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生态赢未来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阿拉善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10
![]() |
经过多年退牧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贺兰山植被覆盖度大大提高。周占忠 摄
阿拉善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居延绿洲、贺兰山次生林以及连绵800公里的梭梭灌木林带,构成了阿拉善独特的生态植被系统,成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乱砍乱伐和恶劣自然条件影响,使阿拉善地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特别是贯穿全盟境内的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已成“握手”之势。
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曾一度制约着阿拉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于我盟的特殊盟情,近年来,盟委、行署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生态战略地位,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以保护为主的方针,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农牧民向城镇集中、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农牧业,最终实现草原增绿、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特别是在今年初召开的盟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以坚持科学发展、富民强盟、和谐幸福为主题,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两道屏障,倾力破解水困行难两大瓶颈,统筹发展三次产业,全面推进文明城镇创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等四项民生工程的“一二二三四”发展思路,从而将构筑生态安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后,阿拉善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既不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也不会单纯为保护生态而放松经济发展,始终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今年5月29日,阿左旗在吉兰泰以北的飞播区举行了30万亩飞播造林启动仪式后,兰州空军的3架播种飞机相继起飞,在空中洒下了花棒、沙拐枣、白沙蒿等沙生植物的种子。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盟多年来坚持不懈进行绿化造林和荒漠化治理。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盟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近80万亩,累计飞播造林350万亩,完成封沙育林290万亩,建成育苗采种基地8个,面积2.63万亩。经科研调查,全盟现有森林资源面积196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期的2.97%增加到5.04%,使重点生态区天然灌木林资源得到保护和恢复,有效遏制了以梭梭林为主体的天然灌木林退化消亡的趋势。自1981年起,打破了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属“飞播禁区”的传统论断,20多年来坚持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连续实施飞播造林,累计飞播造林350多万亩,形成了长200多公里、宽310公里的锁沙、阻沙带,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锁沙、阻沙带已经形成,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锁沙、阻沙带初具规模。通过多年努力,飞播的成功已经成为阿拉善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
“十一五”期间,我盟累计投入17.5亿元,实施了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共完成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面积7208万亩。禁牧区植被覆盖度由禁牧前的5-15%提高到20 %以上,全盟累计转移牧民2.34万人。移民搬迁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退出的草场得到休养生息,植被覆盖度和牧草产量明显提高。草原特有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明显增强。贺兰山荒山荒坡及丘陵植被覆盖度由过去的不足12%提高到31.4%,野生动物数量增加,植被生长繁茂。二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得到了较大压缩,集约化高效生态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农区舍饲牲畜已发展到100万头(只),日光温室发展到2000座,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形成了农区养殖业、棉花、蜜瓜、大棚蔬菜、制种等特色产业,实现了地区经济和生态良性循环,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快了城镇化进程,通过转移搬迁,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促进了撤乡并镇工作,全盟苏木镇由49个减少到24个,嘎查(村)由223个减少到191个。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今年第一季度,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687元,同比增加602元,同比增长28.9%,增速位列全区第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支农支牧资金投入增加,并依托部分生态工程项目,逐步实施了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参加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的农牧民达45726人,参保率达93.04%;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达3642元,享受低保的农牧民达4199人。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按照《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阿拉善生态保护和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1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以上。随着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阿拉善荒漠化得到有效改善,越来越多的绿色不仅让阿拉善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更激发了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最终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