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蓝色的生态屏障:台州海洋生态保护综述
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无论是椒江、路桥、临海,还是三门、温岭、玉环,都依海而居,凭海而生,其经济社会的每一次巨变,都和浩瀚的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样,这些地方的海洋生态环境都曾一度恶化。可喜的是,经历阵痛之后,这些地方都下了决心,科学地划分出了不同类型且具有特定主导功能的海洋功能区,上下联动,合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海洋生态环保的新路子。
海山是玉环县的一个海岛乡。在岛上采访,乡里的同志告诉记者,这里见证着玉环县海洋生态环境的嬗变。2004年,海山乡建起了浙江省第一个滩涂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2005年,向“省级生态乡”进军;2006年,乡里又开始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工作。
为了保护和开发好这个生态湿地,乡里出台了十大政策:禁止围垦滩涂成陆;种植红树林;养殖新品种藻类;设立瞭望台……随着环境面貌的一天天优化,这个绿色海岛每年吸引许多鸟类,远涉重洋,飞来越冬。
然而,海洋生态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修复遭受重创的生态环境,并非易事。据台州近岸海域12个水质监测点位的最新监测显示,目前,我市海域水质无机氮超标仍然较为突出,赤潮发生概率仍然存在,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不容乐观。
对此,我市已有一系列强有力的对症举措。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将这些举措归纳为三点:扎实推进污染减排,降低陆域污染物的入海量;彻底整治环境污染,打好海洋生态环境基础;强化海水养殖和船舶污染的防治。
“有了这些举措,加上市政府铁的决心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台州一定会构筑起一道蓝色的海洋生态屏障。”汪维权说。
漩门湾湿地“霞鹭”正相逢
每年秋冬,也就这个时候,数以百万计的珍禽异鸟北来南往,在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规划区内停留、觅食,翱翔、盘旋、跳跃,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
玉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钟强告诉记者,玉环漩门湾原是玉环岛与陆地之间的海湾,1976年堵截漩门海峡,实现了玉环岛与大陆之间的连接。后在漩门湾西面,筑起一条长7800多米的海上长堤,形成40平方公里围垦区。围垦区内大面积的水面、滩涂和沼泽,构成了玉环漩门湾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均化洪水、降解污染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规划区总面积为31.48 平方公里,其中海域7.06平方公里,内陆湿地21.54平方公里,湿地率达90.85%。
记者了解到,漩门湾湿地公园位于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是国际候鸟停歇的重要驿站。2010年1月和7月对漩门湾及其邻近区域的鸟类调查显示,规划区内有鸟类15目、41科、137种,其中水鸟61种,占整个区域鸟类种数的44.2%。它还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在中国的最主要越冬区之一。正因如此,在今年9月举行的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实地考察论证会上,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严承高盛赞其拥有典型、自然、丰富的生态资源,位于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在此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具有全球意义。
钟强说,为有效保护漩门湾湿地生态环境,他们一直在努力。2009年,玉环县成功申报玉环漩门湾省级湿地公园,开展了清理养殖网箱、废除养殖鱼塘、水底清淤、生物资源清查、湿地科研等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湿地资源。2011年,玉环县提出建设“浙江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构想。现在已经完成总体规划,上报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将于本月中旬组织专家审核。此后再经五六年的保护恢复、建设管理,国家林业局将再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验收,若达标,即可正式授牌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严承高说,湿地开发要以保护为优先。钟强介绍,规划区集湿地保护、科研宣教、生态体验和文化传承为一体,分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根据《玉环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近期将重点建设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实施湿地恢复工程,进行生态保育。2012至2019年的总投资将达8.52亿元,近期总投资预计4.68亿元。建成后,湿地博物馆、湿地艺术中心、湿地游船观光、观鸟台等17个景观,将成为游人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最佳选择。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