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环境减灾”AB星成功建立星座系统

    [内容预览]

    | 2008/10/28 7:04:47
    日前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作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环境减灾”A、B星一箭双星发射成功后,已成功建立星座系统,并通过图像质量转阶段评审,在轨测试转入应用评价阶段。   据介绍,10月13日,A星成功变轨,A、B星相位达到180°时星座系统建立。此后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卫星在轨技术状态良好,主要载荷工作正常,地面接收和处理系统运行稳定,两星图像质量良好,图像处理工

    [阅读全文]

  • 有效控制楼宇内能源浪费 "电子眼"在山东"诞生"

    [内容预览]

    | 2008/10/24 18:18:27
        据权威数据显示,建筑行业总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7% 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既有城乡建筑中 99% 为高耗能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建筑节能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权威数据显示,建筑行业总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7% 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既有城乡建筑中 99% 为高耗能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建筑节能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n

    [阅读全文]

  • 全球性气候变暖亟待减排新技术发展

    [内容预览]

    | 2008/10/24 10:58:00
    “温室气体减排与健康”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京召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所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标,而我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面临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  为加快我国及与其他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与健康方

    [阅读全文]

  • 《防震减灾法》提出新命题

    [内容预览]

    | 2008/10/24 9:12:48
    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 过渡性安置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汶川地震给我国已施行10余年的《防震减灾法》提出的新命题之一。今天,受国务院委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对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作说明时介绍,修订草案新增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陈建民介绍,为了进一步规范过渡性安置工作,在总结汶川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经验的基础上,修订草案专设一章,对过渡性安置方式、安置点的选址和

    [阅读全文]

  • 城市建筑节能有了活榜样

    [内容预览]

    | 2008/10/23 9:14:31
    当前,新建建筑施工阶段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不高仍是建筑节能工作中的软肋,如何推进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贯彻与实施?怎样推进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建筑节能工作?成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  不久前,有两大重点建筑节能项目在武汉市召开了试点城市经验交流会,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和大型公建运行优化方面,为其他城市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借鉴,并形成了可复制的样板。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自2005年正式启动的中国终

    [阅读全文]

  • 节能环保新“武器”为地球“减负”

    [内容预览]

    | 2008/10/23 8:21:16
        通过e—Blue专用碳粉打印的文件,经简单的加热处理,就能消去纸上的所有字迹,还原一张干净的白纸。   通过观测鱼类在特定器皿中的活动,可以确定水源是否存在污染……   在10月17日开幕的“2008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上,众多节能环保项目集体亮相,集中展示了节能环保领域的高科技成果。   看看鱼儿就知水质好不好   日本正兴公司在这次展会上展出了世界

    [阅读全文]

  • 污水变能源:威海“污水空调”节能效果明显

    [内容预览]

    | 2008/10/22 23:43:15
        新华网济南10月22日电(记者邓卫华)山东省威海市利用城市污水相对常规水源“冬暖夏凉”的特点,组织人员对俗称“污水空调”的污水源热泵技术进行攻关,将污水作为热泵机组的冷热源,由热泵提取热能后进行供热或制冷,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记者从威海市政府获悉,在去年冬季试点“污水空调 ”供暖取得成功的基础

    [阅读全文]

  • 我国科学家着手编制《土壤保护战略》

    [内容预览]

    | 2008/10/22 19:29:17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悉,由这个研究所牵头,我国30多位土壤研究专家正着手编制《土壤保护战略》。 近20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村集约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壤面积在不断扩大。 受环境保护部委托,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赵其国领衔,我国科学家开始编制《土壤保护战略》。 赵其国表示,在《土壤保护战略

    [阅读全文]

  • 我国环境卫星成功建立星座系统

    [内容预览]

    | 2008/10/21 8:46:48
    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 国家航天局今天宣布,截至10月1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实现相位180°星座系统建立,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卫星在轨技术状态良好,主要载荷工作正常,地面接收和处理系统运行稳定,2星图像质量良好,图像处理工作状态稳定,并通过图像质量转阶段评审,在轨测试转入应用评价阶段。   据介绍,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建设目标就是要通过构建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

    [阅读全文]

  • 微生物资源循环技术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内容预览]

    | 2008/10/19 9:39:30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孙晓胜)正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节能环保展上,一项把泔水处理后变成高效生物饲料和肥料的微生物资源循环新技术,引起众多参观者的浓厚兴趣。这就是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显身手”,创造奥运村历史的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技术。     餐厨垃圾多油脂、高脂肪、高蛋白,易腐烂变质,收集运输成本高

    [阅读全文]

  • 喜马拉雅地区植物野外考察完成

    [内容预览]

    | 2008/10/18 15:05:05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野外考察队刚刚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喜马拉雅地区植物种质资源科学考察及采集任务。考察队负责人在此间说,此次野外考察范围覆盖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拉萨地区和日喀则地区。其中,重点对中国西藏地区与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交界的喜马拉雅山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这位负责人说,此次考察涉及到热带季雨林、干热河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

