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内需与治环境不是矛盾
[内容预览]
| 2009/6/28 9:25:19前有风能、光伏、核电炒火了新能源概念,后有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为中国汽车工业创造了第一次能与全世界同行齐头并进的机会,如今中国的新能源领域真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寻常百姓的生活离清洁、环保的低碳时代好像真的不远了。 然而,未雨绸缪还需步步为营。面对风能、光伏的发电成本远超上网电价;纯电动车因缺少电能存储贸[阅读全文]
-
“低碳经济”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吗
[内容预览]
| 2009/6/26 13:35:59问:为摆脱金融危机,近期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推出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把眼光聚焦到绿色的低碳经济上。请问,“低碳经济”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吗? ———上海中山北二路 周天彤 答: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试图将经济复苏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努力寻找经济复苏以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低碳经济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 低碳经济的概念源于英国。2003年,英国发表能源白皮书《我们[阅读全文]
-
热浪袭来,高温立法亟待启动
[内容预览]
| 2009/6/26 13:27:29近日来,高温天气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除了像广东、海南等南部省份被酷暑笼罩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湖北、宁夏、新疆、内蒙古等13省区亦遭受高温热浪席卷,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为此,中央气象台拉响了高温橙色警报。 酷暑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更给劳动者带来了健康乃至生命的威胁。有报道说,6月24日,郑州最高气温达到41.9℃,刷新了1966年以来的同期气[阅读全文]
-
张正斌:应加强水旱兼用型作物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内容预览]
| 2009/6/24 9:30:12编者按: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日前透露,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京将推迟到2014年,未来6年北京等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形势将更加严峻。因此,在华北平原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正斌建议,加强水旱兼用型品种的选育和利用,发挥生物节水高产的潜力。这一建议对华北平原地区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阅读全文]
-
经济发展不是疯狂"透支"资源 环境成本岂容忽视?
[内容预览]
| 2009/6/24 9:13:03据媒体报道,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正协作开展研究环境税,条件成熟时将会推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对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进行控制,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所谓“环境成本”,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污染治理成本总和。也就是说,将这些环境成本从GDP中加以扣除,同时还要加上环境保护的效益,[阅读全文]
-
污染治理须未雨绸缪 不能等到无路再找路
[内容预览]
| 2009/6/24 9:12:07最近,笔者连续看到两则关于污染治理方面的报道,感触颇深: 一则是6月11日,环境保护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的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这三大项目都存在未经环评审批就擅自开工的问题。 另一则是,广东省普宁市因练江沿线乡镇、街道办污染治理不力,导致居民生活污水和企业废水直排,造成练江严重污染,几乎变成“黑江”的问题。[阅读全文]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全球变暖我们应该怎么办
[内容预览]
| 2009/6/24 8:46:55资料图片 日前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学习讲座,常委们个个神情严峻,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倾听科学家讲解一个“惊天动地”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有道是“天变不足畏”,可今日之“天变”——全球气候变化,已在广泛深刻地影响和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人无远虑,必有近[阅读全文]
-
走有特色的林改之路
[内容预览]
| 2009/6/22 16:12:13走生态保护型的林改之路,是陕西省在林权制度改革之前确定的方向,也是陕西省在10个县推行林权改革试点期间乃至全面推开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坚持的目标。这是符合陕西实际的路子,同时也是一条富民之路。 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各地情况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各地必须结合自己实际,选择走什么样的林改之路。选择就是决策,决策则要胸中有大局,不仅要考虑眼前,更要考虑未来,把决策的立足点放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上。陕西省选择走生[阅读全文]
-
中国未来发展应走低碳经济之路
[内容预览]
| 2009/6/18 15:12:49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牛文元1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未来发展应倡导绿色消费走低碳经济之路。 据牛文元介绍,2007年至2008年中国每建筑1平方米房屋约需要消耗土地0.81平方米,消耗钢材57公斤,消耗能源0.25吨标煤。 牛文元认为,从现实情况看,走低碳经济之路应该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的总称。[阅读全文]
-
资源枯竭性城市该何去何从?
