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动植物保护文章列表
[组图]500尾中华鲟放流长江 平均体重创纪录[04-09]中华鲟放流活动,500尾全人工繁殖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 此次放流的中华鲟平均单体重量达5.5公斤,创历年之最。
[图文]泰国野生印支虎生了虎宝宝[04-07]在泰国东部的丛林中,保护人员拍到了野生印支虎幼崽的照片。
[组图]长江江豚2017年迁地保护项目启动[04-05]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跟踪监测发现,自江西鄱阳湖移居到湖北“新家”的8头江豚身体各项指标平稳,很快适应了当地的新环境。
江豚:换个省籍 生儿育女[03-31]3月27日、28日,继去年8头江豚迁移后,又有8头江豚从鄱阳湖分别迁移到湖北、湖南的何王庙(集成垸)和天鹅洲保护区“安家”。
[组图]“九色鸟”棕尾虹雉世所稀[03-21]羽色华丽 誉为孔雀第二
[组图]我国再次启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计划[03-19]3月15日,我国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7年迁地保护项目在江西鄱阳湖启动
[图文]科学家摸清大熊猫“补丁”含义[03-07]大熊猫身上的一块块“补丁”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黑色的耳朵和眼圈搭配着一张白色的脸,而黑色的四肢和肩膀则紧邻着白色的脖子和躯干。这其实是生物研究中的一道难题。
一批极度濒危物种正脱离“生命危险”[02-27]26日,全国2017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系列宣传活动在北京动物园启动
帮助动物找到回乡的路[02-19]这个野生动物通道就是生物廊道。为什么要建这种廊道呢?
[图文]给亚洲象一条自由穿行的廊道[02-19]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深入推进,西双版纳廊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有效恢复和维持。
气候变化影响700多种濒危物种[02-19]一份研究报告最近指出,目前有超过700种濒危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组图]暌违半个世纪! “鸟类大熊猫”朱鹮重返四[02-10]2016年11月1日上午,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朱鹮重回四川。
[图文]大多数灵长类物种未来25至50年或消失[01-20]目前,中国仅剩下20到30只海南长臂猿,现在爪哇懒猴也濒临灭绝。即便是马达加斯加标志性的节尾狐猴也仅剩下2000只左右。
[图文]云南怒江首次拍到神秘云猫:濒临灭绝[01-19]日前,云南怒江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拍摄到珍稀动物云猫!云猫行踪隐秘、数量稀少,科学界至今未对其进行专门研究。
[组图]世界最年长圈养大猩猩寿终正寝 它活了60年[01-19]当地时间2017年1月17日,世界最年长的圈养大猩猩Colo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动物园去世,据了解,Colo是在睡着的时候去世的。
[组图]告诉你前所未见的野性中国[01-11]五年来,李文举带领团队一次次深入我国人迹罕至的地区,高原、荒漠、绿林、海洋,领略了中国雄奇的自然景观,也被无数自然保护者感动。
[组图]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越冬候[01-02]近日,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越冬候鸟迁徙高峰。据保护区监测,目前已有40余种约3万只候鸟飞抵保护区。
[组图]《自然的力量》呈现前所未见的中国[01-02]在央视纪录片频道原创自然类纪录片《自然的力量》的首映礼上,大气磅礴的画面,引人入胜的动物故事,引得在场观众不住赞叹。
高黎贡山国际观鸟节:让鸟类自由自在翱翔[01-02]首届高黎贡山国际观鸟节在云南保山举行,旨在用影像保护鸟类,用影像的力量唤起公众对野生鸟类与环境的关注。
[图文]高黎贡山发现濒危动物灰腹角雉 已有20年未[01-02]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高原鸟类研究组主任王楠透露,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员在保护区内发现灰腹角雉群体。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