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西藏环保 共建生态屏障
他们让我懂得什么是奉献
——记环境保护部技术援藏工作人员周俊
◆中国环境报记 者李良
参加环境保护部技术援藏工作的周俊,工作单位是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他的办公室恰好就在记者站的对门。这个不苟言笑、略带腼腆的小伙子,不久前刚刚出色地完成了技术援藏任务,那张变得黝黑的脸庞显得成熟多了。
“西藏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没想到我来到环境监察总队后接到的第一个大任务就是援藏,真是太幸运了。”周俊告诉记者,国家提出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大战略,这是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表明国家已经把西藏的环境保护工作摆上了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环境保护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派环境监察人员支持西藏地区环境监察工作的通知下发以后,他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并在经过组织上的严格审查后被批准了。
“只可惜时间太短了,必须抓紧工作。”这是周俊发出的第一个感慨。虽然年轻力壮,但初到西藏,他和其他同志一样也经历了高原反应。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他上4层楼就要休息两次,现场执法时在矿上做个笔录都喘得厉害。周俊原来就有点高血压,最初一段时间要靠大剂量吃药来控制,加上那些保护心血管的药和维生素片剂,常常是花花绿绿一大把。但良好的心态和过硬的身体素质使他迅速摆脱了这些困扰,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半年时间里,他没有放弃过一次下基层的机会,几乎走遍了全自治区7个地区的56个县,总行程达到4万多公里,几乎是他前20多年行程的总和。第一周,他就参加了全区的执法调研,来到了海拔5400米的阿里地区。当时有些地方还未完全解冻,车子上不去,工作人员只能顶着高原反应,在海拔5000多米的矿区徒步跋涉。一次到昌都地区执行公务,崎岖的盘山公路使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晕车的滋味,吐了整整一天,几乎吐出了胆汁。
“西藏太美了,能为西藏的环保事业做点事太高兴了”。这是周俊的第二个感慨。在西藏工作的半年时间里,周俊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基层度过,这其中一多半的时间又用在了路途上。他亲眼目睹了西藏的美:雪山、草原、青藏铁路,还有藏羚羊、野驴、格桑花和淳朴的藏族同胞,这一切的美都不断激发着周俊的工作热情。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自治区关于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根据自治区厅领导的指示,周俊和同事们进入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调研工作,并针对保护区范围内单位及居民违规建设的情况和当前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对策及建议,为推动进一步加强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促进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他还全程参与了自治区选矿企业和重点矿山开采企业环境执法调研工作,主笔写出了调研报告。
“西藏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我们所做的一切与长期生活工作在那里的同志相比,真是太微不足道了。”这是周俊的第三个感慨。他对记者说,在那里,一些县城水、电限时供应;80%的地域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基层公务员都是援藏二代、三代,他们默默扎根在荒凉广袤的高原上。是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奉献,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最艰苦的地方才能绽放最美丽的雪莲,“缺氧不能缺精神,艰苦不能怕吃苦,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周俊说,半年的援藏工作经历,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科技成为西藏民生发展新“引擎” “三个加强”积极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内蒙古:筑建祖国北方生态屏障 生态屏障缘何如此脆弱 撑起高原科技晴空 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西藏森林覆盖率60年内由不足1%升至11.91% 衢州:保护源头 撑起绿色生态屏障 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多管齐下遏制沙漠东侵 河套平原竖起生态屏障 建设秦岭北麓渭北生态屏障 西藏60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述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