    [阅读全文]

  • 楼宇节能神经系统呼之欲出

    [内容预览]

    | 2008/10/14 8:28:31
    说到建筑节能,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大脑控制在家的行为:随时关灯、调节空调温度等,如果给我们日常办公的楼宇植入了一套“节能神经系统”,是否也可从细微之处做到呢?如果可以,那将是一块多么可观的节能空间啊!   也许,本届奥运会建筑就是很好的例子。   据统计,奥运会期间,北京奥运村的能源使用效率比北京其他同类建筑楼宇高出50%,而其占地66万平方米,含42座公寓楼及其他公共附属设施,需要为1.6万多

    [阅读全文]

  • 地震局赵国泽研究员:电磁法油气探测的中心在中国

    [内容预览]

    | 2008/10/13 14:33:20
    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将于2008年10月23日至29日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地震局承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为执行单位,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石油、中石化等支持。地磁感应究竟应用在哪些领域?我国为什么要举办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日前,本报记者专访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赵国泽。 用途广泛的电磁法探测 

    [阅读全文]

  • 中国极地科考:探索与责任同行

    [内容预览]

    | 2008/10/13 8:20:30
    科学成就   近25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极地冰川学、海洋学、地质学、生物生态学、大气科学、日地物理学等领域积累了大量观测数据,建立了极地科学数据和标本样品的共享平台,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科学新发现,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人类认知极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1.东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取得重大突破   自1996年起,中国实施了6次内陆冰盖考察,2005和2008年成功开展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多

    [阅读全文]

  • 中国三江源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研究通过现场验收

    [内容预览]

    | 2008/10/13 8:13:09
    新华网西宁10月12日电 (记者叶超) 记者从青海省气象科研所了解到,三江源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研究课题最近通过现场验收。这一课题研究掌握了不同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制订三江源区湿地保护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青海省气象科研所所长李凤霞介绍,三江源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研究课题于2007年2月启动。科研人员在三江源区的隆宝、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各建立了一个1000多亩的示范区。在这些示范区

    [阅读全文]

  • 汶川地震断裂带地震深钻计划将启动 许志琴院士主持

    [内容预览]

    | 2008/10/11 8:38:12
     汶川地震断裂带的地震深钻计划即将启动,科学家们在映秀—北川以及都江堰—安县的断裂带上设定了4个钻井位置,期望通过这项地震深钻计划,从千米以下的地壳探知地震的机制,捕捉余震的信息。昨日(10月9日),从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传来最新消息:即将实施的第一个钻井已于日前完成工程招标,计划于本月25日在都江堰虹口地区进行“首钻”,这是继江苏东海5公里深井长期观测站之后,我国第二个深孔长期

    [阅读全文]

  • “神七”搭载物生物物种将用于研究

    [内容预览]

    | 2008/10/8 11:54:21
    10月2日,在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开舱暨搭载物品交接仪式上,搭载“神七”上天的生物物种引人关注。本次搭载品种之多、涉及学科领域之广、研究课题规格之高、产业化经济价值之大是以往历次搭载所少见。  清华大学搭载了新型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医药和食品的重要微生物菌种,主要用于“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搭载了用于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南芥、番茄等材料,主要用于空间微重力对高等植物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实验

    [阅读全文]

  • GPS/PDA在土地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预览]

    | 2008/9/29 13:20:35
    本报北京9月28日电 “GPS/PDA技术在北京市地籍调查中的应用研究”项目今天通过验收。北京市在加强土地管理中,运用GPS/PDA技术实时、准确、翔实地掌握土地资源及权属的空间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土地出现违法违规占用,实现了建设用地实时监管。专家指出,新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将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新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推广应用,提出将GPS、PDA集成一体,在

    [阅读全文]

  • 科技部与北京市进行新能源汽车奥运示范运行小结

    [内容预览]

    | 2008/9/27 17:09:18
        随着9月17日北京残奥会的完美闭幕,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历时2个月的“新能源汽车奥运示范运行”工作也圆满结束。9月18日上午,科技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北京公交集团举行了“新能源汽车奥运示范运行小结会”。科技部高新司、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北京市公交集团的领导与专家以及参与示范运行的各汽车企业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科技部高新司张志宏副司长、北京市交

    [阅读全文]

  • 湖南启动洞庭湖四口河系防洪和水资源水环境研究项目

    [内容预览]

    | 2008/9/25 16:50:00
    红网长沙9月25日讯(记者 李慧芳)9月25日上午,湖南省正式启动了洞庭湖四口河系防洪、水资源和水环境研究项目。该项目将以“构建四口河系河网地区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体系等有关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综合调控体系框架”为目标。  洞庭湖流量有80%来自长江,而长江洪水进入洞庭湖的通道就是“四口河系”。(四口河系指松滋、虎渡、藕池、及华容河干支流组成的极其复杂的水网体系。)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