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新能源开发切忌功利主义

    [内容预览]

    | 2009/6/10 11:48:54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酝酿已久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并将择机出台。据悉,根据规划,到2020年,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望从目前的1.5%升至6%以上。   对于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纵观人类历史,第一代能源煤炭和第二代能源石油,曾帮助英、美、德等国实现国力的质的飞跃。对于目前中、印、巴西等新兴大国而言,越早投身于下一代能源的

    [阅读全文]

  • 增强国人生态意识 感动心灵才能产生热爱

    [内容预览]

    | 2009/6/9 9:25:13
    在中国,如果城市的人行道上有蚯蚓在爬行,路人大多会跨过或绕开,甚至会有意将其踩死。而在欧美等国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路人大多会停下来,小心翼翼地将其送进路边的草丛里,让其回归自然。从对待蚯蚓的态度上,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实,这就是生态意识的差距。  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国人生态意识差的主要原因是惩处力度不够,只有重典施压,方能奏效。而以笔者看来,中西方之间的生态差距客观存在,适当采取一些他律手段

    [阅读全文]

  • 行动起来 共建绿色供应链

    [内容预览]

    | 2009/6/8 8:52:28
    中国不断加大的政府监管信息公开力度,以及日益提高的公众环境意识,都使得大型企业通过与各利益方广泛合作来实现更加有效的供应链环境管理成为可能。  全球化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受惠于经济全球化,其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规模巨大的出口加工产业,也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在向西方国家输出廉价产品的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浊水倾倒在了

    [阅读全文]

  • 对神农架的生态保护要加以“保护”

    [内容预览]

    | 2009/6/3 10:24:26
        地处湖北西部边陲的神农架林区被保护得郁郁葱葱:“神农架有树不能伐、有矿不能采、有药不能挖、有兽不能猎。”为保护环境,神农架丧失了诸多发展机会;有人大代表建议,神农架应收取“制氧费”,作为一种生态补偿。(5月31日《中国新闻周刊》)  神农架每年向大气释放300多万吨氧气,消化30多万吨二氧化碳、100多万吨灰尘和近200万吨有毒气体。同时,林区每年蓄水30多亿

    [阅读全文]

  •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何在?

    [内容预览]

    | 2009/6/3 8:39:57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城市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然而,在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地方过于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却忽视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笔者以为,我们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仅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会影响整

    [阅读全文]

  • 依靠科技创新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内容预览]

    | 2009/6/1 7:33:28
        太阳每秒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亿吨煤。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可以维持几百亿年。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功率平均每平方米为1367瓦,但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接收到的能量差异很大,同一地区同一日内不同时刻接收到的能量也不一样。    太阳能是最大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今后人类能源利

    [阅读全文]

  • 拯救赖以生存的家园 青年应成为环保主力军

    [内容预览]

    | 2009/5/27 9:51:40
    由《中国青年报》等机构联合举行的调查近日公布结果,虽然有75%的中国青年专业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在经受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但只有25%的人确信他们了解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结果不禁让我们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感到担忧,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必须要面对的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而作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阅读全文]

  • 孔海南:生活污染是蓝藻暴发主要原因

    [内容预览]

    | 2009/5/26 7:32:56
    不将剩饭剩菜冲入下水道,而要将这些厨余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洗锅时先将剩油用纸吸去后再洗;不将过期药物等化学品冲入下水道;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不将洗衣机排水接入阳台排水系统;减少洗漱、使用清洁剂等产生的污水……这些举动看似简单,实际上,它们可以降低蓝藻、赤潮暴发率的40%!  最近几年,我国蓝藻、赤潮等环境灾害暴发频繁。根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8年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面积1.3万余

    [阅读全文]

  • 多重危机同时肆虐地球家园 怎样用绿色新政应对?

    [内容预览]

    | 2009/5/25 9:16:31
    在我们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提振经济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实际上还同时面临着资源环境等多重危机。多重危机是“世界问题复合体”的必然结果。  表面上,多重危机有着各自的直接原因并沿着不同的方向在发展,但本质上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应对多重危机,需要系统创新。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提出了“实行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的倡议。  在绿色新政中,政府的“绿色领导力”是基本要义,“绿色经济”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谈判: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团结

    [内容预览]

    | 2009/5/25 9:05:21
    2007年底,国际社会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就“巴厘路线图”达成一致,并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谈判进程,计划在今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为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做出安排。   回顾过去的5轮谈判,我们不得不充满遗憾地承认,进展十分缓慢。我们用了太多的时间讨论程序问题、技术问题、边缘问题,在发达国家率先深度减排和兑现资金与技

    [阅读全文]

  • 环境问题无国界 世博会从奥运会学到什么?

