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恶性外来物种频入侵 近十年新入侵达24种

    [内容预览]

    | 2012/8/26 5:23:35
    本报北京8月24日讯 记者韩乐悟 我国面临外来生物入侵量多、面广、蔓延快、危害重的严峻形势。近十年新入侵我国的恶性外来物种24种,常年大面积发生危害的物种100多种,危害区域涉及到31个省(区、市)的农田、森林、湿地、草原等各个生态系统,对我国农业生产、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来自农业部的信息称,自2003年以来,农业部组织全国22个省(区、市)600多个县市分

    [阅读全文]

  • 啮齿动物:热带棕榈林的保护者?

    [内容预览]

    | 2012/8/26 5:11:14
    刺鼠在种子传播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编译及图片整理:记者 黄岚 实习生 朱宇  来源:Cosmo  “啮齿动物”一词源自拉丁语“咬东西”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一群爱咬东西的小家伙。曾经,它们被指责为林木的破坏者,但最近研究者却证实,它们对热带棕榈林其实有“贡献”。  刺鼠是非常有能力的种子传播者  黑棕这种多刺的中南美原生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一直以来是个谜。黑棕种子与其他植物的种子相比又大又

    [阅读全文]

  • 美国冰川国家公园冰川严重退缩

    [内容预览]

    | 2012/8/26 5:09:11
    8月8日在美国冰川国家公园拍摄的一只正在“唱歌”的地松鼠。在过去的百年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公园内冰川严重退缩。地质勘测局的专家预测,这座以冰川取名的国家公园将在10至20年内面临没有冰川的尴尬。新华社发

    [阅读全文]

  • 记者手记:浮冰区首遇北极熊

    [内容预览]

    | 2012/8/26 5:08:05
    新华网“雪龙”号8月25日电(记者璩静)25日上午8时多,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北部海域(东经25度43分、北纬81度3分),中国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科考船前方出现大片浮冰区,由于范围很大,作业站点又在前面,船无法绕行,只好以14节航速破冰航行。  “左前方发现北极熊!”船上的广播惊动了所有科考队员。一时间,驾驶室内外、船左舷的各层甲板和船首甲板上,全都站满了拍照的科考队员。实际上,这么远的距离,

    [阅读全文]

  • 专家认为梅里雪山冰川退化难以遏制

    [内容预览]

    | 2012/8/24 4:34:02
    新华网昆明8月23日电(记者侯文坤)针对公众关注的云南梅里雪山冰川退化问题,此间科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虽然可以有一些办法减缓退化速度,但不可能完全遏制。  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梅里雪山是地球上低纬度地区海拔最低的冰川,也是云南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梅里雪山出现冰川面积减小、雪线上升现象,其中最大的明永冰川退缩明显。  针对梅里雪山冰川退化明显的现象,曾就冰川消融做过专题研

    [阅读全文]

  • 加拿大罕见火灾吞噬生态环境 殃及北极熊栖息地

    [内容预览]

    | 2012/8/23 21:41:15
    出现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丘吉尔南部地区的北极熊。图片来源:路透社  北极熊保育专家日前表示,加拿大哈德逊湾附近的雷击引发野火,吞噬了雌性北极熊赖以筑巢的老树根和冻土,北极熊的栖息地因此受到威胁。  过去,北极熊栖息地一般因海冰融化而受到威胁,因为他们通常在海冰上狩猎海豹作为主食。但是,在海冰融化时,栖息在哈德逊湾附近的北极熊整个夏天只能待在岸上,栖身在云杉树根系下的冻土洞穴内。美国地质调查局前北极熊

    [阅读全文]

  • 北冰洋海冰面积或缩至历史新低 影响全球气候

    [内容预览]

    | 2012/8/22 21:51:08
    资料图:近日,艺术家约翰奎格利在北极海冰上制作了一幅达芬奇名画“维特鲁威人”,以此呼吁人们关注自然,关注气候。  中新网8月2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北极地区的冰雪正以比原先设想更快的速度消融,北冰洋海冰面积可能创下有观测数据以来的最小纪录。通常,北极冰雪的消融速度会在8月开始减慢,但今年却出现加速的异常现象。  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首席科学家斯坎姆博斯说,今年夏季

