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为何如此璀璨?
全民参与,永葆热带雨林盎然生机
"生态环境是西双版纳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这句西双版纳州州长刀林荫常讲的话,如今已成为全州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西双版纳良好的生态得益于当地以傣民族为主的13个世居民族独特的生态文化传统和保护方式。走进西双版纳,"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天地之间谷子至高无上"、"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等深刻揭示傣族人民生态价值观的谚语标语时有所见。在西双版纳,一个傣家庭院就是一个小花园,一个傣族村寨就是一个植物文化大观园,一座主题公园就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
位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景区的望天树热带雨林主题公园,以热带雨林标志性植物"望天树"而命名。记者走进这座美丽神奇的公园,沿着有"东方亚马逊"美誉的热带雨林河流南腊河岸前行,漫步在两公里长的密林小道上,与雨林巨人望天树亲密接触。攀上原来用于科考、号称"世界第一高、中国第一条树冠走廊"的"望天树空中走廊",在体验迷人风光的同时,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在强有力保护下这片神奇热带雨林的盎然生机。
望天树景区总经理罗福良说,国家投巨资建立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成立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作为企业参与保护责无旁贷。在景区规划设计和建设全过程,都始终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把接待服务设施全部建在景区之外,"景区建设上不做大的改变,最大限度保护原来的生态原貌,就算倒下的树木都不能拿出去。"
此外,景区也不搞外来物种栽培,当地动植物检验检疫部门定期检测是否有外来昆虫进入景区。经相关科研机构联合对景区内望天树进行两年多的监测表明,其自我生长繁殖链条没有被阻断。因热带雨林生态环境良好,就连2009年冬至2010年春云南省遭遇的那场百年不遇的干旱灾害,也没有对景区动植物产生多少影响。
记者在"全国绿化模范县"勐腊县采访时,当地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全县生态县建设工作会议。勐腊县环保局长余天勇说,县政府将在会议上与各乡镇签订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目标责任书,还将对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及环保所长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自2009年3月以来,西双版纳州磨憨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口岸工作。记者采访时发现,尽管这项工作目前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探索推进的成效已日渐显现。
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和大力推动下,西双版纳州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主动性不断增强,公众参与保护雨林积极性日益高涨。
目前,在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西双版纳州建立了云南省首家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建成"纳板河--曼稿"和"勐腊--尚勇"两条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26.9万亩);成立了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并募集到624.27万元资金;全州已建成面积35.3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18.46%的4个森林生态系统与濒危野生动植物类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各项保护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综合整治,增强生态建设发展后劲
因西双版纳州地方财力有限,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农村村寨"脏、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与热带雨林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极不协调。
为解决这一大难题,当前全州在积极开展城市、乡镇、农村"两污"设施建设,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的同时,积极挖掘潜力,采取整村推进、以奖代补等多种办法,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难题。
2009年,在云南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等部门的支持下,勐海县勐海镇曼板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获得中央"以奖促治"专项资金的支持,这对当地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前不久,《勐海生态县建设规划》已获县人大审议通过。
记者在曼板村采访时了解到,经过环境综合治理以后,村里完善了村内排污沟系统,铺设了污水收集管网,每家农户建小型污水采集池,污水经统一收集处理达标后排入农灌沟进行农田灌溉;新建了垃圾收集房,全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每天清运至县城垃圾填埋场;畜禽养殖已分为大牲畜养殖区和家禽养殖区两个区域,且修缮和新建了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粪便处理沼气池等设施。记者眼中的曼板村,到处干干净净,村民的房前屋后都密密麻麻地栽种了各种果树和刺五加、臭菜、洋丝瓜等绿色经济植物。
勐海县环保局局长刘伟说,环境综合治理不仅使曼板村环境指标明显改善、环境效益明显提升,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村庄的发展环境。村民小组长岩叫井和会计岩光罕一边为记者引路,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村子里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的收入明显比附近其它村子高了。
近年来,尽管财力十分有限,西双版纳州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依然不断加大。勐罕镇曼空迈村民小组自2010年7月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来,整个村子变得更加漂亮:经硬化的水泥道路宽敞整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花团锦簇,村里所有的垃圾都堆放在村头垃圾池,经分类后用焚烧炉集中焚烧,生活污水也被全部收集进人工湿地统一处理。
看到曼空迈村民小组的喜人变化,附近的曼嘎俭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也积极跟进。记者在其中之一的曼乱站村小组,更是强烈体会到村民踊跃参与环境综合整治的热情。在刚修好不久的水泥路上,一名村干部指着路两边贴上瓷砖、栽满新树和绿色植物的花台介绍,这些全部是村民筹资出力自己建设的,村子里每户村民都自愿筹资近2000元。下一步,还要修建湿地,将6个小组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据了解,在西双版纳州,这种村民自掏腰包改善村容村貌、美化村寨环境的越来越多。
绿色GDP助力保护与发展实现双赢
西双版纳州委书记江普生常说,"让雨林常绿比GDP增长更重要,保护雨林就是最大的政绩,最大的民生。"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卓有成效。目前,全州自然保护区面积已扩大到35.3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8.3%,曾荣登"2009中国高负离子城市美誉榜"榜首;野生亚洲象增加到250头左右,印支虎回归,动植物王国的成员逐渐增多;全州31个乡镇中有29个乡(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1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景洪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勐腊县被命名为"全国绿化先进县",勐海县被环保部列为"农村环境保护示范县"。西双版纳先后被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同时还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西双版纳实施"旅游强州、生态富州"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州特色生态农业、清洁生态工业、生态现代旅游服务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和生物产业已成为带动西双版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橡胶、茶叶、傣药、云麻、竹等生物产业得到大力培育和发展;成功建立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5A级景区和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谷、花卉园、望天树景区等一批4A级景区景点,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0年,西双版纳州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1.9%。其中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7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1.3%,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生物产业总产值达95亿元,旅游总人数达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0亿元。
如今,为了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这块唯一生态绿洲"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世世代代与热带雨林和谐共生的西双版纳各族儿女,正在全面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道路上阔步迈进。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