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德国保险业巨头安联公司近期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西方八国集团中,德国应对气候变化最为积极,而加拿大则位列最后一名。 据美联社报道,报告尤其对加拿大进行了批评,指出它的温室气体排放“远远高于”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水平……

低碳经济正在成为经济萧条之外的一个中心,目前,在碳排放争议的背景下,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投入最大的国家。由于全球变暖加速,导致世界迫切需要尽快减少碳排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从中国回去……

□新华社记者包尔文 王星桥 定于7月8日至10日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正是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走到一个特殊时刻时召开的。 今年是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根据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

今年入夏以来,由于降水量偏少,气温持续偏高,西藏出现大面积中度旱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高温天气?全球变暖对西藏气候变化产生哪些影响?未来西藏气候将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围绕这些问题,记者对自治区气……

荷兰环境评估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速减半。全球经济衰退和高油价是导致排放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排放的措施对这次排放增速放缓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荷兰环境评估局的数据同时第一次显示,发展中国……

英国科学博物馆馆长克里斯·来普利(Chris Rapley)近日在伦敦表示,政治家和科学家必须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用更积极和主动的信息,并且如果要说服更多的人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家和政治家应该重新考虑目前采取的“危胁性”论调。……

在近日闭幕的“经济大国能源与气候论坛”第三次预备会议上,与会各方强调技术对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表示要通过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推动“低碳转型技术和气候友好技术”的开发和转让。然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美国众议院最近全票通过一项决议,声称要制定……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彭睿):由联合国下设的负责全球天气、气候和水文合作的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发起的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将于今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6月30日,联合国有关机构在内罗毕举行了此次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大会的筹备……

德意志银行19日启动全球首个科学的实时碳计数器,这是一个近70英尺高的数字公告牌,用以显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累计总量。计数器位于纽约市中心第33大街和第7大道交界处,麦迪逊广场花园和宾夕法尼亚火车站之间,目前已开始运行。 碳计数器和“了解……

如果有一种技术能把人类排出的污水转化为高效能源,这是否意味着今后的“污水处理厂”可以改名叫作“污水能源厂”?它能否用于工业生产和居家生活?它的出现将给新能源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带着疑问,记者专程来到设在北京的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采访……

欧洲和中国的科学家首次同意就捕获发电厂的二氧化碳、并将之封存于地下进行合作,中国“团队”由两名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组成。碳捕获和存储是一种实现全球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关键技术。 仅仅过了5年,情况已截然不同。中国第一个接近零排放的煤电厂建设项……

英文《中国日报》6月30日报道:国家发改委主管气候变化的官员昨日称,美国于上周五通过的气候变化法案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与国际社会的期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该法案是否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依然……

中广网北京6月30日消息(记者申玉彪)北京6月30日讯 记者申玉彪从30日下午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气候中心已被世界气象组织(WMO)正式认定为亚洲区域气候中心。这标志着国家气候中心已经具备了为亚洲区域其他国家提供气候预测和气候……

联合国近期发布报告称,一项针对发展中国家小农场主的保障政策刚刚制定完成。根据政策,当这些农场在遭受全球暖化引起的干旱或洪水的威胁时,他们的利益将受到保护。 据路透社报道,这项政策是一种“指标保障”政策。政策中规定,赔偿金的支出需要满足一定……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时银和他的科研团队研究表明,受全球气温升高的影响,祁连山冰川退缩加速。 祁连山是横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一条高大山脉,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冰川分布特征是,西部大于东部……

就在奥巴马以政治声望为赌注,力促国会通过《气候变化法案》(Climate Change Act)时,中国的《气候变化法》仍在酝酿中。 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以立法的形式,为他的绿色新政寻求更大的推行空间。他希望在12月召开……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6月27日,国家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在“第二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保护全球气候,维护全球安全”的主题演讲。他提到,全球变暖正在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保护全球气候……

美国众议院当地时间26日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奥巴马27日收回了早已录制、主要内容为推动美国医疗改革的讲话,话题改为刚刚通过的能源法案。他对众院通过法案表示祝贺,进而“敦促”美国参议院抓……

美国环境保护局近日发布了供从事气候变化、野生生物和相关环境教育人员使用的一个软件工具包。 该工具包于2001年首次面向教师和翻译人员发行,并在当时广受赞誉,分别获得了2001年美国公共关系协会互动交流的铜奖和2002年泰利奖。同时,这一工……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6月29日电哥本哈根消息:丹麦外交部29日发布新闻公报说,多种清洁能源车辆将成为今年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接送各国政要的公务用车。届时,包括基于第二代生物乙醇、清洁柴油、混合动力……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