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福建 >> 正文

福建生态蓝图绘到底

Eedu.org.cn 作者:内详    资讯来源:福建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9


  永泰县,GDP排名长期位居福州市各区县的后排。“不考工业规模考大气、不考企业税收考水质、不考工业总量考新型产业科技含量”,考核标准改变后,永泰以22项指标全优的成绩成为福州第一个获命名的省级生态县,在2011和2012两年的考核中,从倒数变前列。

  永泰县的变化,是福建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本。福建人对生态文明的追求坚定而执着,走出了一条“宜农则农,宜工则工,把优势做出特色,把特色做出规模,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

  在安溪县虎邱镇高建发生态茶园,茶农们却种上了黄花菜。“黄花菜容易繁殖,成活率高。茶园梯壁套种黄花菜等作物护坡固土,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还可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县水土保持办许永明介绍。

  被誉为中国茶文化之乡的安溪,是福建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2009年以来,安溪县实施石材行业全面退出计划。至2011年2月14日,区域内73家矿山开采企业、637家石材加工企业全面退出。由此,县财政一年要减少收入1.2亿元以上。但此举让全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得以停止破坏和治理恢复,也把安溪茶“安全”、“生态”的品牌擦得更亮。

  “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安溪坚持生态立县及环境优先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共赢。”安溪县长高向荣深有感触。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涉茶总产值101亿元,茶业受益人口达90多万人。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其中茶叶收入6035.7元。

  倒逼转型向未来

  政府引导催生环保产业、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并约谈警示环保不达标地区,绿色转型已融入日常决策中

  莆田,福建最小的设区市,建设用地格外金贵。然而,莆田在城市建设中,腾出近1/3的地带搞生态建设。在市中心,6万亩荔枝树被保存下来,作“城市之肺”,成为群众津津乐道的“绿色福利”。“要宜居环境,也要幸福指数。”莆田市长翁玉耀告诉记者。

  生态文明买不来也借不来,只能靠自己。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停留在绿化、环保上,而必然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泉州市丰泽区成州工业区西片区,一幢幢简约优雅的创意写字楼,一间间风格迥异的创意工作室……这个区以“建设人才银行、服务城市产业、打造旅游景点”为定位,让一批漂染、制鞋企业的旧厂房,“蝶变”成一个宜工宜商宜游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介绍,保持原有工业厂房结构,每幢建筑为入驻企业提供公共会客空间,该产业园在改造和运营过程中,节能低碳理念贯彻其中,实现了污染减排、生态改善和产业转型的多赢目标。

  有“生产文明”,方有“生态文明”。从解决污染破坏中寻找化解困难的新路,通过改进发展方式实现文明生产生活,福建在发展中提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反思,实现对工业文明的超越。

  福建是全国皮革行业重点产区,2010年,福建皮革行业刮起“环保风暴”,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条件,限定时间,由环保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并监督完成污染治理,届时考核不过关再关停。仅2010年,晋江77家皮革企业投入用于污染防治与清洁技术改造的资金就达10亿多元。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说明企业创新的动力在自身。”省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企业要转变生产方式,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也需要市场机制的调节。

  从污染重灾区到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生态市”技术评估的县级市,南安正是通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找到了破解当地石材加工、水暖阀门生产两大产业污染难题的“药方”—“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将污染物“上下通吃”。如今在南安,“专吃”废料的循环利用企业达135家,年产值超15亿元。

  “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是催生环保产业的催化剂,“政策限制+金融控制”又是倒逼文明生产的加速器。

  2010年,福建省建立环保准入制度,当年就否决了24个投资项目。为落实约束政策,福建实施脱硫电价同电力企业脱硫“三挂钩”、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运营费同处理效果挂钩等政策,并建立了由住建、执法等部门参与的联动执法机制,变环保部门单独执法为联合执法。

  为从源头遏制污染,福建还积极探索“绿色信贷”制度。因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华安县7家小水电企业到期的567万元贷款被拒绝转贷。

  多措并举之下,福建有30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100多个组织通过ISO1400环境质量认证、46家名牌产品企业获得了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企业。2012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607吨标准煤/万元,仅为全国水平80%。

  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制度保障,重在优化法治环境,重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针对今年初以来减排严峻形势,福建6月初启动“先礼后兵”的环保约谈机制,逐一约谈了9个设区市政府、53个县级政府分管领导,以及31个重点企业、18个省级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主要负责人,对年初以来治污不达标的地方和企业进行“黄牌警告”。

  从2003年起,福建先后在九龙江、闽江等流域探索生态利益共享、治理共担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加大省级财政对上游欠发达县市转移支付及补助力度的同时,引导下游受益地区向上游保护区提供经济补偿,反哺生态保护。

  2011年12月,福建省人大立法通过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在法律层面上确立“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生态补偿原则。目前,闽江、九龙江流域正式开展流域生态补偿。位于流域下游的福州、厦门两市每年各出资8000万元,流域中上游的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市每年各出资500万元,省级财政出资1.1亿元,共同筹集流域水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2013年1月出台的《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将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4类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2/5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划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陆域面积1/3。此举从规划发展布局的源头入手,用法规将生态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将改革创新的成果,升华为理念,固化为制度,这是福建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新思维、新视野、新跨越。满怀全新“生态福建”梦想的3700万福建人,在这条大路上正越走越自信!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