    [阅读全文]

  • 南极洲正面临来自人类活动的诸多挑战

    [内容预览]

    | 2012/8/22 9:35:29
    一个世纪以前,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可现在这块大陆也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威胁。   包括来自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科学家在内的各国研究人员针对南极问题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并且上周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了目前和将来为了保护这片土地所可能面对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小组分析了现有的《南极条约体系》保护这块土地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性,也研究了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利

    [阅读全文]

  • 座头鲸聚集加州海岸捕食 露出水面吞食鱼群

    [内容预览]

    | 2012/8/22 9:29:52
    座头鲸在加州海岸忘情进食,毫不理会周围的人群。  它们巨大的头部露出水面。  这些座头鲸引发不少人围观。  中新网8月21日电 据外媒报道,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出现了一群特殊的“访客”—一一群座头鲸,它们为捕食鱼群出现在这里,引发许多人围观。  据报道,69岁的摄影爱好者比尔(Bill Bouton)当时正开车路过海岸,突然看见了这令人震撼的一幕,于是马上拿出相机把这一场景拍了下来。当时在浅海

    [阅读全文]

  • 澳大利亚考拉濒临灭绝 城市化被指“侩子手”

    [内容预览]

    | 2012/8/20 22:13:38
    据澳大利亚新快网8月20日报道,野生动物学家担心,城市发展会危害到考拉的生存。目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考拉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报道称澳大利亚几家领先的兽医和野生动物组织都认为,澳大利亚东海岸的高楼大厦发展项目正令考拉的数量锐减。由于考拉被迫迁离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而常常被狗袭击或遭到车撞。报道指出,可兰滨保护区野生动物医院的派恩博士(Michael Pyne)称,昆州的考拉正受到严重的生

    [阅读全文]

  • 法国科学研究新发现 昆虫体内亦或存在光合作用

    [内容预览]

    | 2012/8/20 21:49:06
    在人们印象中,光合作用总是与植物联系在一起,但英国期刊《科学报道》登载的一份报告说,法国研究人员发现蚜虫或许也能从光线中获取能量,这是首次有证据显示昆虫体内可能也存在光合作用。  此前有研究发现,蚜虫是已知唯一能自己合成类胡萝卜素的动物。植物的类胡萝卜素会像叶绿素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在动物体内则有帮助调节免疫系统等功能,但蚜虫以外的其他动物需从食物中获取类胡萝卜素。  由于类胡萝卜素是一种色素,所以

    [阅读全文]

  • 巴西雨林遭城镇发展破坏野生动物快速灭绝

    [内容预览]

    | 2012/8/20 6:29:37
    权威网络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ONE)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由于道路、农场和城镇规模的迅速发展,巴西的大片雨林区已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当地的野生动物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接连消亡。  这份报告由英国和巴西联合组成的研究小组做出。这个研究小组在巴西东部大西洋沿岸实地考察了曾是一片完整森林的196块“森林遗迹”。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这片曾经广袤无比的森林区不断被农业和木材砍伐所侵蚀破坏,如今只剩下了

    [阅读全文]

  • 大象是毁坏森林的“罪魁”

    [内容预览]

    | 2012/8/20 3:39:42
    大象会损毁森林。  一项新调查显示,有大象的地区的森林损毁率竟比没有大象的地区高6倍。根据《生态学通讯》杂志的调查,大象喜欢将自己周围16~30英尺范围内的树木推翻,南美洲克鲁格国家公园每年因此失去高达20%的树木。对整个公园的3D影像扫描发现,大象是破坏公园内树木生态的关键因素。科学家本以为兔子或者大火可能对植被有更大的破坏作用,没想到其中有不少树木其实是被大象推倒的。研究者们发现,大部分被破坏

    [阅读全文]

