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西藏 >> 正文

助力西藏环保 共建生态屏障

Eedu.org.cn 作者:内详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11


打下遥感监测坚实基础
——记环境保护部技术援藏工作人员徐晓军

 

  ◆中国环境报记者 蔡新华 通讯员 刘静

 

    时光荏苒,援藏归来已有两年,但在西藏的经历却镌刻在徐晓军的脑海中,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晓军深情地告诉我们,他还惦记着西藏的生态遥感监测工作。


  2009年5月,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徐晓军积极响应环境保护部技术援藏的号召,自愿报名,踏上了去西藏之路,成为第一批援藏的环境监测技术工作者之一。


  克服高原反应,打开工作局面


  在采访中,徐晓军谈到了初到拉萨时的情况:由于离开上海的前一天他突发了肠胃炎,所以一到拉萨他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是此次援藏人员中最严重的一个。数日的恶心、心慌,使他无法安然入睡。而让徐晓军感到棘手的是,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各类监测设施缺乏,难以开展生态遥感监测工作。生态遥感监测技术对电脑的配置要求较高,于是徐晓军配合科室主任与当地电脑代理商商量解决办法,最后通过代理商去北京订购了电脑,并请来相关专家,在设备运来后进行几轮调试。接着,又赶赴成都取回了西藏地区的历史数据,然后安装了ARCGIS 、ERDAS等生态遥感的技术软件,才对西藏自治区的卫星图片进行遥感解译和数据分析。

  抓紧时间,开展遥感解译工作


  西藏自治区面积达120多万平方公里,开展数据庞大的遥感解译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原定于7月返回上海装修新房并结婚的徐晓军,将返程日期一拖再拖,毅然延期到了9月初。这期间,徐晓军在西藏自治区的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配发的西藏卫星图片,经校正、解译、数据分类统计,进行了西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同时,通过传、帮、带,和当地同志共同努力,打造了一支良好的技术队伍。至此,他帮助自治区站基本完成了硬件、软件的配置,人才队伍的培养,监测数据的储备,初步建立了生态遥感监测评价实验室。直到9月,他才依依不舍地踏上归程,成为这一批援藏技术人员中最后离开的一个。


  参与各类活动,感受藏汉友谊


  工作期间,徐晓军积极与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同志打成一片,并主动参加各类藏汉联谊活动,了解民族传统风俗。如参加与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同事的篮球赛,参加藏族同事家里组织的聚会。通过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与他们交流各种先进的环境监测理念及多学科的环境先进知识,尤其是生态监测领域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徐晓军在吃住行等多方面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与援藏的同志们一起,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好氛围,让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同志们加深了“天下环境监测是一家”的体会。


  到达西藏之后,徐晓军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专门为他们配备了各种运动器材,供大家锻炼身体用。周末,自治区环保厅及中心站的领导还带着大家去周围参观。此外,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及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领导还前去看望了这批援藏人员,给他们带来了温暖,也更坚定了他们做好援藏工作的决心。


  徐晓军虽然离开了西藏,却留下了遥感解译的技术和资料,和当地同事一起,初步建立了生态遥感监测评价实验室,为西藏地区生态监测贡献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上一页  [1] [2] [3] [4] [5]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