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建设现代林业强省

Eedu.org.cn 作者:黄应来 陈尖 黎…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17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广东林业发展史上成就辉煌、影响深远的5年,是林业地位不断提高、内涵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的5年,是林业改革波澜壮阔、林业活力全面迸发、林业发展亮点纷呈的5年,还是林业投入力度最大、兴林富民成效最好、林农群众受益最多的5年,更是林业作用最为凸显、社会影响力最为显著、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最为突出的5年。5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的改革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强林惠林政策措施,把林业摆上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广大务林人奋发进取,锐意改革,扎实工作,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严重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成功应对台风和雨雪冰冻等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挑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林业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要求,对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现代林业发展质量、提升生态建设水平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和我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等约束性指标,对推动林业跨越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林业必须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林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中的主体作用,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努力推动我省现代林业强省建设上新水平。

  “十一五”林业改革发展成就辉煌

  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确立新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改革发展,提出建设现代林业强省的战略目标,积极探索符合省情林情的发展道路,注重统筹推进林业三大体系建设,正确处理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保护与利用等重大关系,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不断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在2005年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上,2008年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的新思路。广东林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始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森林资源培育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林业产业由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协调发展转变;林业资源保护由单一行政手段向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转变;传统林业体制机制向现代林业体制机制转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树立全国新标杆

  2008年,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我省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逐步建立起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经过在四会、博罗、始兴等县(市)试点,成功探索出“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的具有广东特色的林改新路,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高度评价。全省纳入林改的集体林地面积达1.47亿亩,涉及4346万农民,各级财政投入林改资金累计达5.1亿元。目前,全省已基本完成明晰产权主体改革工作任务,发放林地使用权林权证84.3万本,发证面积1.27亿亩,占林改面积的86.9%;已对8124万亩集体山林发放股份权益证书626.7万本。配套改革态势良好,6个地级市率先完成基层林业体制改革,部分地方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流转林地面积1710万亩,流转金额达22.9亿元。林改让广大林农普遍得到实惠,龙门县林改让山区农民人均增收910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成为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省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突出亮点。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评价我省林改“力度大,效果好,林改春风吹遍南粤大地,绿染了山川沟河,农民得到实惠,生态得到保护”。

  生态安全屏障框架基本形成

  全省先后启动实施了林分改造、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绿色通道及城市林业、粤北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安全屏障框架基本建成。“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333万亩,基本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公益林体系,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达到581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5%,补偿标准增加到今年的每亩16元。圆满完成省人大自然保护区建设议案,已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65个,总面积1715万亩。全省已建森林公园422个,总面积1478万亩。初步构筑起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大力开展“万村绿大行动”,建成4297个林业生态文明村,积极参与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基本建成直接承担的1038公里省立绿道,为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乡发挥了重要作用。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在全省推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全省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实现“双增”。2010年底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达到1.49亿亩和4.38亿立方米,分别比2005年底增加500万亩和0.73亿立方米。坚持依法治林,强化林木采伐和林地管理,加强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保护,严厉打击各种涉林违法犯罪,发展和巩固我省造林绿化成果。森林火灾预防、预测和指挥扑救能力进一步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得到加强。共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近8万公里,面积近150万亩,在2010年成功启动了航空护林工作,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省积存的山林纠纷案件从3.8万多宗下降至1.3万宗;受理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3.4万起,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5.3万人(次),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维护了林区和谐稳定。

  林业产业总产值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出台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了产业扶持和指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林业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2010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775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木材加工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和家具生产最重要的出口基地。全省已建成商品林基地4650万亩,木材加工经营单位2万多家,木竹家具年总产值超1000亿元,约占全国30%。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业年产值14.2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森林生态旅游业产值达40亿元,花卉产业年销售额达14.18亿元。发展油茶特色产业和珍贵树种种植,建设6个国家油茶示范基地,5个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油茶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新增珍贵树种面积32万亩。加强政策扶持、行业管理和产业服务,扶持建立110个林产品市场,评定74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4个林业项目被确定为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广东已发展成为全国林业产业强省。

