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鲁安第斯山脉发现鸟类新物种 全身彩色吃果实
[内容预览]
| 2012/8/9 11:19:56科学家在偏远的秘鲁安第斯山脉发现了全身彩色、吃果实的鸟类新种:Sira Barbet(Capito fitzpatricki)。 据国外媒体8月8日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鸟类学者在秘鲁安第斯山脉考察时发现了一种全身彩色、吃果实的鸟类新种,并为之命名。这一发现的论文发表在了美国鸟类学者协会的官方出版物《海雀》(The Auk)杂志上。 该鸟类新种被命名为“[阅读全文]
-
灰熊和杂交熊惊现高纬北极圈
[内容预览]
| 2012/8/8 21:49:26出现在加拿大北极圈的杂交雄 两名加拿大生物学家发现,一小部分灰熊和杂交熊罕见地现身在高纬度北极圈内。这一生物现象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北极熊和灰熊之间的杂交繁殖越来越普遍,而灰熊也在不断地往高纬度地区扩展生存地。科学家在今年的四五月间发现了三头灰熊和两头杂交熊,意味着在高纬度地带还有更多的动物生存。 此前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及灰熊与北极熊的基因交换共同造就了当今的北极熊。研究人员[阅读全文]
-
极端气候事件是格陵兰冰川融化“罪魁祸首”
[内容预览]
| 2012/8/8 11:34:16■新闻缘起 近日,格陵兰岛冰川迅速融化,引起了全球关注。据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报道,美国宇航局发布了格陵兰岛的卫星照片,照片上的融冰情况让科学家目瞪口呆。报道称,格陵兰岛原先覆盖的冰雪在本周内几乎全部融化,这被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称为“史无前例”。 “毫无疑问,事情变化得比我们预想的快。”日前,有关格陵兰冰川融化的新闻铺天盖地,它用一种近乎“自我”毁灭的方式让人措手不及。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有驳[阅读全文]
-
澳媒称全球气候变化致甲壳类动物身上难长硬壳
[内容预览]
| 2012/8/7 7:00:57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6日报道,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水酸化,螃蟹、蚌、龙虾、生蚝等甲壳类动物身上越来越难长出硬壳。科学家称,这将导致甲壳类动物极易遭天敌袭击。海洋食物链可能因此被破坏,而人类的海洋食品将减少。 报道称,来自新加坡、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在全球12个地点,对包括蚌、在内的四种海洋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壳都越来越薄,而且持续酸化的海水将进一步减少其获得碳酸钙(长骨骼和[阅读全文]
-
鲸鲨与人类同游 摄影师拍摄震撼画面
[内容预览]
| 2012/8/7 6:35:12据外媒报道,美国摄影家肖恩(Shawn Heinrich)在墨西哥坎昆附近海域拍摄到鲸鲨与人同游的画面,他希望通过鲨鱼与人的互动来呼吁人们保护鲨鱼,停止鱼翅贸易。 据报道,鲸鲨虽然体型巨大,但它是一种以浮游生物为食、性情温和的鲨鱼,甚至允许人类趴在自己背上“搭便车”。肖恩拍摄的其中一张照片显示,一只体长达15米的鲸鲨在一艘10米长的游艇旁缓缓游动。其他照片则展现出鲸鲨与人同游的震撼画面。 肖恩[阅读全文]
-
远古南极并非冰雪世界 曾是长满棕榈的绿色海岸
[内容预览]
| 2012/8/7 2:38:17企鹅和棕榈树:研究人员预测全球升温将使棕榈树重返南极洲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一项研究显示,0.5亿年前棕榈树曾遍布在南极洲绿色海岸,当时的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上。 这项发现暗示着如果地球继续升温不予以控制,数个世纪之后南极洲又将重返远古绿洲时代。如果南极洲再次升温,海平面将上升60米,覆没一些主要沿海城市,例如:纽约、悉尼和香港。 科学家在南极洲海底钻探数千米采集到花粉样本,从而揭晓了数千[阅读全文]
-
最新化石研究表明:南美洲曾是动物进化热土
[内容预览]
| 2012/8/5 6:59:33Mesoprocta hypsodus,南美洲一种“年轻的”啮齿动物,距今1300万年 新发现的两种距今3200万年前的啮齿动物化石表明,南美洲曾是一块动物进化的热土。这两种啮齿动物都有超级坚固的牙齿,适合咀嚼草类,这表明她们曾生活在南美洲这一世界上最早的草原上。 新物种之一的Andemys termasi的意思是“安第斯山脉鼠”,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是现代刺鼠已知的[阅读全文]
-
全球各地遭遇物种入侵之苦 人类活动是主因
[内容预览]
