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研究中心将浒苔“变废为宝” 炼出生态油
[内容预览]
| 2011/7/25 12:13:342011年7月24日,青岛,田原宇教授在查看由浒苔提炼的生物汽油和生物柴油。连续5年浒苔大规模入侵青岛沿海,给青岛旅游和海珍品养殖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田原宇教授开始了将浒苔炼化为生物原油的研究。 连续5年浒苔大规模入侵青岛沿海,给青岛旅游和海珍品养殖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清洁能源[阅读全文]
-
华南植物园人工林幼林中林下植被管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获新进
[内容预览]
| 2011/7/25 11:05:52亚热带乡土树种混交人工林幼林中,林下植被物种如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等生长旺盛,覆盖整个地面,直接与乔木树种的幼树竞争阳光、水分和养分等。对林下植被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开展相关研究对探索人工林有效的管理措施、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很有意义。 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研究组王晓玲博士在导师傅声雷研究员的指导下,以鹤山站共和[阅读全文]
-
德国哥廷根大学与华南植物园开展我国南方竹子水分利用合作研究
[内容预览]
| 2011/7/22 8:56:24经过1年多的酝酿,联邦德国哥廷根大学热带造林学与森林生态学研究所所长Dirk Hölscher教授与华南植物园赵平研究员领导的生态系统生理学课题组合作开展华南竹子水分利用的研究工作于近日正式启动。该项目得到德国科学研究基金会(DFG)的资助。 7月9日至12日,Hölscher教授专程来华南植物园商讨合作的具体事宜,包括野外观测的选点和观测内容等。在莫江明研究员的陪同下,H&[阅读全文]
-
千种动植物基因组计划完成测序十余项
[内容预览]
| 2011/7/22 7:37:09本报讯 (通讯员梁淡丽 记者刘传书)迄今华大基因及其合作伙伴共启动了505种动植物基因组测序项目,水稻、熊猫、黄瓜、家蚕及蚂蚁的基因组研究成果分别已在《科学》和《自然》等杂志上发表,而牡蛎、半滑舌鳎、阿拉伯骆驼、石斑鱼、朱鹮、浙东白鹅等物种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11国际“千种动植物基因组计划”成果发布会上获悉的。 &n[阅读全文]
-
我国应加强基础性和前瞻性环境治理技术研究
[内容预览]
| 2011/7/21 22:24:44本报讯 (记者赵雪 刘志强)“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系统正在变暖,国际上的大量实测结果表明,现在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与150年前相比上升了0.75℃。科学界认为气温升高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土壤侵蚀加剧以及冰冻圈退缩等各种自然灾害,都与人类过度破坏自然环境相关。”在7月16日开幕的第三届生态文明贵阳会[阅读全文]
-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覆盖率85%
[内容预览]
| 2011/7/21 18:34:14到“十二五”末,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将至少提前15分钟发出,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这是国办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气象预警发布提出的明确要求。7月20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意见》的有关情况。 除上述要求外,《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阅读全文]
-
我专家首次发表:中国猕猴全基因组序列多态数据
[内容预览]
| 2011/7/20 13:01:31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基因组学的知名刊物《Genome Biology》上首次发表了中国猕猴全基因组序列多态数据。 猕猴是人类的近亲,也是在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虽然猕猴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应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人们对猕猴基因组序列多态性的了解却非常有限。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对中国猕猴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测序深度为猕猴基因组11.[阅读全文]
-
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内容预览]
| 2011/7/15 11:27:42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日前,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召开。北京生科院院长康乐研究员宣读了成立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的通知,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研究生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相关领域研究员、教授做了代表中国全球变化生物学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报告[阅读全文]
-
农村新能源开发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内容预览]
| 2011/7/14 14:32:49近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条件财务司联合组织专家在北京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新能源开发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进行了验收。科技部农村司王喆副司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韩爱兴副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科技部农村司、条财司、农村中心、风险中心、项目组织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同志,项目技术负责人以及主要课题负责人参加了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审阅了项目验收材料,听取了有关项目任务完[阅读全文]
-
效存德研究员当选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副主席
[内容预览]
| 2011/7/11 16:45:45在2011年6月27日—7月8日于墨尔本召开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第25届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效存德研究员当选为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IAC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ryospheric Sc[阅读全文]
-
亚欧森林可持续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举办
[内容预览]
