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青海大学为三江源生态恢复建设“添砖加瓦”

    [内容预览]

    | 2010/11/4 8:29:05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青海大学积极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措施,结合学校实际,发挥科研优势,积极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在三江源生态恢复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高寒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与管理研究方面,青海大学以高寒草地生态恢复与管理生理实验室和分析实验室为平台,针对三江源区存在的草地严重退化问题,紧密围绕科研和生产实践以及“黑土滩”生态治理工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积极开展高

    [阅读全文]

  • 玉树灾后重建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并举

    [内容预览]

    | 2010/10/25 9:10:04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16日,记者从省环保系统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现场工作组了解到,9月底以来,针对灾后恢复重建中沙石料场、搅拌站、工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和环节,省环保系统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现场工作组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环评、沙石料场生态保护恢复、灾后重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规范处置等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据了解,工作组在开展现场环境保护监督指导和协调沟通的基础上,协调玉树藏族自治

    [阅读全文]

  • 青海省海西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内容预览]

    | 2010/10/25 8:29:38
    青海新闻网讯 把建立一套适合自然、生产和社会条件,实现资源整合、高效利用、草畜平衡为目标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形成一套适合实际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措施、标准和考核体系;总结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推进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作为目标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通过把握“四个”转变,坚持“六个”结合,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天峻县新源镇梅陇村是海西州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样板村,在生态畜牧

    [阅读全文]

  • 青海草原生态管护设公益岗

    [内容预览]

    | 2010/10/11 11:27:13
    本报西宁10月10日电 (记者周东平)日前,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原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试点工作在果洛藏族自治州举行,计划开发草原管护公益岗位1111个。  据了解,草原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试点先行在果洛州玛沁、达日两县开展,年投入资金500万元。1111个岗位中,达日县508个,玛沁县603个,原则上整体搬迁生态移民每户有1人纳入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范围。草原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人员将负责退牧还草和生态保护禁

    [阅读全文]

  •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开工

    [内容预览]

    | 2010/10/10 10:21:24
    人民网西宁10月10日电(记者 周东平)10月9日上午,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正式开工。  青海黄河谷地区内国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17万,少数民族人口占72%,是青海仅次于湟水河流域的第二大人口密集区,是全省农业区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好、耕地相对集中的地区,也是全省主要的农产品产地。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实施,对统筹提升黄河沿岸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实现

    [阅读全文]

  • 青海三江源头地区水质总体为优

    [内容预览]

    | 2010/10/4 13:51:30
    新华网西宁10月4日电(记者何伟)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水质总体为优,这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  李晓南介绍说,自2005年以来,青海省坚持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通过退牧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使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三大江河上游水质标准明显提高,基本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总体为优。同时,由于人工增

    [阅读全文]

  • 《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10月1日施行

    [内容预览]

    | 2010/9/30 23:10:21
    记者从9月29日青海省政府法制办、青海省政府新闻办、青海省气象局联合召开的贯彻实施《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政府规章——《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的颁布实施,是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标志。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突发气象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同时,也出

    [阅读全文]

  • 青海湖2010年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完成

    [内容预览]

    | 2010/9/24 22:37:20
    人民网西宁9月23日电  (记者 周东平)经过10天的野外调查, 2010年度青海湖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工作近日圆满完成。这项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调查,对青海湖的科研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海湖野生动植物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自2007年起已经连续开展4年。此次自然资源调查内容分别涉及鸟类资源调查、植被样地监测、重点濒危物种监测、湿地调查、青海湖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等,由青海湖国家级

    [阅读全文]

  • 科技在三江源生态保护中唱主角

    [内容预览]

    | 2010/9/21 10:35:00
    人民网西宁9月19日电 (记者 陈沸宇)自2005年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以来,青海省极其注重运用各种科学技术发挥在工程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介绍,5年里共完成10项生态保护科研攻关课题,推广应用95项科研成果,举办2.4万多人次的科技培训等。  位于青海省的三江源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但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出现了冰川退缩、水位下降、草场退化等现象,生态明显恶化。在这样一个高海拔

    [阅读全文]

  • “保护优先、生态先行” 玉树重建走绿色发展之路

    [内容预览]

    | 2010/9/21 8:50:05
    玉树灾后重建的目标,不仅是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使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台阶,把地震后的玉树建成“生态玉树”“绿色玉树”。9月20日,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召开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就今后灾后重建中环境保护提出多项具体措施。做好施工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每项工程都建成群众放心的环保优质工程,真正做到坚持科学重建、依法重建、高效重建、和谐重建,为重建奠定坚实基础。  灾后重

    [阅读全文]