| 2012/8/5 6:47:49澳大利亚的褐树蛇隐藏在船只和飞机上的货物里来到日本关岛,严重威胁到当地生物多样性,关岛上的鸟类几乎被其灭绝。来自欧洲的青蟹严重影响美国海岸线上的贝类等原地物种的生存。 在欧美大片中,曾有各种各样的外来物种袭击人类,大到变异蜥蜴、变异章鱼、变异恐龙,小到变异蟑螂、变异螃蟹、变异蜘蛛。但现实与大片场景惊人相似。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已经遍及全球各地。最新数据显示,在菲律宾发现了16种外来物种,在中国发[阅读全文]
-
南极曾有棕榈“远亲”生活
[内容预览]
| 2012/8/4 3:40:59棕榈树的“远亲”生于南极洲?这听起来有些像开玩笑,但一项最新研究证实,在约5000万年前地球曾经历过一个温暖时期,当时南极洲的确长有与棕榈树类似的植物。这项发现再次警示人们注意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学术期刊《自然》上报告说,他们考察了南极洲的东海岸,获取了埋藏在海底泥土中的古代花粉化石样本。分析显示,在约5500[阅读全文]
-
卫星数据显示 巴西亚马逊森林减少2004平方公里
[内容预览]
| 2012/8/3 22:42:29巴西环境部今天在此间公布了对亚马孙森林面积的最新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8月至今年7月,由于人为砍伐和焚烧垦荒,巴西境内的亚马孙原始森林面积减少了2004平方公里。但是,由于巴西政府加强了对亚马孙森林的保护和监管,受破坏的亚马孙森林面积正在逐年大幅度减少。 巴西环境部官员表示,上述统计数据是由巴西航天研究院提供的。巴西航天研究院通过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对亚马孙森林进行监测和收集数[阅读全文]
-
澳洲15%珊瑚鳟鱼患皮肤癌 或与紫外线强烈有关
[内容预览]
| 2012/8/3 22:41:07一条患上皮肤癌的珊瑚鳟鱼。 野生鱼类也会患皮肤癌?确有此事。据美国《洛杉矶时报》8月2日报道,科学家们日前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发现,约15%的珊瑚鳟鱼鳞片上出现了癌变组织。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和澳大利亚距离有着臭氧层空洞的南极洲比较近、紫外线辐射强烈有关。 这一推断得从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在大堡礁附近对鲨鱼猎物进行的研究说起。科学家们以珊瑚鳟鱼为主要研究对象,却发现这种通常呈明亮橙色的鱼身上有着[阅读全文]
-
南极洲边缘5000多万年前曾被亚热带雨林覆盖
[内容预览]
| 2012/8/2 22:41:34现在的南极资料图)国际在线专稿: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8月2日报道,一个由德国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南极洲并不是一直像现在这样冰天雪地,5000多万年前,其边缘地带曾被亚热带雨林覆盖。 科学家发现,南极洲海岸5200万年前生长着繁茂的热带棕榈树林。当时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现在的2倍,如今覆盖南极的4千米厚的冰盾也并不存在。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环境地质学家凯文・威尔士说:“当[阅读全文]
-
极端气候及其影响正越来越地区化
[内容预览]
| 2012/8/2 22:37:46科学家们正在寻找证据,以证明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加大了洪水或热浪等个别天气事件出现的风险,这标志着在确定适应怪异天气条件的地区成本和方式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我们看到,在将特定事件或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概率归因于人类活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路透社援引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和环境地球系统科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菲尔德(Christopher Field)的话说。他是联合国既定于2014年完成的一份[阅读全文]
-
美国大量海豹染新型禽流感病毒死亡 恐威胁人类
[内容预览]
| 2012/8/2 10:39:14中新网8月1日电 综合报道,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至马萨诸塞州海岸去年底大批海豹暴毙。研究人员7月31日公布研究报告称,这些死亡的海豹感染名为H3N8的禽流感病毒。研究人员还警告,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H3N8禽流感去年已传至哺乳类动物身上,造成美国160只年幼海豹死亡,显然病毒已经突变。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mBio》刊载研究报告称,该病毒跟2002年在北美发现的H5N1型禽流感非常[阅读全文]
