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气候干旱致小麦减产 或推升全球粮价
[内容预览]
| 2012/9/14 7:51:33据澳洲新快网报道,澳洲已调低2012/13农产品[6.05 0.00% 股吧 研报]销售年度小麦产量预期,并且警告一些地区若仍未见下雨,产量或将继续下降。 澳洲作为世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的产量下降将进一步支撑全球粮价的飙升。此前全球粮价从六月份开始已飙升约40%,美国大片农作物产地六月份经历了半世纪以来最严重干旱。 澳洲去年收获小麦2950万吨,但今年的天气状况未如去年理想。世界最大的谷物交[阅读全文]
-
极端天气频发 科学家研究方法防树木干旱死
[内容预览]
| 2012/9/14 7:49:40树木缺水就会死,但在干旱条件下,哪些树木会先死?它们的死亡过程会持续多久?它们在缺水的情况下能活多久? 这些问题,科学家却并不怎么明白。近来,在热浪一年比一年严酷的环境下,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开始研究起了树木的死法,尤其是被热浪和干旱杀死的树木,目的,是为了找出一些方法,让树木在极端气候中能够尽可能久地存活。 大旱中的应景研究 目前美国正逢大旱,让这项研究显得[阅读全文]
-
美国前八月温度创历史同期新高
[内容预览]
| 2012/9/12 9:07:46新华网华盛顿9月10日电(记者 任海军)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10日公布数据称,美国本土48个州今年前8个月的温度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今年夏季则是1895年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夏天。 数据显示,美国本土今年夏季(6月至8月)的平均温度为74.4华氏度(23.6摄氏度),比20世纪的均值高1.3摄氏度,仅低于2011年和1936年。 数据还显示,美国本土48个州过去15个月的气温都高于长期均值,今年经[阅读全文]
-
加拿大气候“冰箱”需加强保护
[内容预览]
| 2012/9/12 8:35:46马更些河(Mackenzie River)流域作为加拿大北部一个巨大的气候“冰箱”,专家们日前表示,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它需要更好的保护。 马更些河长达1800公里,途中流经一个被森林和苔原覆盖的盆地,最终注入北冰洋。流域面积约占加拿大国土的20%。目前加拿大中央政府及当地政府对该河流仅有一些零碎的保护条例。 据路透社报道,专家认为,马更些河作为加拿大最长的河流需要一个统一规[阅读全文]
-
人类深海拖网捕鱼破坏海底自然环境
[内容预览]
| 2012/9/9 4:21:05新华社伦敦9月6日电 被犁过的农田常呈现出一排排整齐的沟壑,最新研究显示,许多地方的海底也已经被人类变成了这个样子,因为许多渔船使用的拖网深达海底,在拖网捕鱼时破坏了大量海底生物赖以生存的海底环境。 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报告说,深达海底的拖网会将各种生物一网打尽,常会导致过度捕捞。同时,还把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海底家园“犁”了一遍,剩下的海洋生物会更难生存。研究人员呼吁加强对深海拖网捕鱼的生[阅读全文]
-
全球气候变暖为“助推手” 东北粮食作物种植明显北扩
[内容预览]
| 2012/9/6 10:36:17中国气象报记者何孟洁 通讯员阳揣环报道 近50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三省气温上升,热量资源增加,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范围明显北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成倍增长。这是记者近日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的。 “热量资源是影响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中央气象台农业气象中心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栓称。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东北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生长所需要的热量也在增加。气[阅读全文]
-
南极大陆暗藏巨量甲烷或加剧全球变暖?
[内容预览]
| 2012/9/6 10:31:15全球变暖一直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8月2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南极大陆冰盖下方暗藏21000亿吨的有机碳。这些有机碳很有可能是被微生物转化成了二氧化碳和甲烷。随着气候变暖趋势的继续,南极大陆冰盖正持续消退,而一旦这一趋势持续,这些甲烷极有可能会被重新释放进入大气层。作为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南极的甲烷可能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南极洲西部的浮冰层正以每年7米多的速度消融 作为强效[阅读全文]
-
全球升温太快或将带来新一轮的物种灭绝
[内容预览]
| 2012/9/6 10:17:08大规模物种灭绝:6500万年前一颗大质量小行星碰撞地球很可能导致地球大量物种灭绝,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逐渐升温的地球将迎来新一轮物种灭绝图中是黄金蟾蜍,这一物种现已从地球上灭绝消失,现今百分之三十的蛙类生物遭受着灭绝威胁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人们提到“物种灭绝”时,多数人都会立即想到恐龙的灭绝,但事实上地球当前正处于物种灭绝时期。科学家表示,仅是热带森林,每年都会灭绝消失大约27000种生物[阅读全文]
-
海洋健康“体检”分数仅及格 研究者吁加强环保
[内容预览]
| 2012/9/5 22:17:03中新网9月5日电据台湾“联合新闻网”4日报道,最新的“海洋健康指数”调查显示,在总分100分的基础下,目前全球海洋的健康分数是60分,刚好达到及格边缘。 该调查在多重评分标准下,打出全球171个沿海国家的海洋成绩,再求其平均分数,就是全球海洋的健康指数。 不同于以往的海洋污染调查,本次除调查海洋的污染程度之外,也包括海洋是否有提供食物的能力、保护海岸的能力、供人垂钓的机会、蕴藏天然资源、碳[阅读全文]
-
英报告称全球两成无脊椎动物濒临灭绝
[内容预览]
| 2012/9/5 22:07:04像蛞蝓这样的无脊椎动物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图片来源:WaterFrame/Imagebroker/FLPA 本报讯(记者赵路) 根据英国伦敦动物学会(ZSL)的一份最新报告,全世界1/5的无脊椎动物物种正面临着绝灭的危险。 从棋子蝶到巨型乌贼,无脊椎动物被认为代表了地球上99%的生物多样性。然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从未试图全面审视它们的保存状态。事实上,只有不到1%的无脊椎动物曾被国际自然[阅读全文]
-
英国最新研究显示南极半岛在600年前已开始变暖
[内容预览]
| 2012/9/5 12:19:12英国南极调查局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南极半岛的气温早在600年前就已经开始上升了,其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只是助长了这种上升的趋势。这项发现有助于解释最近南极地区大量冰架崩塌的现象。 这项复原远古时代气温的研究旨在探明为何南极半岛地区温度上升的速度比南半球其它任何地方都要快。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南极半岛平均每100年气温升高2.6摄氏度的速度虽不寻常,但在以前也曾出现过。 这项研究的结果于上周三[阅读全文]