  • 青海湖生态环境改善 近3万只鸟儿自由栖息

    [内容预览]

    | 2010/9/15 22:20:14
        新华网西宁9月15日电(记者 何伟)初秋时节,近3万只鸟儿在青海湖上栖息翱翔,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望。一项最近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青海湖鸟类数量共有近3万只,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和冬季日益临近,各种候鸟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8月28日至9月3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青海湖周边地区24个鸟类监测点进行环湖

    [阅读全文]

  • 青海湖生态环境改善 近3万只鸟儿自由栖息

    [内容预览]

    | 2010/9/12 18:35:17
    新华网西宁9月12日电(记者何伟)初秋时节,上万只鸟儿在青海湖上栖息翱翔,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望。一项最近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青海湖鸟类数量共有近3万只,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和冬季日益临近,各种候鸟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日在青海湖周边地区24个鸟类监测点进行环湖巡查,共监测记录到鸟类总数量近3万只,主要以斑头雁、绿翅鸭、普通秋沙鸭、大天鹅等为主。  管理局工作人员宋建青介绍

    [阅读全文]

  • 国家为青海绿色发展提3大战略目标 兼顾生态与发展

    [内容预览]

    | 2010/9/12 18:34:13
        记者从昨日举行的青海绿色经济高峰论坛上获悉,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在《青海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报告》中,为青海绿色经济发展提出三大战略目标。     该报告认为,青海绿色经济发展比较优势明显,青海高原的洁净环境和冷凉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农牧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升级潜力大,特别是冷凉气候还适合种植绿色反季节蔬菜,

    [阅读全文]

  • 青海湖景区环保旅游“双轮并驱”污水处理达到国标

    [内容预览]

    | 2010/9/11 14:02:40
        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走上统一管理和保护的青海湖景区,两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景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实施了景区污水垃圾处理改造,装备了景区环卫工作硬件设施,使景区生活污水处理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I类标准,且全部用于湖外循环,保证了青海湖生态状况在我国开展的国际重要湿地监测评价中荣获优等,优化了景区动植物生活生长环境以

    [阅读全文]

  • 三江源区沙漠化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内容预览]

    | 2010/9/6 9:11:00
    本报讯  (记者/寇俊山)  土地沙漠化是三江源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它不但危害草场、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还掩埋河道和湖泊水面,增大水体蒸发量和含沙量,严重破坏水源涵养功能。8月11日,记者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玛拉驿牧委会看到,经过我省三江源区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这里昔日的荒沙丘变成了绿草地。  自2005年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阅读全文]

  • 可可西里藏羚羊救助公益行动座谈会举行

    [内容预览]

    | 2010/9/6 9:07:20
    本报讯 (记者/李欣 实习生/李立园) 9月3日上午,可可西里藏羚羊救助公益行动座谈会在西宁举行。省林业局、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共同回顾了“恒源祥可可西里藏羚羊救护中心”建立以来,保护区在藏羚羊保护、救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恒源祥集团给予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事业的支持与关爱,并就救护中心今后的发展与完善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2003年,恒源祥集团捐

    [阅读全文]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75万余亩黑土滩变绿洲

    [内容预览]

    | 2010/9/3 9:19:17
    新华社讯(记者何伟)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获悉,目前,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黑土滩治理项目完成投资7400多万元,75万多亩黑土滩面积得到有效治理,变成片片绿洲,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过度放牧和鼠害等因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700多万亩高寒草甸退化成裸露的“黑土滩

    [阅读全文]

  • 西部大开发十年 青海省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内容预览]

    | 2010/9/3 9:05:03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青海省在国家支持下,实施了一大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十年间,青海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青海省副省长骆玉林介绍,西部大开发十年,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青海省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十年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并建立了国

    [阅读全文]

  • 让高原山川呈现“生态美”

    [内容预览]

    | 2010/8/28 17:30:00
    今年,力争完成投资12.3亿元,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这将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自开工以来的投资高峰年,是其往年投资的3倍,工程建设规模将前所未有。  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母亲河之源”,也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是亚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北半球气候的敏感区和启动区,其生态功能直接影响三江源中下游广大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也正

    [阅读全文]

  • 连续五年人工增雨成效明显三江源地区水草更丰美

    [内容预览]

    | 2010/8/15 10:17:41
    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我省已连续5年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取得明显成效,湖泊草地等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部分台站月降水或日降水量创下历史纪录。   根据省气象局安排,在“按需增雨作业”的原则下,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于每年5月底至7月中旬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人工增雨作业,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今年已累计作业飞行34小时22分,增雨宏观效果明显,部分台站月降水或日降水量创历史纪录。目前,三

    [阅读全文]

6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