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在埃及撒哈拉沙漠下发现"远古湖泊"
[内容预览]
| 2010/12/6 10:49:34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科学家在埃及撒哈拉沙漠下方发现一条350公里长的远古湖泊。 该区域所蕴藏的水份形成一个湖泊,其水源来自尼罗河溢出水流。如图右侧,这处远古湖泊最大面积可达到68200平方公里。该湖泊形成于25万年前,当时正值潮湿气候,该地区曾被覆盖着草原,8万年前,该远古湖泊干涸。 史密斯森协会国家空中和太空博物馆的地质学家特德-麦克斯韦(Ted Maxwell)和同事们通过美国宇航局航天[阅读全文]
-
北极熊因冰雪融化被迫背幼仔游过冰冷海水
[内容预览]
| 2010/12/5 22:37:40成年北极熊背上驮着幼仔准备游过冰冷的海水 在北极的杰克逊岛附近,一只北极熊孤独地穿过融化的海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固体冰减少,北极熊被迫在水中停留更长时间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5日消息,眼下,对许多英国人来说,全球气候变暖似乎距离他们还很遥远,但这种气候现象却被认为正在改变北极熊的行为习性。例如,研究人员就发现成年北极熊背上驮着幼仔游过冰冷的海水。 研究人员是在给北极熊安装了电[阅读全文]
-
海洋酸性加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内容预览]
| 2010/12/4 9:01:59本报纽约12月2日电(记者卞晨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海洋酸化的环境后果》的最新报告。报告指出,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增加使地球海洋的酸性加重,不仅危害海洋生物,而且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新威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这份报告指出,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同时也改变了海洋内部的化学平衡。在全球排放出的二[阅读全文]
-
汞污染改变动物性取向 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
[内容预览]
| 2010/12/2 13:19:52科学家早就知道自然界中的汞会危害到野生动物。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它还能改变动物的性取向。 研究人员从野外捕捉了120只白鹮幼鸟并且人工圈养了3年。他们给其中的一些鸟喂食了掺有汞——来自燃煤发电厂的一种常见污染物——的食物。正如研究小组在11月30日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卷》网络版上报告的那样,鸟群中暴露在最高浓度的汞——0.3ppm(百万分之一)——下的55%的雄鸟与其他雄鸟结成了配偶(如图)。雄[阅读全文]
-
干旱导致云南10万株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死亡
[内容预览]
| 2010/11/29 10:44:32资料图:2009年秋冬至2010年春夏,云南发生特大干旱。 新华网云南频道11月29日电 (记者 秦晴)云南有“动植物王国”之称。新近一项调查显示,2009年秋冬至2010年春夏发生在云南的特大干旱导致2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计约10万株死亡,部分野生动物生存受威胁,森林火灾多次发生,生物多样性受影响。 受威胁 云南省有150多处自然保护区。云南省林业厅调查显示:干旱使全省约750万亩自[阅读全文]
-
研究人员发现世界最长白垩礁石带 绵延30公里
[内容预览]
| 2010/11/28 11:14:31据英国《泰晤士报》11月25日报道,研究人员近日在英格兰东北部的诺福克郡海湾发现了一条绵延30公里的灰白色礁石带,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白垩礁带(chalk reef)。 白垩土是一种微细的碳酸钙的沉积物,主要由单细胞浮游生物的遗骸组成,因形成于白垩纪而得名,多见于一些远离海岸的岛屿附近。我们熟悉的粉笔中就含有白垩粉。随着地壳的变迁,原本位于海底的白垩土层被抬升上来,形成白垩礁。它与热带海[阅读全文]
-
萤火虫推迟出现 今年比去年冷?
[内容预览]
| 2010/11/28 10:37:43图:Gettyimages。图:Gettyimages。 撰文:许俏文 我国多地萤火虫较去年推迟出现 今年真的是一个“千年极寒”的冷冬吗?虽然气象专家已否认了此消息,但萤火虫专家通过观察萤火虫的细微变化而预测今年会比去年冷。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付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今年对萤火虫的研究发现,今年我国多地萤火虫种群比去年推迟大约2个星期甚至更晚出现,这证实了今年气温比去年低。通过观察[阅读全文]
-
外来有害植物繁殖能力强 恐影响东非动物大迁徙
[内容预览]
| 2010/11/26 11:46:28新华网内罗毕11月25日电(记者郭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组织日前在东非的塞伦盖蒂-马赛马拉草原上发现了外来有害植物银胶菊,由于其繁殖能力强,释放的化学物质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生物学家担心它的入侵将威胁数百万动物在这片草原上的迁徙活动。 塞伦盖蒂-马赛马拉草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位于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交界[阅读全文]
-
英国育世界首株黑色牵牛花 命名“黑丝绒”
[内容预览]
| 2010/11/26 10:17:28英国一家花卉育种公司日前培育出世界上首株黑色矮牵牛。 照片上,黑色的牵牛花看起来相当具有冲击力。人们将一个十分典雅的名字赋予了这种独特的变异植物——“黑丝绒”。 据悉,园丁们使用天然的养殖技术将原本色彩艳丽的牵牛花变成了暗黑色,而这种珍惜的植物预计将于来年春天盛开在英国的花园中。 培育“黑丝绒”的花卉公司计划将其投放市场,预估单株价格约在2至3英镑。专家称,“黑丝绒”为园丁提供了有一种色彩的[阅读全文]
-
美国科考人员发现地壳1391米深处蕴藏着生命
[内容预览]
| 2010/11/25 8:39:36据《发现杂志》网站11月23日报道,最近,美国科考人员在大西洋海底地壳1300多米深处的辉长岩层发现了一个全新生态系统:稀疏但分布广泛的微生物群。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地壳辉长岩层发现细菌生命,这项发现暗示生命可能存在更深处,甚至是地幔。有关地球生物圈的概念可能需要改写。 有关地球生物圈的概念主要是指存在于地球外层地壳及以上部分的有生命的区域,并不涉及地壳深处。在地球上,生命无处不在,即使是在温度极高[阅读全文]
-
美研究显示全球大湖在变暖
[内容预览]
| 2010/11/24 10:56:31新华网华盛顿11月23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航天局的最新研究显示,过去25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主要大湖的水温在逐渐升高。 美国航天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月刊上介绍说,他们利用卫星数据分析了全球167个大湖的夏季夜间表面温度,这些大湖的面积都在500平方公里以上。[阅读全文]