-
物种入侵:全球化的代价
[内容预览]
| 2012/8/1 4:37:46食人鲳: 别名食人鱼或水虎鱼。性情凶猛残暴,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适宜水温20℃-28℃。CFP/图 福寿螺在吞食秧苗。生长极为迅速的外来植物“水葫芦”。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的外来入侵害虫椰心叶甲。巴西龟金黄色的艾菊花十分美丽。澳大利亚野兔曾经泛滥成灾。 7月7日下午,柳州市民张先生在柳江河边给小狗洗澡时,突然遭到三条食人鱼攻击,其中一条咬伤其手掌并被抓获。近日,广西柳州市为围剿柳江河中伤人[阅读全文]
-
科学家新研究显示南冰洋是最大海洋碳汇
[内容预览]
| 2012/7/31 21:29:17【路透社新加坡7月30日电】科学家30日称,通过对从大漩涡到1000千米宽的激流的研究,他们已经揭开了大量的碳之所以能够被“锁”在南冰洋的海底深处之谜,从而增强了研究人员探测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 海洋能吸收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遏制气候变化的速度。南冰洋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海洋碳汇,占海洋吸收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约40%。 但迄今为止,由于南冰洋过于偏远且面积太大,研究人员尚未弄清其中[阅读全文]
-
美研究称格陵兰岛冰盖表层融化97%
[内容预览]
| 2012/7/30 11:35:44美国航天局的研究人员近日发布报告说,他们分析卫星图像后发现,截至7月12日,格陵兰岛冰盖表层的融化面积已达整个表层的约97%,这也是对该地区开展卫星观测30多年来融化面积最大的一次。 研究人员说,格陵兰岛冰盖(也称为大陆冰川)表层每年夏季都会有约一半的面积自然融化,而这么大面积的融化现象还是首次被观测到,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目前还不确定这是否会影响全球在这个夏季的冰体流失量,以及会否导致海平面升[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步骤加快 格陵兰岛冰盖表面4天内几乎全部融化
[内容预览]
| 2012/7/27 3:49:49据英国《卫报》,BBC等多家外媒24日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专家当天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承认说,美国宇航局的卫星照片显示,在7月8日到12日短短的四天之内,整个格陵兰岛冰盖表层居然有97%已经融化,这样惊人的融化速度大大超出此前历史上所有的记录。此后更有长期研究格陵兰岛的冰川学家指出这“疯狂冰融”之后的另一惊人事实:就在冰盖融化之时,世界上最北端的冰川――彼得曼冰川碎裂掉落了一角,而这一碎片差[阅读全文]
-
英研究证实全球变暖会加强病菌传播力
[内容预览]
| 2012/7/26 5:53:33人们常担心全球变暖会导致一些本来存在于热带的病菌向其他地方扩散,新一期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刊登的一份报告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这项研究显示,弧菌疫情在北欧的暴发与当地海洋的变暖有关。 弧菌是一类可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它会引发肠胃炎和霍乱等疾病。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较温暖的水域中,人们如果吃了不干净的水产品就可能会染病。 在气候较冷的北欧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过去出现弧菌病例的数量并不太多,但一[阅读全文]
-
英诞生三毫米微型海马 仅铅笔尖大小
[内容预览]
| 2012/7/26 4:11:25刚出生的小海马身长3毫米,仅有铅笔尖大小据外媒报道,近日,英国多塞特郡的伯恩茅斯水族馆降生了15只灰海马。这些迷你的小家伙身长3毫米,仅有铅笔头大小。据报道,灰海马原产于西大西洋,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伯恩茅斯水族馆于上个月引进了8只成年海马用于繁育,但当时并不知道有海马已经怀孕。发现小海马的工作人员称,他走过水族箱时发现水面上飘着许多小黑点,还以为是浮游生物,凑近看才发现是完整的海马。据悉,[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