[内容预览]
| 2009/6/18 7:21:54景德镇:面临的选择太多 1868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环球行,在江西景德镇市瑶里镇高岭村,他看到当地人把脚底的土放入1300度高温的窑炉,烧成了贡奉给皇帝的陶瓷。李希霍芬将其命名为“高岭土”,使其成为至今国际通用的陶瓷术语。这位伟大的地质学家没有预测到,140年后他命名的这种瓷土经过自宋代以来的挖掘已近枯竭。2009年,以千年瓷都闻名的景德镇市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资源枯竭性城市。 没有瓷土,[阅读全文]
-
低碳将是未来城市建设的方向
[内容预览]
| 2009/6/17 11:26:16国际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在“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从全球未来的发展来看,低碳将是城市建设的方向,碳不再是一个没有节制的,可以任意排放的污染物或者气体;相反,大家必须解释排放要付出代价,是全球的一种共识。 吴昌华说,围绕我所从事的领域,城市面临很大挑战。一个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产生,在排放方面。第二,因为气候变化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在气候变化不断上升,[阅读全文]
-
少开一天公务车不如减少公务车
[内容预览]
| 2009/6/17 8:58:23据悉,广东更大规模的节能计划——“广东省‘十一五’后两年公共机构节能计划征求意见稿”,已在四月份对外发布,预期到六月底可以进入具体操作环节。该计划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号召全省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6月14日《广州日报》) 广东省推出每周少开一天公务车,不是什么新鲜事,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推行这种做法,然而却没有赢得公众多少叫好声,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此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阅读全文]
-
垃圾围城挑战现代城市 生活垃圾处理存在五大误区
[内容预览]
| 2009/6/17 8:56:42编者按 垃圾围城,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困惑于垃圾处理问题,到底该选择什么工艺?垃圾都能回收利用吗?垃圾场选址困难怎么办?二恶英能不能控制住?在垃圾处理方面,发达国家数十年间遇到的问题,我国在短短几年内集中出现。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我们如何抓住经济振兴计划的机遇,迎接生活垃圾处理的挑战,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为此,本报特邀垃圾处理领域专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就我国在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误区[阅读全文]
-
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垃圾也能变黄金
[内容预览]
| 2009/6/17 8:37:11中新社北京六月十六日电 “二十一世纪唯一增长的资源是垃圾。”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在十六日举行的北京国际节能环保高层论坛上指出,一吨废旧手机电池就可提炼出一百克黄金,普通含金矿石最多也仅提炼几十克黄金而已。左铁镛院士从事高等教育和金属材料科研四十余年。他在论坛上表示,地球的资源随着人类的不断索取是日益减少,而消耗能源后所产生的垃圾却不断增加。所谓的“垃圾”只要处理得当,也能开发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比如[阅读全文]
-
环保主义者的“恼人”选择
[内容预览]
| 2009/6/16 9:53:26在某种程度上,环保运动很早就有。近一个世纪以前,环保人士热衷建造大型水坝。从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水电一直被认为是清洁低廉的新资源。于是从落基山脉到阿尔卑斯山,从斯堪的纳维亚到田纳西河流域,世界各地纷纷兴修水电站,开发清洁能源。伍迪·格思里在1941年曾写过一首歌,歌唱哥伦比亚河上绚丽多姿的大古力坝:“翻滚吧,哥伦比亚,你可以奔流入海,但是,河流,当你奔流之际,却可为我运转。” 但是,196[阅读全文]
-
"铲除杂草"是破坏生态环境
[内容预览]
| 2009/6/15 20:29:51铲除杂草,在很多地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殊不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其道理,更何况关系到生死大事呢!可以想见,铲除杂草者视杂草为仇敌,必欲斩草除根而后快,(这里所说之草乃路边道旁\林间渠边总之闲置地和绿化草坪上的杂草,非庄稼地的野草)无非是嫌野草有碍观瞻吧,还有它哉?显然,人们凭此主观感受就夺其生命真是弥天大错! 简列野草功劳可知,杂草不但不该杀,还应保护,为之树碑立传呢!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废放[阅读全文]
-
国际气候组织官员:低碳将是未来城市建设的方向
[内容预览]
| 2009/6/15 17:37:10中新网6月15日电 国际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今日在“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从全球未来的发展来看,低碳将是城市建设的方向,碳不再是一个没有节制的,可以任意排放的污染物或者气体;相反,大家必须解释排放要付出代价,是全球的一种共识。 吴昌华说,围绕我所从事的领域,城市面临很大挑战。一个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产生,在排放方面。第二,因为气候变化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阅读全文]
-
环保"时尚化"关键在技术性、制度性或生活性的创新
[内容预览]
| 2009/6/15 10:58:08在节能但耗时的火车与耗能但快捷的飞机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炎炎夏日,空调与电扇,你会选择哪一个?生活中,环保与舒适似乎总是存在着矛盾。一项对两万名16岁至35岁之间青年人的调查显示:只有4成受访者愿意减少乘坐飞机次数,只有34%的受访者愿意少吃肉以及为买环保产品支付更多的费用。有人提议将环保理念“时尚化”,认为如果环保行为成为一种时尚,能够让更多人从[阅读全文]
-
不能让植物“大熊猫”成为记忆中的“化石”
[内容预览]
| 2009/6/12 6:56:19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4个“文化遗产日”。近年来,在一片关注、争议、呼吁的声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从沉睡到觉醒,从淡漠到重视,从无所谓到出手抢救,的确迈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但自然界物种文化遗产的命运,却没有引起重视,同样它们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如果不抢救,就有可能走上濒临绝种的局面。 中国农科院品质所王天云研究员说,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养育着人类[阅读全文]
-
环评要求绝不是儿戏
[内容预览]
| 2009/6/12 6:50:476月11日,环境保护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的建设项目,暂停审批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犹如一声断喝,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环境影响评价即环评。 这次被暂停审批的三大项目,都存在未经环评审批就擅自开工的问题,问题甚至严重到有些项目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不把环评当回事,可能有多种心态。或者认为要走环评程序就得牺牲发展速度,就得加大环保投[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