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走遍西洞庭湿地拍摄纪录片 呼吁保护生态
黑杨林正在“抽”干湿地
在常人看来,植树造林总归是好事。可是,背离了科学精神,这样的“好事”也会办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协会的这13名大学生,开始“叫板”西洞庭湿地遍植黑杨林的做法。
十多年来,西洞庭湖中海拔32米以上的洲滩全部栽上了杨树,湖中洲滩上杨树栽植面积约6万亩,近些年一些海拔低于32米的洲滩也被用来人工造林。
“黑杨林就像一个‘抽水机’,湿地水被抽干后,就抽地下水。”这支大学生考察队的队长李芳告诉记者,黑杨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大部分水分被吸收后因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容易造成草滩土壤水分流失,结块硬化,草滩逐渐退化成沙地。
“黑杨林落叶掉到水里腐烂变臭,造成鱼类缺氧死亡。”李芳说,黑杨林大量种植在野鸟分布的洲滩或是低产的芦苇地。导致鸟类生存环境逐渐单一化,而且黑杨林还会发出一种很刺鼻的怪味,使越冬鸟类栖息地减少,直接导致原先多个鸟类集中分布区变成无鸟区。
围网养蟹赶跑野生鱼类
在队员们拍摄的视频素材里,记者注意到,湿地湖洲间的浅水地带,沿岸围有几十米长的围网,2米多高的黑色围网,有的地方甚至插上竹篙,像迷魂阵一样,围出一块块水面。据统计,围网养蟹在西洞庭大约有2到3万亩的面积。“养蟹的地方,一般都不生水草,水总是混浊的黄色。”李芳说,在鱼产卵期间,螃蟹还会破坏鱼类产卵场所,取食鱼卵,使得洞庭湖野生鱼类资源减少。
李芳从西洞庭保护区管理局获悉,当地政府将联合各部门,在今年11月底前彻底清除围网,禁止养蟹,还西洞庭水域一片宁静。然而,对黑杨林的整治,却迟迟没有明确规定,
据悉,考察队员沿途用摄像机采集了大量的考察素材,将剪辑制作一部主题为“保护湿地”的纪录片,时长大约40分钟。纪录片拟在9月制作完成,将上传至“绿源”协会网站(http://www.lyhb.org/),并通过互联网渠道播出。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