-
城市化威胁生存 考拉成濒临灭绝物种
[内容预览]
| 2012/9/5 10:57:11据澳大利亚新快网8月20日报道,野生动物学家担心,城市发展会危害到考拉的生存。目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考拉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 城市化致澳考拉濒临灭绝 报道称澳大利亚几家领先的兽医和野生动物组织都认为,澳大利亚东海岸的高楼大厦发展项目正令考拉的数量锐减。由于考拉被迫迁离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而常常被狗袭击或遭到车撞。 报道指出,可兰滨保护区野生动物医院的派恩博士(Michael Py[阅读全文]
-
日本濑户内海鱼类减少 过度治污被疑为主要原因
[内容预览]
| 2012/8/31 10:47:13新华网东京8月30日电 严重污染会导致鱼类减少,然而“水至清也无鱼”,日本濑户内海的渔民越来越感受到了这一点。随着濑户内海一带治污措施不断加强,水中的氮、磷等浮游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大幅度减少,不少人怀疑,这是导致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和贝类减少的主因。不过,目前这一怀疑尚无定论。 濑户内海是日本本州、四国和九州包围的内海。日本农林水产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濑户内海水产品的捕获量1982年达到最高峰[阅读全文]
-
注意!厄尔尼诺状态再度来袭
[内容预览]
| 2012/8/31 2:14:17资料图片:厄尔尼诺现象曾造成澳大利亚干旱,农作物大幅减产。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称,目前赤道太平洋水温较常年异常变暖,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并可能发展形成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同样,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资料显示:今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异常偏暖0.6℃,即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且可能发展成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根据监测,自2011年9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于今年3月结束。之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逐渐恢复正常[阅读全文]
-
北极,冰川融化后我们怎么办
[内容预览]
| 2012/8/31 2:10:21■将新闻进行到底? 27日,据新华社报道,北极海冰的总量已下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证实了该地区的急剧变暖,而且可能是更剧烈的变化即将到来的前兆。资料图片:2011年,绿色和平组织的一艘破冰船在北极地区。 科学家称,追踪海冰范围的卫星在周末发现,海冰的覆盖面积为大约158万平方英里,不到北冰洋表面的30%。这一数值仅比2007年的记录略低,但是由于夏季融冰季节尚有数周时间才结束,很明显,记[阅读全文]
-
非洲草原上演动物大迁徙
[内容预览]
| 2012/8/30 23:01:21每年的八月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季节,那种万“马”奔腾的气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见到的。除了角马、瞪羚、斑马等野生动物成群迁徙的壮观景象,在这里还有机会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捕猎的场景,昭显大自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一面。虽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亲自前往非洲,坐上热气球俯瞰这一切,让我们透过博友们的镜头,来分享一下这充满野性的自然奇观吧。 腿有血迹的“大猫” 饭得饱: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阅读全文]
-
北冰洋海冰面积缩减至有观测史以来最小纪录
[内容预览]
| 2012/8/28 11:08:52这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图像显示的是8月26日北冰洋海冰面积(亮白部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科研人员分析,北冰洋海冰面积在26日已降到410万平方公里,创下30多年卫星观测史上的最低值,此前的最低纪录是2007年9月18日的417万平方公里。画面中黄线部分为1979年至2010年的平均最低值。新华社发[阅读全文]
-
日本研究称突发性局部强降雨会连锁发生
[内容预览]
| 2012/8/27 21:37:00新华网东京8月27日电日本气象厅下属气象研究所经分析发现,带来突发性局部强降雨的积雨云下方会产生冷气流,如果和暖湿气流相遇可能产生新的积雨云,从而引发新的局部强降雨。这一发现或可帮助提高气象预测水平。 气象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楠研一向日本《朝日新闻》解释说,从海洋登陆的冷气流和陆地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海风锋。之后,暖湿气流中产生上升气流,形成积雨云,接着就会发生突发性局部强降雨。猛烈的降雨夺走了[阅读全文]
-
中国科学家在北极高纬地区发现新型污染物
[内容预览]
| 2012/8/26 6:20:34参与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的科学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最新研究发现,一些新型溴代阻燃剂、全氟烷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首次在北极高纬度海区出现。 参与本次科考、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蔡明刚博士说,这些新型持久性有害污染物对生物和人类多具有致畸、致癌以及内分泌干扰等特征,它们对北极地区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当引起更多关注。 据介绍,自中国开展北极科考以来,尤其是2008年和[阅读全文]
-
人类活动致非洲企鹅数锐减
[内容预览]
| 2012/8/26 5:24:58新华网开普敦8月25日电(记者高原)南非水利与环境事务部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干扰,非洲企鹅数量正急剧下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非洲企鹅列为濒危物种。 报告说,上世纪20年代,生活在非洲各国的非洲企鹅共有100多万对,其中多数在南非,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这一数字下降到14.7万对,到2009年,已锐减至2.5万对。也就是说目前的数量只有80年前的2.5%,而这一下降状况还在持续中[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