    [内容预览]

    | 2009/5/21 9:46:21
    沙尘暴的扩散能力有多强?  据研究表明,每年冬春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荒漠的沙尘暴,不仅会影响我国北部广大地区,还将大量沙尘通过在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一直传送到北美洲。而卫星观测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研究成果,来自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沙漠、黄土高原的浮尘能飘到日本、朝鲜,最远则可到达夏威夷。  沙尘暴的例子让人类再次领教了“环境问题无国界”的深刻含义。尽管人类人为地把地球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但污染因子却不

    [阅读全文]

  • 环境执法公平公正从何来?执法人员素质急需提高

    [内容预览]

    | 2009/5/20 11:48:18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环境行政执法队伍业务素质急需提高。近年来,随着环保队伍的不断壮大,环境执法人员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环境执法人员的执法业务水平很难迅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环境执法人员因掌握业务知识水平的深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在现场执法时会出现一些程序上的偏差,影响公正执法和规范执法。  环境行政执法队伍思想政治觉悟急需夯实。环境行政执法人员首先是以社

    [阅读全文]

  • 环保需要可持续性社区建设

    [内容预览]

    | 2009/5/19 10:07:43
    本报评论员祝乃娟  近日,广东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由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发起的广东环境伙伴计划(GEP)正式启动,GEP是中美两国政府与私营部门间的合作,合作方包括通用电气、花旗集团、Honeywell、沙伯基础创新塑料公司等大企业,以及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私人基金会。政府方面的合作伙伴有中国国家与省级的环保部门、美国环保署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  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推

    [阅读全文]

  • 低碳经济,离我们还有多远

    [内容预览]

    | 2009/5/19 10:05:39
    ●主持人:本报记者柳森  ●嘉宾:冯之浚(国务院参事)  有人说,在这个环保口号格外炫目的年代,“低碳经济”的说法可能会让你犯晕。但是,这个世界的前进步伐真的迈得很快。也许,就当你还没来得及反应“什么是低碳”时,已经有人开始拿着它,频频亮剑世界舞台了———  就在日前,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预算”的国家;美国总统奥巴马力谏要给“碳排放”戴上紧箍咒,在2012年前使碳排放指标成

    [阅读全文]

  • 加快推进区域环保一体化

    [内容预览]

    | 2009/5/19 8:25:03
    上游排污,下游叫苦。楚河汉界,权责难厘。随着环保深入开展,一些体制性障碍影响着区域性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行政分割体制就是其中之一。辽宁中部城市群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合作解决污染叠加问题,尝试突破行政区划的制约,建立区域环保合作机制,探索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辽宁中部7座城市在地理空间上距离相近,在资源利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着同质化、趋同化问题,容易形成污染叠加效应。由于几个城市共享一片

    [阅读全文]

  • 构建城市环境危机预防与应对体系

    [内容预览]

    | 2009/5/18 11:56:52
    各位专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作交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是建设的越来越好,但是与此同时各种环境问题也不断出现,困扰着我们,有些环境问题在一定的场合下会爆发出环境危机,对于城市来说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危机?这里作了简单的分析,针对近几年我们国家出现的环境问题作了分析,只是作为抛砖引玉和大家交流。首先从构建环境危机预防与应对必要性,在座的都非常清楚,因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阅读全文]

  • 《万鸦老海洋宣言》为何关注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09/5/15 23:01:09
        新华社记者李晓渝     在印度尼西亚万鸦老举办的世界海洋大会14日通过并发表了《万鸦老海洋宣言》,强调应在气候变化框架下加强对海洋议题的讨论,呼吁各国和国际组织通过综合性措施加强对海洋的管理以应对气候变化。     这份宣言为何紧紧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展开?参加大会的中国代

    [阅读全文]

  • 控制空气污染,面临标准和技术大考

    [内容预览]

    | 2009/5/15 9:05:43
    主持人:李禾(本报记者) 嘉宾:王志轩(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工) 张远航(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庄德安(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汤大钢(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 赵禹(江苏龙源催化剂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闻背景   随着我国消减二氧化硫污染力度的加大,其污染危害也在逐步减少,但是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危害却在加剧,导致

    [阅读全文]

  • 如果所有的河流都变成“油田”

    [内容预览]

    | 2009/5/11 8:36:52
    《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5月6日终于做了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们刊发了北京大学教授吕植等8名专家联名撰写的长篇巨文,呼吁“重视水电过度开发对长江上游鱼类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开展细致的鱼类资源调查,避免在家底不清的状况下盲目规划和决策;二是加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繁殖的基础性研究,在相关技术成熟前不宜将其作为主要补救措施;三是严格实施适度开发,为珍稀特有鱼类留下最后的生存空间。  上世纪八

    [阅读全文]

  • 环境决定心情 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内容预览]

    | 2009/5/8 8:28:32
    “云南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潜力非常巨大。”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不久前表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云南一定会成为老百姓生活最满意、最幸福的地方。”  初闻白恩培此言,觉得他不免过于自信。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省,虽然近几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下,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但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全国仍然比较落后。在了解到云南正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