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蓝色的生态屏障:台州海洋生态保护综述
污水净化入海流
11月2日,记者沿着路桥区东方大道一路向东,在蓬街镇路段不时见到一个个四五米见方的施工点,包裹在外围的广告布上印有“搞好污水治理,造福子孙后代”、“抓好污水治理,再现碧水清流”等字样。同行的路桥区滨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经理徐旦斌告诉记者,这是路桥区滨海污水处理工程蓬街一二级管网铺设工程的施工点,总长约12.82公里的管网,现已完成3.5公里,预计年底前可完成主要路段施工。
管网铺设是污水处理工程的重头戏。除了蓬街,滨海污水处理工程的金清一级管网总长约12公里,目前已基本完成。金清二级管网铺设工程总长约13.26公里,也已完成3.5公里。而延伸到每家每户接漏点的三级管网正在立项中,已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工作。
相对于管网铺设点的火热,路桥区滨海污水处理工程的厂区显得安静许多。记者来到位于金清镇十塘的厂区时,工人们有的在安装、调试设备,有的在往泵房、氧化沟的墙面上喷涂防腐、防酸碱的绿色材料。徐旦斌介绍,绿化工程也在进行中,全部竣工后污水处理厂厂区将和园林一样,为保证通透性,还将在修筑的围墙上安装玻璃,为保证空气清新,还投入100多万元安装了除臭装置,这在台州的污水处理厂中是首例。记者获悉,滨海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将执行一级B标准,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可作绿化和景观用水,再经由十塘河排入大海。
据了解,投入使用后的路桥滨海污水处理工程,近期的服务范围为金清镇镇区、蓬街镇镇区、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一期,占地面积49亩,处理规模为每日1.95万立方米,总投资为19054万元。路桥以横街镇环镇东路为界分两个排水区域,路西的8个镇、街道纳入路桥污水处理一、二期工程,目前工程运行良好;而路东的金清、蓬街两镇则一直没有污水处理厂。路桥滨海污水处理工程的投入使用,将结束金清、蓬街两地大部分污水直排河道、流入大海的历史。徐旦斌告诉记者,目前金清和蓬街的一些重污染企业也投资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处理成本比较高,滨海污水处理工程投入使用后,预计将为这些企业年节约污水处理成本3000多万元。
“路桥区滨海污水处理工程的规划起点很高,除了服务金清和蓬街,还将为台州滨海工业新城解决排污之忧。 ”台州市建设规划局路桥分局副局长汪剑斌说:“近期的处理规模可满足区域四五年内的需要,中远期还要收集处理台州滨海工业新城路桥区块和滨海居住区的污水。”2015年规模为每日4万吨,到2020年的规模是每日10万吨,到2030年为每日20万吨。徐旦斌指了指厂区的西北侧告诉记者,远期规模的用地就在那里,300亩已经规划出来了。 滨海污水处理工程厂区一角。
海洋生态保护任重道远——访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汪维权
“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市做了很大努力,初步扭转了恶化态势,但形势仍然较为严峻。这既与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有关,也与理念认识误区、体制机制缺陷等密切相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汪维权开门见山地说。
汪维权认为,“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全力主攻沿海,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新阶段,也是我市进入海陆联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则是台州沿海和海岛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载体。只有切实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台州海洋经济发展与碧海绿岛美景的和谐共存。
那么,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呢?汪维权说,首先要消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三大误区:认为海洋资源无限丰富,忽视资源平衡和责任承担;认为海洋污染来自陆源,忽视海洋经济活动的污染;认为海洋生态环境可以建设,忽视艰巨性乃至不可修复性。
针对这三大误区,汪维权提出的建议是,要进一步确立“科学用海”理念和政策导向,确保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要树立“防治兼顾、以防为主”的理念,实施源头把关、陆海协同、防治结合的海洋环保管理新模式。要把海洋生态修复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好这场长期而艰巨的攻坚战。
海洋生态保护任重道远。汪维权说,说一千道一万,最关键的一条是,要争取社会各界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与支持,让群众都明白海洋资源有限、环境容量有限、海洋资源环境有偿使用与平衡使用的道理,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激发群众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