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生态美景呼唤人潮减负
![]() |
![]() |
本报记者 沈红娣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作为国家级湖滨生态湿地的太湖公园却正承受着不堪重负之痛一到节假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水风车”沿岸三公里长的太湖岸线就人满为患,木栈桥上人挤人,烧烤炉、帐篷遍地,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却给生态自然留下了无尽的污染: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里太湖公园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改建完成至今仅时隔半年,很多设施设备已经被游客损坏,部分不文明的游客随意毁绿,随地乱扔垃圾,随意露营,46位保洁员差不多每天清理垃圾近一吨。
3公里岸线最多时承载10万人
苏州太湖湖滨国家生态湿地公园东起度假区入口处,西至太湖明珠度假村,全长5.5公里,截至2013年,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集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免费开放湖滨型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的环境大受城市人的青睐,一到节假日或周末,这里便聚集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吸引了来自江、浙、沪大量的自驾游游客,随着吴中太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 级景区,这块金字招牌正散发独特魅力。据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刚刚结束的“端午”小长假,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成了休闲度假“水天堂”,作为吴中太湖旅游区景点之一的苏州太湖公园三天吸引了近5万游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太湖公园接待客流量的最高记录曾发生在去年的国庆节期间,高达10万人。
人满为患交通常“梗阻”假期里日清垃圾近1吨
“停车是个大问题”,马荣彦是太湖公园里的36名保安之一,他说,一到节假日,私家车、旅行大巴车等纷纷在这里集聚,湿地公园一带的交通必然会“肠梗阻”。保安上岗每天都是严阵以待,在门口检查有没有携带烧烤炉等危险品。“以前就多次发生游客把炭火往芦苇丛里倾倒的事件,结果烧掉了好多芦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太湖公园没有封闭式管理之前,许多市民随意就能在草地上烧烤露营,污染了环境更留下了种种隐患。而最让马荣彦担心的则是景区游客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有的爬上水风车,有的私自在树上结吊床,还有人会跳到湖里游泳,这些都给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51岁的李金珍是太湖公园里的保洁员,在这里一干就是4年,面对络绎不绝的人流,她和伙伴们从早上8时一直工作到下午5时,每天不停地在公园里清洁。“最难打扫的便是游客撕碎的小纸片,还有随地扔的口香糖”,公园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不能见到一根香烟头和一片纸屑,李金珍告诉记者,每次清理这些都特别耗费时间,特别是口香糖,每次清理都要“报废”一只手套。还有一些游客一边走一边嗑瓜子,她们就得跟在后面一边劝说一边收拾。记者获悉,目前太湖公园内共有保安36位、保洁员46位,每天清运的垃圾近一吨。在前期投入四千多万元对公园进行整改基础上,目前管理部门每年仍需投入至少七百多万元进行日常维护。
期盼少一些人为干扰还湿地一个安静环境
不堪重负的人潮不仅造成了生态湿地承载能力的压力,同时对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每天早上7点不到,李金珍便会提前赶到湿地做一些准备工作。“早的时候会有一些鸟类出现,有一种鸟头上像孔雀一样,有着美丽的头冠。”细心的李金珍发现,这种鸟一般很少出现,而且都在远离人群的角落里。“水风车处就从来没有见到过。”苏州观鸟爱好者范如宇也经常到太湖边观鸟,“一般在清晨6点左右,上周末观测到有22种鸟,那个时候人还不多,一到8点以后,就很难看到鸟群了。”业内人士称,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而且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是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是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鸟类与水生物都需要适宜的环境进行休养生息,过多的人为打扰则是对这种生态系统的再破坏。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