| 2011/7/11 9:23:02中国绿色时报7月8日报道(通讯员:张慧 记者:张健康) 亚欧森林可持续管理应对气候变化高级研讨会日前在浙江临安举办。会议围绕“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分析交流亚欧各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寻求务实行动,推动亚欧林业合作,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林业局主办,亚太森林网络承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临安市林业局协办[阅读全文]
-
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在武汉开建
[内容预览]
| 2011/7/11 8:40:31本报讯(记者陈磊)7月8日,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正式在武汉开工,项目总投资达50.6亿元人民币,这是我国种业迄今为止在企业自主研发和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面最大规模的投资。 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由中化集团所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致力于农作物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高起点地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科研设施与技术,组建由院士领衔、国内外一流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集成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阅读全文]
-
我科学家绘制出毛白杨基因组序列框架图
[内容预览]
| 2011/7/6 9:45:44本报讯 (铁铮 记者赵凤华)我国林木基因组学研究取得突破。北京林业大学的科学家们选用百年古树作为测序的样本,利用最新的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和拼接策略,绘制完成了毛白杨的基因组序列图谱,标志着毛白杨分子育种进入基因组时代。 在“985”平台建设资金支持下,北林大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专家们用短短的6个月完成了这一开创性的研究。 专家解释,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在育种中应用后,将拓展野生种质资源中优异等[阅读全文]
-
我海洋科考船出征太平洋寻矿 有助探索生命起源
[内容预览]
| 2011/7/4 11:00:13据新华社电目前正行进在东太平洋的中国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7月1日开始执行第22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务。船长甄松刚告诉新华社记者,未来半年,他们将在太平洋中脊上寻找海底“黑烟囱”,争取发现新的热液硫化物区。 寻找海底“黑烟囱” “大洋一号”科考船第22航次第6、7航段首席科学家倪建宇说,“大洋一号”将开赴的海域位于太平洋中脊南部,国际上还没有在这一区域发现过活动的热液硫化物区,“大洋一号”希[阅读全文]
-
华南植物园承担的《横琴生态岛生态建设规划》等通过验收
[内容预览]
| 2011/7/1 9:28:456月24日,珠海市横琴新区公共建设局在横琴新区主持召开了《横琴生态岛生态建设规划》和《横琴生态岛水体及近岸海域生态建设规划》专家评审会。出席会议的除特邀的五位专家外,还有珠海市及横琴新区相关部门领导。与会专家经过认真评审后,一致通过对两个规划的验收。 根据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珠海《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这一国家战略,横琴新区要建设成“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并在5-10年内建成“[阅读全文]
-
京沪高铁人均能耗仅为飞机1/12
[内容预览]
| 2011/7/1 8:09:14据新华社电(记者齐中熙)京沪高铁30日正式运营,人们关心列车以时速300公里高速运行时其耗能的情况,记者采访了京沪高铁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研制单位——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请技术专家解答了这一问题。 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梁建英介绍,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能耗仅为3.64度电,相当于客运飞机的1/12,小轿车的1/8。京[阅读全文]
-
我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系统成功进行钻冰试验
[内容预览]
| 2011/6/25 12:26:05在南极“冰盖之巅”钻取深冰芯,是我国南极昆仑站主要科学考察任务之一。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日本国际极地研究所合作研制的深冰芯钻探系统,24日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成功进行了钻冰试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套近三吨重的深冰芯钻探系统被安装固定在十几米高的脚手架上,为了模拟钻取南极冰盖环境,工作人员事先将一根[阅读全文]
-
“低温地热压缩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内容预览]
| 2011/6/25 8:35:57近期,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课题“低温地热压缩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在项目协作单位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建成了50kW压缩吸收式热泵试验装置,经过近一个月的测试运行,获得一批重要的实验数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吸收式热泵试验装置各项技术指标高于国内同类产品。该试验装置针对目前排放的30-40℃的地热尾水资源,为我国低温地热资源的综合梯级利[阅读全文]
-
华南植物园发现利用高生物量牧草籽粒苋修复镉污染农田效果显著
[内容预览]
| 2011/6/23 18:01:49当前重金属污染耕地的修复主要利用超富集植物,即将具有极高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植物种植于污染地上,待超富集植物生长一段时间进行收获并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置,从而达到清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目的。超富集植物通常具有专一性,如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可用于砷污染土壤的修复,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 L.)可用于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目前,已发现的Cd超富集植物数量有限,且生[阅读全文]
-
上海交大20余项专利为新能源大巴“瘦身”
[内容预览]
| 2011/6/20 8:15:17本报讯(曹杰记者王春)未来大巴有望“瘦身”。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近日联合发明一辆新能源驱动的“绿色大巴”。与传统大巴车相比,它的身上载有20余项专利发明,驱动系统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变速与电驱一体化集成,取代了传统变速箱。 据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学院教授殷承良介绍,以往大中型公共服务用电动类汽车多采用工业用交流异步电机,电机与变速独立设计,系统体积大;而[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