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浙江 >> 正文

绿色崛起 科学跨越

Eedu.org.cn 作者:内详    资讯来源: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1

  C 以改革开放为第一动力,走出了一条创业创新之路

  丽水面对“补课”和“赶趟”这一双重任务,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服务要效率,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破解发展要素紧缺的制约,形成了内生发展与借力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内生发展优势。从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实际出发,认真把握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上浙江”的战略机遇,以培育内生增长能力为核心,着力解决“发展什么、在哪里发展、怎样发展”等核心问题,推进我市从“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向建设“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转变,努力将丽水打造成为全国山区科学发展引领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绿色崛起先行区、全省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积极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坚持该保护的严格保护、该开发的科学开发,在推进生态公益林扩面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和推进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按照“台地工业、坡地村镇”思路,创新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探索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目前丽水南城区块已完成低山缓坡开发15.5平方公里,保护和节约耕地资源15500亩,已编制完成远期利用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谋划了丽缙五金科技产业集聚区42.7平方公里发展新平台,力求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双赢。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扶农,积极开展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目前全市农户信用信息采集面达到90%以上,“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5.62亿元,占全省总量64%,惠及林农3.34万户,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之路。积极深化农村扶贫开发。针对丽水农村居住散、增收难、低收入群体多的实际,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等工作,引导农民异地梯度转移,积极破解农民增收难、建房难、贷款难等问题,落实分类别、分层次制定支持帮扶政策。近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9%,增幅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79.4%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42.4%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新世纪以来已累计5.9万农户、22.6万农民走出大山,实现了异地发展。积极构筑区域创新体系。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五百行动计划”,深化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的合作,引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建立农业主导产业首席专家制度,探索建立金融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新产品产值率提高9.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增加81家,产值增长1.3倍,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在优化服务中提升借力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市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同时,突出制度环境、服务环境等“软件”建设,着力弥补欠发达山区地理区位劣势,最大程度地为各类主体创业创新提供优良服务。打造廉洁透明的政务环境。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做到多服务少限制、多引导少干预、多奉献少索取,切实为市场主体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市本级削减审批、核准、审核项目比例45%,清理简化审批环节35%,80%的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行政许可项目办理时间平均提速65%以上。打造科学高效的政策环境。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抓手,立足“招大、引强、选优”目标,创新招商引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深入实施“山海协作”、“丽商回归”、“华侨要素回流工程”,打造台商投资区,主动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近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43亿美元、市外内资398亿元。打造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扎实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和“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切实为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帮助、解决难题;创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制定40多件规范性文件,对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国有产权流转等领域的资源配置作出长效规定;积极构建大诚信体系,推进“阳光司法”,营造守法者充分自由、违反者寸步难行的市场环境。打造凝心聚力的人文环境。坚持用人导向、发展导向和作风导向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综合考核、干部绩效分类考核体系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治庸、治懒、治贪,激励各级干部牢固树立跨越发展意识、优化环境意识、效率效益意识、廉洁从政意识、新官理旧账意识,着力提升创新力、服务力、执行力、自律力、领导力,推动机关服务提质、提速、提效。

  D 以民生幸福为第一标准,走出了一条和谐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是山区科学发展的核心与目的所在。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这个重点,拓展惠民利民的广度和深度,努力使山区科学发展变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物质精神享受,让丽水老百姓逐步过上有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和自豪感的美好生活。

  突出发展利民,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坚持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动,制定并实施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六大民生幸福工程”等系列政策措施,推行“十件大事”、“十件实事”等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坚持“民生财政”理念,连续六年把全市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支出,仅2011年,用于社保就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支出就达108亿,增长25.3%,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同时,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鼓励多元投入,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民生事业中的难题,初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十一五”时期,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05万人,8.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农民转移就业15.94万人;9县(市、区)全部实现省级教育“创强”目标,三大基本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医改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基本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40.3万平方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6∶1缩小至3∶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从71%提高到87%。

  突出服务安民,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围绕构建“适应发展要求、富有时代特征、体现丽水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的目标,坚持寓服务于管理,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大平安体系。我们深化“平安丽水”、“法治丽水”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大力建设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开展治安乱点整治,连续5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食品药品、危险物品的管理,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三项指标连续8年“零增长”,连续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完善大调解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构建“大调解”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意见》,健全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区域性调解组织以及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领域的专业性行业调解组织,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调解员队伍,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2011年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6540起,成功调处25816起,调处成功率为97.7%,其中乡镇以下调处的有22028起,83%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完善大信访体系。始终把群众信访作为“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完善政务公开、公示听证、领导接访下访、网上问政交流等制度,建立健全公开、便捷、多维度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平台,做到“大门要敞开、渠道要畅通、问题要解决、秩序要规范”,确保群众话有处说、难有人帮。完善大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加强乡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便民服务。推广“1355”城乡社会协同管理服务平台和“96345”市民服务热线,完善“一站式”流动人口综合服务模式,健全特殊人群帮扶管理措施,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提高社会和谐度。

  
突出文化惠民,着力打造文化强市。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山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注重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发展硬实力,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强市建设。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出并实施建设项目“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在每个项目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同时,全面推进 “三馆一站一室”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乡镇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100%,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96%以上,行政村广播响率达到95%以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组织开展“绿谷之声”音乐会、“绿谷大舞台”广场文艺演出、“绿谷风”文化大篷车和“天天乐”文化广场活动,形成了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培养乡土文化人才,举办以乡村为舞台、农民当主角的乡村文化艺术节,参与群众达96.4万名。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瓯江文化的资源优势,开展“瓯江文化会亲”、“瓯江文化精品展”、“瓯江文化论坛”等活动,实施“瓯江文化长廊”工程和重大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推进万象山文化创意园、“古堰画乡”产业园等文化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文化创作基地,加快发展青瓷、宝剑、石雕、木玩、摄影、油画等特色文化产业。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坚持以生态为基础,以发展为要务,以文化为支撑,以民生为根本,以党建为保障,努力实现绿色崛起,科学跨越。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