  强林惠农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共投入我省林业建设资金达82.27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19.83%。林业金融扶持政策有新进展,全省累计落实林权抵押贷款逾48亿元。林业税费政策更加优惠,每年为林木生产者减少税负1.2亿元。着力实施依法治林、科技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保障。先后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湿地保护、封山育林和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实施林业科技创新专项,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等林业关键技术攻关,基本建成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不断强化基层机构和队伍建设,争取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基层林业工作站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林业站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和林区公路建设,启动危旧房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加强林业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积极构建具有广东林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十二五”抢抓机遇科学发展

  “十二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林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五个林业”作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林、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着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绿化、美化、生态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和林业综合效能,建设现代林业强省,勇当全国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排头兵。力争到2015年,全省森林面积达到1.57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5.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8%,林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总值达到17600亿元,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提前五年基本建成林业生态省,打造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示范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省,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实验区。

  实施区域绿色发展战略

  一是以“重协调、促和谐、强产业”为理念,建设珠三角现代林业强区,建成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示范区、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先行区、林业综合改革的试验区;二是以“重优化、保生态、显优势”为理念,建设粤北现代林业优化区,建成我省生态型可持续发展林业新经济区、环珠三角绿色产业带、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家园、全国山区科学发展新模式试验区;三是以“重扩绿、增资源、活产业”为理念,建设粤东现代林业增效区,打造潮汕特色文化林业示范区;四是以“重经营、惠民生、增效益”为理念,建设粤西现代林业惠民区,建立重点工业原料林和珍贵用材林基地、全国闻名的热带水果种植及加工基地,打造现代林业特色示范区。

  重点建设十大生态工程

  以保护和建设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为核心,完善国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全力实施十大重点生态工程。

  一是碳汇示范林工程。营造碳汇林300万亩,提高森林碳汇能力;二是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330万亩以人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三是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主要江河流域和大中型水库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堤岸防护林750万亩。四是自然保护区建设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加强珍稀濒危的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全省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到285个。五是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逐步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六是中幼林抚育工程。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生态公益林的整体生态效能。七是生态修复工程。全面修复雨雪冰冻灾害地区1192万亩森林。八是万村绿工程。每年建成1500~2000个林业生态文明村,到2015年建成10000个以上林业生态文明村。九是生态灾害防控工程。建立林业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效果。十是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新建14处国家级、27处省级、37处市(县)级森林公园,使全省森林公园达到500处。

  加快发展十大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林业富民产业,着力提升林业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林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大支柱产业。

  一是森林资源培育业。大力培育商品用材林、油茶及特色经济林和珍贵树种等功能和效益多样的森林资源,大幅提高林地产出率。二是林木种苗与花卉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名、特、优、稀”苗木和花卉品种,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林木种苗与花卉产业格局。三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业。积极引导和规范野生动物驯养繁育、野生植物培植及合理开发利用。四是木竹材加工业。调整胶合板产量规模,优化重组中高密度纤维板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五是木竹家具业。创新自主品牌,研制更多自然健康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新家具产品。六是木竹浆纸业。引导企业生产规模向大型化,企业组织向国际化,增强行业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七是森林食品药品和油料生产加工业。重点发展木本粮食、调料、药材,加速森林食品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八是林产化工业。发展以松香为原料的香料、药品等林化产品的精深加工,巩固林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九是森林生态旅游业。营建风景林,建设精品景区、森林旅游示范区和示范村,打造森林生态旅游龙头。十是林产品市场流通业。建立30个大型人造板交易市场和一批国际性家具材料专业市场。

  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积极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在全社会普遍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形式,探索机关、团体、个人认养认种和购买碳汇的义务植树新模式。新建一批生态文化博物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加快生态文明基地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森林文化、茶文化、竹文化、花卉文化、果文化,组织开展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全面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加大生态文化作品创作力度,创作一批社会效益明显的生态文化精品,弘扬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开局之年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必须着力深化林业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状况;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切实巩固建设成果;强化林业应急管理,提升灾害防控能力;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林区民生;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促进林业持续发展;全面抓好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管理能力。

  在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碳汇林业、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建设林业生态文明村、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提升林业应急管理能力、加快林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拓展生态文化发展空间、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提高服务能力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本版撰文/黄应来 陈尖 黎明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