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祁连草原全覆盖、牧民全惠及、资金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一项牧区惠民政策,祁连县对全县四季草场承包工作进行整理,全县有天然草场1679.29万亩,可利用草场1552.05万亩,承包草场1552.05万亩(其中冬春草场700.34[阅读全文]
-
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近日成立
[内容预览]
| 2011/8/4 10:58:12青海新闻网讯记者从省环境保护厅获悉,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近日成立。该中心将承担我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的技术监测等基础性工作,以及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成效评估和区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监测工作,开展全省环境质量预测预警及变化趋势的综合评估、生态监测科学研究和国际、国内生态环境监测交流合作。 该中心成立后,将以三江源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技术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完成全[阅读全文]
-
实施“生态立州”战略 海南州今年已投入2亿元播绿
[内容预览]
| 2011/8/2 16:13:04今年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积极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全州已初步落实林业生态项目16个,投入资金2亿元。 海南州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扎实推进共和盆地、沿黄河带和三江源保护区三大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实施总投资5722万元的“三江源”和青海湖流域生态治理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积极做好海南[阅读全文]
-
青海湖畔牧民住进高原生态节能“科技房、太阳房”
[内容预览]
| 2011/8/2 7:48:47仲夏季节,青海湖旅游进入高峰期,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游客的眼球,那就是省科技厅主建的高原生态节能建筑试验示范住宅。这些试验示范住宅,因其特色在草原上异常醒目,被牧民们称为“科技房”、“太阳房”。 说起“科技房”,青年牧民宽先太喜上眉梢。他说:“这房子不光外表漂亮,是我们喜欢的传统藏式建筑,关键是房顶、墙壁、窗户、地面到[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