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世博见证生态文明的反思与抉择
[内容预览]
| 2009/5/5 8:52:46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表示,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成功地策划了世博会的主题。上海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是在为城市的未来奠基,更是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而畅想。 虽然大规模的世博工程建设让上海一些地方和不少市民承受着较之以往更严重的交通拥堵、空间挤压以及尘土、噪音等污染,但轮廓日益清晰的世博园区以及一天天改善的城市大环境,却让人们对明天充满憧憬。(5月1日[阅读全文]
-
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垃圾分类这道难题怎么破解?
[内容预览]
| 2009/4/29 8:35:15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令各级地方政府十分头痛的事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处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刻不容缓。 虽说各地政府都投入巨资建造了为数不少的垃圾处理场,垃圾处理的能力大大提高。然而,由于人们的观念问题和传统陋习,垃圾的分类投放、回收始终难以真正实现。 举例来说,医院、印刷、彩扩等行业产生的“暗房”危险物——废显影液、定影液、胶片、相纸、感光材料及药品等,其处理情况令人担忧。据业内人士粗略[阅读全文]
-
可持续发展需构建绿色联盟
[内容预览]
| 2009/4/23 10:39:39加强协调与合作,无论是对于环境保护还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必然的趋势。 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4月17日~19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要推动绿色合作,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有效地协调政策和行动,加强亚洲国家在节能环保、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培育亚洲经济新的增长点。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阅读全文]
-
震后应急监测留下哪些经验?
[内容预览]
| 2009/4/23 10:37:39“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这次地震的震级之高、烈度之强、破坏性之大、损失之惨重都是近代少有的。在这次特大地震中,四川省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全体职工在站领导班子的率领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克服困难,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应急监测第一线,出色完成了任务。回顾这次抗震救灾应急监测工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nb[阅读全文]
-
造林绿化要讲求实效
[内容预览]
| 2009/4/20 11:38:10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同首都干部群众和少先队员代表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扩大国土绿化面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对全社会大力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提出了殷切希望,倡导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使祖国大地变得更加秀美。 眼下,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放、万物生长的好时节,也是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阅读全文]
-
美掀起新能源革命 中国如何应对?
[内容预览]
| 2009/4/18 9:26:25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将是世界能源领域革命的开始,其结果是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由此催生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传统的不利于环境的经济活动的空间将被不断压缩。新能源战略势必给美国乃至世界能源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中国应该及早调整自己的能源政策,以防止陷入被动的局面。 美国新总统奥巴马是高举“变革”大旗入主白宫的。在经济领域,他的变革主张发挥得最充分的当属他提出的新能源思想,这[阅读全文]
-
森林生态功能岂能用金钱衡量
[内容预览]
| 2009/4/17 17:46:56最近,生物多样性大省——云南省发生的砍伐热带雨林事件令人心痛不已。据记者报道,在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景讷乡贺孔村,上千亩热带森林在10天内被砍光,用于发展所谓的橡胶产业(《21世纪经济报道》4月2日)。 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专家介绍,由于大量砍伐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约70%下降到目前的50%以下,30年来共损失了约40万公顷雨林,其中很多天然森林被改[阅读全文]
-
让绿色选择成为生活态度
[内容预览]
| 2009/4/16 18:18:47“北京奥运会在诸多方面已经达到了(如果不是超过)其环境保护的承诺目标。”这是今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一份《2008北京奥运会:最终环境评估》报告中对北京奥运会改善环境质量而做出的评价。 “改善环境的挑战还未结束。”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曾这样对媒体记者表示。 无论是褒奖还是警醒,当奥运会成为过去,对于北京这个正努力追赶国际化潮流的大都市来说,在改善北京的环境方[阅读全文]
-
别把循环经济当幌子
[内容预览]
| 2009/4/16 18:11:23贵屿问题的形成非止一日,其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自本世纪初贵屿引起世人关注至今已经近10年,自被确立为循环经济试点至今已近4年,但循环经济进展依然缓慢,生产过程污染程度依然严重;当地仍然有不少企业对媒体记者“高度警惕”,“国内废旧五金电器拆解中心”(2004年1月广东省环保局批准设立)和“信息产业部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拆解示范工程项目”(2004年11月原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建设)至今尚不能接受记[阅读全文]
-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经济环境双危机
[内容预览]
| 2009/4/15 16:22:33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两股寒流,一是经济体自身出现发展危机,二是气候变化带来环境危机。世界各国在这两个领域都采取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措施来克服危机,渡过难关。 实际上,经济领域和环境领域各自的问题一直以来都不同程度存在,给世界发展带来挑战,只不过在有的时期里是以经济危机为主导,比如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发生的全球经济危机;而有的时期里却是以环境危机为主导,比如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大规模环境污染事件[阅读全文]
-
生态旅游年能否热起来?
