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文章列表

新华社四川绵阳6月5日电(记者董素玉汪延王圣志)据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程专家组会商信息,6月5日17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738.81米,与6月4日17时坝前水位737.91米相比,日上升水位0.9米。距高程740米差1.19米。堰塞湖出现……

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赴四川察看唐家山堰塞湖的情况。这是温家宝在察看唐家山堰塞湖导流明渠,了解工程排险等相关情况。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

#sites, #blessings { margin: 20px; width: 640px;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table-layout: fixed; } #sites caption, #bles……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建设规划工作6月初正式启动。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要求,农村建设规划是灾后重建九个专项规划之一,与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住房建设规划三个专项规划一起,主要是由住房和城乡建……

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缘何持续了120秒左右,比通常的地震时间长出许多?震中在汶川,缘何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却是彭州、什邡、绵竹和北川一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静研究员6月3日在震区通过电话告诉记者,由数名科学家组成的野外地震调查组通……

本报6月4日讯 环境保护部6月3日制定并发布了《地震灾区过渡性安置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暂行)》和《地震灾区过渡性安置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指南(暂行)》,为灾区过渡性安置区生活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地震灾区过渡性安置区生活污水处理……

本报讯 四川省环保局日前召开灾后重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座谈会,要求省内的环评专业服务机构强化责任,全力以赴做好灾后重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服务工作。 据了解,四川省将用3个月时间完成前期工作和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再用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

本报讯 中国环境报社和中华环保基金会发起倡议,呼吁企业为灾区捐助环保设备的活动得到了很多企业响应。记者近日从四川省环保局了解到,贵州长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捐助到绵竹和什邡的4台垃圾焚烧炉,已经开始安装,本周就可投入使用。这样两市的医疗垃圾不用……

本报6月4日讯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通报,截至目前,环境保护部围绕地震灾区环境应急监测、隐患排查、确保饮水安全等工作已先后启动、推出14项防控预案、方案和技术指南,全面指导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环境应急工作。 这位负责人说,5月12日……

本报6月4日讯 “灾区污染防治要守小家顾大家!把灾后污染防治工作放到第一位,不遗余力地打好抗震救灾这场战役。”这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察看陕西省地震重灾区汉中略阳县时强调指出的。 6月2日~4日,张力军率领环境保护部灾区视察工作组来到……

6月4日18时24分,四川省青川县石板沟堰塞湖大坝实施泄洪口爆破 汶川地震发生后,青川县青竹江石板沟一带形成蓄水1200多万立方米水的堰塞湖,威胁着下游数万人安危,其中蓄……

本报北京6月4日电(记者范又)截至6月3日18时,全国红十字系统累计募集社会捐赠款物价值119.62亿元,已向四川、甘肃、陕西等灾区提供价值30.34亿元的款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此次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系统接收的社会捐赠金额……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做好灾后重建的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在这关键的时刻,做好这些工作,……

水!水!!水!!!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这个字不知令多少人夜不能寐。 在距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城约3.2公里的唐家山,震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1亿多立方米的存水,就像悬在绵阳市上方的一柄利剑,时刻威胁着灾区130余万群……

“10、9、8……3、2、1,起爆。”5月25日11时,随着爆破现场总指挥、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刘建永教授一声令下,位于四川绵竹龙蟒化机公司内30米高的高危水塔很“听话”地倒下。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理工大学专家抢险队11名专……

图为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派出多批直升机,飞往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运送救灾物资,抢救受伤的灾区群众(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每一次起飞,都在把希望送给别人;每一次降落,……

近日,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表示,在灾区重建的工作中,要将生态环境指标作为灾区生产力布局的基础考量,推进规划环评,让灾区重建保证生态和谐。 据了解,这次地震导致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环境灾害,同时产生了严重的水环境安全隐患。……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顾瑞珍于春生)记者4日在此间获悉,截至目前,环境保护部已先后启动、推出14项技术指南、防控预案、方案,全面指导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环境应急工作。 据介绍,“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环境保护部第一时间发出《关于防范和应对……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撼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全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没有缺席。他们捐款、献血、义卖作品,通过多种方式献出爱心;他们拿起笔来,抒写抗震救灾的英勇壮举和伟大精神,用优秀的作品激励人心、鼓舞斗志、凝……

随着地震灾区救援阶段的结束,防止疫情发生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甚至有人认为地震之后疫情的危害可能会大于地震的危害。灾后半个多月内,来自全国各地的防疫人员在灾区严阵以待,……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