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新环保主义:注入更多“市场”基因

    [内容预览]

    | 2007/3/8 8:21:30
    编者按  自2005年初“环保风暴”以来,要发展也要环保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此,中央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但是,由于行政手段没有完全奏效,以及“发展与环保冲突”的惯性思维等种种原因,减排目标并未得以实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长远来看,改变监管方式,更多地运用市

    [阅读全文]

  • 保护生态环境 农药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内容预览]

    | 2007/3/5 14:42:23
       为了保证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联合国在1987年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在1992年第二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并颁布了“21世纪议程”,进一步提出“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认同的行动基础的行为内容。我国政府在第二次大会上签署了“议程”,积极

    [阅读全文]

  • 保护环境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内容预览]

    | 2007/3/5 1:04:09
    石伟 刘存瑞  今年两会,您最关心什么,又有哪些期盼?即日起本报辟“读者点题记者采访”栏目倾听您的心声,并将派出记者针对热门话题进行采访,为您答疑解惑。   福州聚点生物制药公司职员 聂芸   小时候住在县城里,夏天常常在大人怀里数星星。后来自己也有了孩子,幼儿园老师告诉他天上有数不尽的星星,可现在要和他在城里看星星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和闪闪繁星,希望今年的

    [阅读全文]

  • 治污要敢于亮剑

    [内容预览]

    | 2007/3/2 2:55:36
         提到亮剑,很多人会想起《亮剑》主人公李云龙:“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对于亮剑,评论家们可能有多种解读。这里不谈战事,单说环境执法中的亮剑。     既是亮剑,首先手中得有剑。环保部门手中的剑,就是《中华人民共

    [阅读全文]

  • 新华时评:风沙再次敲响生态警钟

    [内容预览]

    | 2007/3/1 19:33:19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3月1日电(记者殷耀、张云龙)春节刚过,中央气象台即发布信息:南疆盆地、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将出现沙尘天气。紧接着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等地就出现了沙尘天气;内蒙古的阿拉善盟东部、巴彦淖尔市北部、鄂尔多斯市西部、包头市北部、乌兰察布市北部也发生了扬沙天气。此前,我国今年第一场大风沙尘暴于1月26日就在甘肃省民勤县发生

    [阅读全文]

  • 潘岳称现行环境保护法职能划分不清责任不明

    [内容预览]

    | 2007/2/28 20:22:50
    《环境保护法》1989年颁布实施,至今已长达18年之久,近年来,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两会前夕,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就此做了回应。   修改《环境保护法》势在必行   记者:自2002年以来,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建议和提案不断增加。您认为现行的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导致修改呼声如此强烈?   潘岳:的确如此,2004年以来的三年中,“两会”共接到关于修改《环境保护法

    [阅读全文]

  • 制度化节水是现实的理性选择

    [内容预览]

    | 2007/2/28 11:13:58
    近年来,广东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不少市、县已经出现季节性供水不足,并有蔓延之势。但是,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并存,节水意识薄弱。鉴于此,《广东省定额用水(试行)》即将出炉,从今年3月起试行两年,工业、农业、公共服务业及城市生活用水量将有定额标准。  这是继此前部分省市针对干旱临时定额供水或只针对企事业单位常年定额供水之后,一个覆盖范围更广泛的定额供水方案。其透露出的信号是,积极倡导节约用水的时代渐成

    [阅读全文]

  • 青藏铁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

    [内容预览]

    | 2007/1/21 9:08:29
        本报记者  苏  民  通讯员  米金升    日前从铁道部获悉,青藏铁路通车半年多来,设备、人员和管理初步经受住了考验,全线保持了畅通,没有发生职工和旅客伤亡事故以及职工高原病死亡现象,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共运送旅客118万人次

    [阅读全文]

  • 构建和谐社会需加强绿色法治工作

    [内容预览]

    | 2007/1/18 18:46:22
    在环境保护的和环境利益平衡的体制方面,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监督管理和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监管要求,进一步整合发展改革、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海洋、农业、交通、商业、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既满足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和专门性要求,也满足环境监管的专业性、衔接性、高效性和责、权、利统一的要求;衔接和协调工商、商业、消防、发展改革、国土、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与环境权益

    [阅读全文]

  • 环保总局副局长:“特殊利益”成破坏环境首恶

    [内容预览]

    | 2007/1/18 12:13:19
    2007年1月10日,“环保风暴”又起。4个市和4个电力集团的建设项目全部被停批、限批——风暴之猛,史无前例。   风暴策源地在北京官园桥路口,国家环保总局淡绿色的九层楼里。它的对面,中国国电约20层的大楼矗立着,“楼这么高,把我们的风水全挡住了。”环保总局的人士开玩笑说。   但这次,风水似乎轮流转了。总局宣布“区域限批”后,包括国电在内的几大电力公司股价应声而落——真打痛了。   1月15日,

    [阅读全文]