  • 航拍技术助力南非大象管理 树木死亡与大象有关

    [内容预览]

    | 2012/8/16 10:01:56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就大象对南非大草原中树木损害程度这一问题进行争论。树木死亡虽是自然规律,但在一些地区情况越来越不妙,甚至一些物种的栖息地也受到相应的威胁。卡内基科学家们首次使用3D技术得出这一结论。他们发现大象是造成树木死亡的主要原因,他们敲击那些他们够得着的树干的频率较够不着的频率高出6次左右。他们还发现,大象喜欢推倒5-8米高的大树,造成这一高度的大树每年有20%死亡。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

    [阅读全文]

  • 老挝发现全球首个没有眼睛的奇特蜘蛛物种

    [内容预览]

    | 2012/8/16 4:27:05
    奇特无眼蜘蛛的身体长度大约为12毫米,单腿跨距仅为6厘米 科学家在老挝一个地下洞穴中发现了这种没有眼睛的奇特蜘蛛物种,它们因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无需用眼导致视力退化。  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法兰克福市森肯堡研究学会(Senckenberg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老挝境内的一个地下洞穴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怪异的蜘蛛物种——一种没有眼睛的蜘蛛。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因长期生活

    [阅读全文]

  • 日核泄致蝴蝶畸形 科学家疑更多物种突变

    [内容预览]

    | 2012/8/16 4:25:07
    据澳大利亚新快网8月13日报道,日本研究人员称,福岛核电站泄露的核辐射已造成了国内大量的蝴蝶品种出现畸形。科学家还怀疑其它物种是否也已基因突变。受核辐射污染而变异的蝴蝶  报道称,研究人员分别在核泄漏事件后的数周和数月内收集了几百只蝴蝶,并发现超过10%的蝴蝶已变畸形,其翅膀变得异常小。这些蝴蝶繁殖出来的第二代,其畸形率大增至33%,甚至有一些蝴蝶过早死亡。  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期刊上发表文章称

    [阅读全文]

  • 中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治理显成效

    [内容预览]

    | 2012/8/16 4:18:45
    科尔沁沙地  呼和浩特,2012年8月15日 中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治理显成效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境内被树木、灌木覆盖的科尔沁沙地(8月12日摄)。 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约1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沙地涉及内蒙古、辽宁、吉林等省区,其中,内蒙古通辽市和辽宁省阜新市受风沙侵害较为严重。1978年,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开展三北防护林建设,科

    [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加速融冰 北极海冰或10年消失

    [内容预览]

    | 2012/8/15 10:03:19
    科学家们说,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比人们以前认为的要更快。  欧洲航天局说,用新型卫星观测发现,去年有900立方千米的海冰消失。科学家们说,这一速度比环境学家目前估计的快50%。  据推测,融冰速度加快是全球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造成的。如果预测得以证实,整个北极地区可能最终将没有海冰。这也将引来对北极地区石油和鱼类资源开发的“淘金潮”。  伦敦大学学院极地观测与模拟中心的西摩·拉克森博士说:“通过我

    [阅读全文]

  • 美国科学家:气候变化或使生物寄生虫成“致命杀手”

    [内容预览]

    | 2012/8/15 4:50:53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张亚东):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由于体型更小、繁殖速度更快,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寄生虫往往比它们的宿主更具灵活性。这意味着,气候变化有可能会将寄生虫变成“得心应手”的致命杀手。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科学家的这一最新发现已经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著名期刊杂志《自然》上。论文说,研究人员在对经历环境变化的热带青蛙进行检测和分析后发现,当处于一个温度波动较大的环境中时,青蛙受到的真菌感染更多

    [阅读全文]

  • 日本一种蝴蝶已因福岛核事故遗传异常

    [内容预览]

    | 2012/8/13 9:38:57
    琉球大学副教授大泷丈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受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物泄漏的影响,福岛县当地的一种蝴蝶出现了遗传异常。 这种蝴蝶名为酢浆灰蝶,常出现在人们生活场所附近的草地和树林边缘,其成虫整年都可见到。 去年3月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破坏而发生严重核泄漏。同年5月和9月,研究小组在福岛县、茨城县、东京都等多个地点采集酢浆灰蝶。他们让5月份采集的144只酢浆灰蝶产卵并孵化出幼虫。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