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动植物保护文章列表

一直只以黑白样貌示人的大熊猫家族终于出了个“彩色”成员。

对人类来说,这些美妙的生命不仅仅是朋友,它们的生息繁衍也关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而,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前天,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架设在房山和野三坡地区的红外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宝贵画面。据保护站站长李理介绍,当地村民已十多年没见过野生斑羚,如今斑羚出现,说明京冀交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恢复完整。

9月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报告将大熊猫保护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这一消息的发布立即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美国政府上周五宣布,将夏威夷7种蜂类列入《濒危物种法》的名单之中,此举亦是当局第一次将蜂类列为濒危物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日前通过人工调控,成功使得人工养殖的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达氏鲟在没有外源激素诱导的情况下自由交配产卵,并获得了自然繁育的后代。

9月26日,在第17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方大会(CITES CoP 17)的一场边会上,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联合起来,共同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不受网络野生动物犯罪的危害。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下称《公约》)第十七届缔约方大会9月2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这是《公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缔约方大会,各方代表在会上呼吁继续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日前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藏羚羊从“濒危”降级为“近危”。但在吴晓民等诸多专家看来,藏羚羊种群数量仍未达到稳定性增长的水平,有关部门还应加强保护区内移民搬迁、畜牧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9月9日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共同启动 “为生命呐喊”全球环保图片展中国站暨绿色机场规划项目启动仪式。

川金丝猴属于仰鼻猴属,是灵长目中的疣猴亚科,同属的近缘种还有滇金丝猴、黔金丝猴、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

2004年至2014年,由于栖息地扩增,大熊猫数量增长17%,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因此将其从濒危物种降为脆弱物种。

由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2002~2013年间,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中非共和国小象数量下降了约65%。

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境内的天鹅洲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67公顷,主要任务是在麋鹿原生地恢复自然种群,并保护其赖以生栖的湿地生态环境。

东宁市林业局15日对下属南天门林场辖区内架设的16台红外相机进行维护时,发现其中一台拍摄到清晰的东北豹图像。

近日来自湖北省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消息称,经过近1年的全覆盖式调查摸底,目前查明保护区内川金丝猴数量已突破1300只。

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自8月12日上映以来,便以盛夏清流的方式,成为暑期档家庭合家欢电影的首选。

冯利民犹如追肥皂剧迷一样,追踪着中国最珍稀的野生猫科动物,尽管他在野外还从来没正面遭遇这些神秘的动物。

甘肃白水江保护区巡护监测人员对全区7个保护站布设的92条监测样线开展了为期60天的监测工作。通过整理野外监测点上布设的红外相机影像资料,发现连续拍摄到了大量羚牛生活繁殖群

从重庆酉阳县获悉,当地麻旺镇白竹发现几只“白色小鸟”飞来飞去,经该县林业局鸟类专家认真比对、鉴定,这些“白色鸟”实际为一级国家保护动物白鹤。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