  • 开放公众参与环保才有保证

    [内容预览]

    | 2007/1/18 9:40:52
        毫无疑问,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民生与环保是两大主旋律。从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更重视环保工作。    但令人尴尬的是,刚出炉的“2006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表示,公众在环保上呈现出严重的错位:一方面,86%的公众认同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认为污染给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逾10%的大城市居民认为所

    [阅读全文]

  • 环保总局被撂在了现行体制的对立面

    [内容预览]

    | 2007/1/17 11:25:57
        纵观我国改革与经济发展,始终有比较明显的一条规律,民间的创新先于国家,企业的创新先于政府。研究日本的经济的学者也同样发现了这条规律,把企业的各种新架构称之为政府改革的模板。企业的激励和绩效考评往往也被政府所效仿和吸收。不过,在我国有些移植显得荒诞无比。    比如政府的收费。建国初,我国曾严格地实行过政府和企业

    [阅读全文]

  • “环保风暴”再起 今番剑指何方

    [内容预览]

    | 2007/1/17 9:14:53
    近几年“环保风暴”频刮,其直接目标,无疑是打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并杀鸡骇猴以儆效尤。固然,诚如有人所说,环保工作不能仅靠风暴,更在于常规性工作。但我们必须考虑这样一个现实:环保部门一直是个弱势部门,近年之所以迅速闯入公众视野、因媒体的关注而变得逐渐强势,“风暴”实在功不可没。同时,正如潘岳所言,“环保总局掀起‘风暴’的确是因为忍无可忍”:2006年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严重污染事故;去年环保总局停

    [阅读全文]

  • 环保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内容预览]

    | 2007/1/17 9:11:53
        毫无疑问,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民生与环保是两大主旋律。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联系很紧密:环保工作做到位,人们的生活环境好了,身心更健康,生活质量更好,幸福指数提高;民生问题做到家,比如人们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环保意识也必将随之增强,对环境保护又会起到推动作用。   &n

    [阅读全文]

  • 我们为什么保护不了长江豚类

    [内容预览]

    | 2007/1/17 9:10:34
        1988年,白鱀豚被中国政府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已进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所列的“极危”级,属于保护级别最高的动物。    早在197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就成立了白鱀豚研究组,1992年成立了白 鱀豚研究室,2001年,又成立了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    

    [阅读全文]

  • “环评风暴”能撼动地方保护吗

    [内容预览]

    | 2007/1/16 8:40:31
        在环保问题上,地方政府及主要官员的认识、态度、作为是关键环节,不解决“地方保护”、“地方利益”、“GDP情结”问题,“环评风暴”难以撼动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扩张的根基。    新年伊始,国家环保总局再出“重拳”,对钢铁、电力、冶金、化工等82个严重违规违法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点名通报,宣布首次启动“区域限制”的行政惩罚手段,对4个行

    [阅读全文]

  • 高关注度与“不及格”得分,反差何来?

    [内容预览]

    | 2007/1/16 1:25:52
        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 新华每日电讯16日刊发丁永勋、张超撰写的“每日一评”《高关注度与“不及格”得分,反差何来?》,全文如下: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表明,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86%的公众认同环境污染危害健康。高关注度表明,环保高度切合百姓的现实利益和长远福祉。对环境污染的恶

    [阅读全文]

  • 蓝天白云也是看得见的政绩

    [内容预览]

    | 2007/1/16 1:24:39
    2006年,对我国的环保事业来说,是形势更为严峻的一年。降低能耗4%和主要污染物减排2%的目标没有完成,反而有所上升。(经济观察报1月14日报道)国家督察组在湖北的抽查结果印证:一些地方政府不仅不支持环保执法,还出台了很多干扰和限制环保执法的“土政策”,成为环保执法的一大绊脚石(新华社1月14日报道)。  想起前一天(1月13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一篇文章来,《把资源留给后人》:储量2亿多吨

    [阅读全文]

  • 沃尔玛启示:超市能否成为环保先行者?

    [内容预览]

    | 2007/1/15 12:05:19
        随着社会的发展,超市逐渐成为普通百姓采购生活用品的主要场所之一。然而,过度的包装、泛滥的塑料制品转化成大量的生活垃圾,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和负担。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美国沃尔玛集团早在2004年就开始实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逐步实现“零废品”的目标,显示出其作为全球超市“领头羊”,关注生 态环境的负责任态度。    

    [阅读全文]

  • 野蛮开发酿恶果 68亿巨资能否换回青海湖?

    [内容预览]

    | 2007/1/10 18:54:03
    2005年,青海湖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然而,由于受全球变暖及人类不合理开发影响,近年青海湖蒸发加速,青海湖生态圈以每年缩减一个杭州西湖面积的速度演变。拯救青海湖,未来十年国家规划投资68亿元进行青海湖综合治理。然而,专家却在思考,以现有的管理体制,投入巨资能否拯救青海湖?   美丽而脆弱的青海湖,能抵御几多天灾与人祸?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海拔3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