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合作区综合规划获批 总建设投资约4000亿元
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总建设投资约3898亿元!昨日,备受关注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获批并正式公布。根据规划,前海将采取“三区两带”的城市规划结构,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中心。
据记者了解,“产城融合、特色都市、绿色低碳”是前海的三大规划策略。到2020年,前海产业发展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00亿元。
综合功能用地占总数一半
“前海15平方公里,总建设规模约2600万至30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898亿元。其中,土地整备投资约178亿元、填海工程投资约5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约682亿元、建筑工程投资约2800亿元、其他不可预见费用投资约186亿元。”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前海综合功能用途的用地面积约占总数的一半,滨海休闲带和水廊道约占14%,道路及交通设施用地约占23%。
据规划,前海将构建“三区两带”的城市规划结构,“三区”是桂湾片区、铲湾片区、妈湾片区,“两带”是滨海休闲带和综合功能发展带。其中,妈湾片区用地面积是桂湾的两倍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创新金融及其他专业服务业等产业,打造具备区域生产组织中枢和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功能的保税港片区。
桂湾片区虽面积最小,但却是前海的“金融峡谷”,重点发展金融、信息、贸易、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吸引企业总部集聚,是集中展示前海形象的核心商务区。“这个片区将安排标志性的超高层建筑群,统领整个前海湾区,并成为景观视线焦点,打造深圳滨海城市中心的新地标。前几日首批出让的三宗地块也全部位于该片区。”
铲湾片区比桂湾片区略大,除了发展科技及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外,重点是承接其他两个片区的功能拓展,安排教育、医疗、文化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业。
该负责人介绍说:“前海规划采用15分钟步行易达、国际产业社区为特色的单元开发模式,鼓励集中成片开发,促进产业集聚,营造都市生活。初步划定22个开发单元,共102个街坊。”
前海就业人口上限75万人
规划显示,前海基准就业人口约65万人、居住人口约15万人;上限就业人口约75万人、居住人口约22万人,“以就业人口计算,人均公共空间面积为4—5平方米”。为方便区内的市民,寸土寸金之地的前海,将为居住及商务公寓腾出建筑面积约380万平方米。
其中,保留地铁上盖物业市场化住宅约4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约60万平方米、新规划商务公寓130万平方米、新规划居住150万平方米。“前海鼓励发展适合短期出差住宿需求的星级酒店,适合两到三个月住宿需求的酒店式商务公寓,适合半年以上住宿需求的多层次、差异化的酒店住宿业。”该负责人说。
在就业和居住的配套设施上,前海鼓励发展专卖店、专业店、连锁便利店、综合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但禁止发展摊位制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旧货市场等,限制发展仓储式会员店、大型家居家具店等对道路交通要求较高的零售业态。
“发展各类风情风味的正餐和快餐,鼓励在楼宇内部开设餐饮,提高餐饮业的分布密度,实现区内就业人员10分钟步行就餐。”
此外,前海拟规划建设15所幼儿园,5所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另增设2所为弹性指标);规划综合医院1家和社康中心15家。而各类轨道线路将有12条,总长度约53公里,轨道网络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
区内公交全部采用纯电动
节能低碳自前海开发之初就十分显见,规划明确提出,前海应大量运用新能源、废弃物管理等,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区。
“鼓励使用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电等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5%;绿色建筑比例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覆盖率都要达到100%。非传统水资源供给景观、绿化、冲厕、市政杂用等的利用率达到15%以上。”
在交通上,前海推行以公交为主导的模式,全天机动化出行中公交分担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峰时段机动化出行中公交分担率达到90%以上,公交站点500米范围基本实现全覆盖,道路网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内部道路慢行通道覆盖率达到100%,“在前海运行及进入前海的公交车辆全部采用纯电动公交车”。
此外,前海与宝安中心区、大铲湾港区三者共同构筑前海湾片区,实现“1+2”融合发展。
“前海湾片区地处珠三角的地理核心,是深圳沿珠江东岸发展带的重要战略节点和深圳双中心之一。该片区将发挥前海的引领带动作用,差异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通过产业体系和城市功能的相互融合和促进提升,共同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标杆地区,引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转型。”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