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城市的垃圾分类为何难推动?

Eedu.org.cn 作者:朱艳    资讯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0

  垃圾分类涉及十几个政府部门

  在垃圾分类问题上,除了全民意识的提升需要时间,垃圾分类后端的系统建设也需要时间,“比如建各种再生纸厂、再生塑料厂、电子垃圾处理厂等。”
  此外,还需要法律法规的跟进,这就涉及政府的各个部门是否能配合一致,垃圾分类关系到一个庞大的系统,涉及政府部门有十几个之多,比如宣传由宣传部管,废品回收由商务局管,垃圾由市政管委会管,后续的加工利用和循环经济由发改委和工信部管。“十几个政府部门来管这一件事,他们的认识不一致,有的抓有的不抓,哪一个部门不抓,这个事情都成不了。”
  政府在产业链的建设中也要发挥重要作用,“要把各方的利益照顾好,哪个环节没有利益人家也不干。废纸收了,卖不出去,人家肯定不收。”
  

    日本一家超市前的垃圾回收装置:可投放标示从左至右为“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易燃垃圾”,最右边的是顶部设有烟灰缸(以备顾客吸烟)的普通垃圾桶。

  “日本八成垃圾是焚烧处理”

  在号称可以做到“垃圾零废弃”的我国台湾,王维平看到,其实台湾垃圾分类只占极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并没分类。但台湾在垃圾分类上的努力还是让他很震惊,“他们的水平之所以比我们高,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有做垃圾分类的慈善机构和许多垃圾焚烧厂。”
  不久之前的一次台湾考察之旅,让王维平感触很深。台湾的一些慈善组织默默地从事垃圾分类,他走访了一个叫“慈济”的佛教慈善团体。由于岛内居民约有一半不能自觉地将垃圾分类,而另一半就靠“慈济”这样的组织在引导,“他们是不拿报酬的志愿者,在周六日或工作日抽出2个小时,把没有分类的那一半垃圾进行详细分类,再回收。他们也在教其他人如何分类,而大陆还没有这样的机构。”
  无论是分类还是不分类,垃圾都面临一个最终去向问题,在仅有2000多万人的我国台湾,却有26个垃圾焚烧厂,这让垃圾减量做到了最大化。作为主烧派的代表,王维平认为,垃圾焚烧之所以遭那么多人反对,重要原因是政府没与百姓深度沟通。“一开始,反焚烧的人都是一些并不是很懂垃圾焚烧的人。那么,我问他们,日本在海啸之后,宁可放弃核电也没人质疑垃圾发电厂,这是为什么?日本80%的垃圾都是用来焚烧发电。”
  尽管我国的垃圾焚烧设备都从国外进口,基本没安全隐患,但王维平强调,严格监督是保证垃圾焚烧安全运行的必要措施,“因为是企业在做这个事,企业为了省钱可能该装的设备不装,比如该用的烟气净化耗材不用或少用,或者以次充好,这样的话,再好的设备也会污染环境。”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