[内容预览]
| 2009/4/15 15:47:10全世界各大媒体不久前几乎在同一时间报道了同一条消息: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将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一名大堡礁看护员。一边玩一边挣大钱,听上去很美吧?昆士兰旅游局干脆把这个职位称作“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很明显,突出看护员的高薪身价除促进旅游业外,昆士兰旅游局的另一目的是想向有意来大堡礁的旅游者进行一次另类的环境教育。大堡礁是一个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的生态系统,1998年和2002年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珊瑚漂[阅读全文]
-
干旱缺水是长期趋势 将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内容预览]
| 2009/4/2 9:04:54李佩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博导、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茂松 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减灾研究室主任 干旱缺水是长期趋势 记者:去冬和今春发生的百日大旱,时间长面积广,对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近期各地旱情已有缓解,作为农业水土专家,您对此次旱情有何看法? 李佩成:虽然这次百日大旱过去了,但认真思[阅读全文]
-
推进节能减排 实现循环经济
[内容预览]
| 2009/4/1 9:55:21党和国家领导人日前分别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在这里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这向我们传递了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是科学引导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有序、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循环经济促进法》今年1月1日正[阅读全文]
-
垃圾是被埋没的“宝” 提高国民分类意识
[内容预览]
| 2009/4/1 9:20:22许多环保专家都说,垃圾是被埋没的“宝贝”。但现实生活中,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的家庭少之又少。大部分垃圾分类箱纯属摆设。近日,生命时报联合新浪网健康频道进行的调查显示,3435名被访者中,89.4%的住宅小区都设有垃圾分类系统,但仅有38.6%的家庭给垃圾分了类。针对这种现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曲建翘表示,很多家庭即使进行了垃圾分类,往往也只对塑料瓶、废旧书报等可回[阅读全文]
-
开展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内容预览]
| 2009/3/19 9:12:28“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区,其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及带来的重要影响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杰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不但带来了严重的地表植被损失和水土流失,还使当地民众无土可耕、无水可引,生产、生活极为困难;而西电东送中,西南地区水火并举,也带来了诸如耕地资源减少、库区移民后期生活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西南喀[阅读全文]
-
应对气候变化应紧抓主导行业
[内容预览]
| 2009/3/19 9:05:10“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大事,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抓住主要矛盾和主导行业应该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向媒体表示:“从温室气体产生源来看,8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消耗有关。” 张来斌说,能源行业作为能源生产、转化行业,不仅本身要耗费大量能源、产生温室气体,而且,其生产的产品质量也直接或间[阅读全文]
-
绿色就业带来什么启示?
[内容预览]
| 2009/3/19 9:01:02发展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节能减排工程、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岗位,应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就业压力剧增的一剂良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大声疾呼:“应对危机,就业为先。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立就业援助机制,切实缓解庞大群体的就业难题。” 保就业成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确保群众生活、维护社会[阅读全文]
-
区域梯度发展带来什么?
[内容预览]
| 2009/3/18 10:29:32实行区域梯度发展,不仅是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内涵。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长期以来纠结在粗放型发展模式之中的结构性缺陷和先天不足暴露无遗。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日益迫切的要求。 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求我们抛弃高消耗、重污染和低效益的生产方式与行为,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阅读全文]
-
中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选择
[内容预览]
| 2009/3/18 9:04:34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影响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低碳经济”由发达国家提出,是以一定的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要素禀赋和劳动力素质为基础的。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经济模式从“高碳”向“低碳”转变,有一个相当的过程。从“低碳经济”概念的逻辑出发,本文认为摒弃“高碳经济”、实施“中碳经济”应当是中国处于[阅读全文]
-
水资源危机呼唤"节水发展"
[内容预览]
| 2009/3/18 8:56:20本月16日,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拉开帷幕,107个国家约2万多名代表与会,其中包括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水资源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科学家们的权威报告指出,水这一地球最基本的生存资源正面临枯竭恶化的危机。人类社会走资源节约型的“节水发展”道路已刻不容缓。 本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报告》指出,随着世界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各国[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