-
地表气温:达130年最高 今年或为有纪录以来最热
[内容预览]
| 2010/11/23 9:13:02新华社今晨电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可能是有纪录以来全球最热一年。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现掌握有自1880年以来的地表气温数据。地表气温数据是以陆地表面和海洋洋面附近的气温、陆地和海洋面积比例等因素综合计算而成。 这家联邦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头10个月,全球地表气温为14.73℃,与1998年的同期数据持平,是130年来地表气温的最高值。 德国慕尼黑再[阅读全文]
-
大西洋海底发现"最深细菌" 再证"生命无所不在"
[内容预览]
| 2010/11/23 9:11:46据中国日报消息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生命无所不在”这一观点已一次次得到证实。无论是在温度极高的火山口附近,还是在南极洲异常寒冷的冰天雪地中,科学家们都发现了生命的存在。如今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地底未知的世界。 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报道,科考人员日前首次在地壳辉长岩层发现了生命,同时还找到了能够证明有生命存在于更深地底的证据。 在一项名为“联合大洋钻探计划”的国际科考项目中,科研人员旨在探索和分[阅读全文]
-
动物保护组织称野生虎可能12年内灭绝
[内容预览]
| 2010/11/22 13:52:33中新网11月22日电 据外媒报道,“保护老虎国际论坛”21日在俄罗斯西北部城市圣彼得堡开幕。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长尤里·特鲁特涅夫在开幕式上说,近100年来世界上的野生虎数量锐减,从10万只减少到不足3200只,老虎的8个亚种中有3种已完全灭绝。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詹姆斯·利普在圣彼得堡的会议上也称,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野生老虎可能会在2022年消失。 据报道,本次论坛期间将举行环境[阅读全文]
-
墨西哥建立美洲王蝶新保护基地
[内容预览]
| 2010/11/20 13:48:40国际在线消息:位于墨西哥的一个美洲王蝶保护基地17日正式落成,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出席了揭幕仪式。 这个保护区位于墨西哥的米却肯州,是专门为了保护来墨西哥过冬的美洲王蝶建立的。 据了解,去年到墨西哥境内过冬的美洲王蝶数量只占到以往的四分之一。环境学家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森林砍伐造成美洲王蝶栖息地环境改变。[阅读全文]
-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冰川面积30年减少17%
[内容预览]
| 2010/11/18 8:04:29本报讯(记者 武永明)由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刘时银领导的研究团队将卫星资料和地面观测结合起来,在刚刚完成的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中,记录了大约24300条冰川以及各冰川的特征,如位置、长度和表面积等;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上一次编目到现在的大约30年间,有亚洲水塔之称的“第三极地区”——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中心的地区冰川总面积减少了17%,许多冰川已经消失。 寒冷、偏远并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这些[阅读全文]
-
"鸟类大熊猫"现身芜湖
[内容预览]
| 2010/11/17 22:21:59鸭子大家都见过,可是头戴羽冠、喜欢“爬树”的鸭子您见过吗?上周日,一只奇特的鸭子飞到芜湖。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只地球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素有鸟类活化石美誉,全球仅存千只左右,在芜湖是首次发现。 中华秋沙鸭惊现芜湖 11月13日,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阚显照副教授在南陵县考察途中,发现一只奇特的大型水禽。经阚副教授和同事们的仔细观察,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竟然是国宝———中华秋沙鸭,而且是在芜湖[阅读全文]
-
科考队员称: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70种以上昆虫
[内容预览]
| 2010/11/16 10:59:45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15日电(孙亭文周玲)谁能想到近似荒芜的罗布泊地区竟然有70种以上的昆虫,甚至水生类昆虫也并不少见,比如水龟、蜻蜓、跳蝽等。“甚至应该出现在绿洲的昆虫,在罗布泊地区也出现了,例如七星瓢虫。”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吕昭智15日如是说到。[阅读全文]
-
我科学家: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水平高
[内容预览]
| 2010/11/16 9:32:30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农业部、中科院等单位合作的“大豆回家”项目,在大豆基因组研究方面获研究成果:“31个大豆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模式”,今天在《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全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遗传多态性分析,为全球大豆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源,为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和分子育种带来新的科学启示。 研究人员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17株野生大豆[阅读全文]
-
吴晓民团队连续7年系统监测破解藏羚羊迁徙之谜
[内容预览]
| 2010/11/16 9:25:11在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繁衍生息着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青藏高原的生命精灵。 藏羚羊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1600公里,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每年的11~12月,藏羚羊在青藏高原北部的越冬地交配,第二年的5月、6月,雌性藏羚羊经过长途跋涉到青藏高原南部的青海产[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