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正文

保护一条鱼到底有多难

Eedu.org.cn 作者:张志锋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2

青海各族群众在青海湖畔放生湟鱼苗,实行人工增殖。张志锋摄(资料照片)

  记者日前在青海湖周边采访发现,在盗捕分子、不法商贩和不良食客“围剿”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湟鱼屡屡成为盘中餐。这种现象长期禁而不止,发展下去,可能威胁青海湖的水、鱼、鸟生态安全。

  10多年来,青海渔政等部门共查处非法捕捞、贩卖、加工和经营湟鱼的案件1400多起,依法判刑35人。今年一季度,青海省渔政总站查处案件10起。尽管如此,非法捕捞、贩卖、加工和经营湟鱼的现象从未绝迹。

  保护一条鱼,到底有多难?

  非法盗捕从未停过,环湖有118家餐馆加工销售湟鱼

  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湖,生活着特有的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其繁殖成活率仅20%,10年才能长到1斤。

  眼下青海湖进入旅游季节,环湖等地的餐馆生意渐火。不少湟鱼上了砧板、进了油锅。在省城西宁等地,一些人开始议论哪家馆子的湟鱼好吃——他们心中都有一张吃湟鱼的“餐馆地图”。

  日前,记者从西宁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共和县大水桥。大水桥是国道109路边一处餐饮区,聚集了10多家餐馆,过往司机喜欢在此吃饭休息。

  中午12时许,这些餐馆陆续开张。记者以游客身份随意走进一家小餐馆,问老板:有没有鱼?当地说“鱼”特指湟鱼。老板先是疑惑地看了记者一眼,接着说:算你运气好,今天早上刚收了十几斤新鲜鱼,一盘90元。过了一会儿,老板从店外面提回一个加盖的小桶,打开一看果然是湟鱼,都不足一筷子长。

  “听说吃湟鱼违法?”老板笑了:都知道不让卖,这附近的餐馆还不是都在卖!几年前,公家的开小车到这里吃鱼,吃完还打包。有的餐馆一天能卖几千元,多的两万元。西宁到格尔木高速开通后,这边车子少了;这两年查得也紧,生意就差了。尤其是今年,公家来吃的少了。不过,大馆子卖湟鱼多的每天能卖上万元。我这小馆子一次进几十斤,卖完再搞。

  “有没有被查处的?”老板又疑惑地瞥了记者一眼:渔政、工商、公安都来查过,还不是照样?发现有人吃湟鱼,餐馆罚6000元,顾客罚3000元。实际上吃湟鱼的都跑掉了。有时给执法人员一些好处,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据了解,顾客点了湟鱼,餐馆老板会在外面望风,他们认识执法人员,发现风吹草动,立刻提醒里面“收拾干净”。一位常年在此跑货运的司机说:在青海湖周边餐馆,一般都能吃到湟鱼。据青海省渔政部门介绍:环湖有118家餐馆加工销售湟鱼。

  从大水桥返回西宁,记者询问收费站、加油站工作人员以及一些商店业主,他们都知道吃湟鱼的地方。西宁一些出租车司机说,市内某些地方常年偷卖湟鱼。每斤15至20元,大的每斤50元。在西宁、海东一带,湟鱼一般在熟人之间交易。也有小贩提着编织袋等,在背街小巷低声叫卖。

  对不法分子惩处力度有限,对食用者缺少查处依据

  由于过度捕捞,青海湖湟鱼一度由最初的32万吨下降到1994年的不足1万吨,濒临灭绝。1998年,湟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1年以来青海湖封湖育鱼,开始禁捕。2011年开始实施第二个为期10年的封湖育鱼,继续禁捕。通过多年保护,目前湟鱼资源恢复到3.5万吨,为原始资源量的11%。

  10多年来,青海渔政等部门共查处案件1400多起,依法判刑35人。今年一季度,青海省渔政总站查处案件10起,打击从未放松。尽管如此,非法捕捞、贩卖、加工和经营湟鱼的现象,从未绝迹。保护湟鱼,为何这么难呢?

  高额利润让一些人紧紧“粘”着湟鱼,不惜以身试法。近些年,每斤湟鱼涨到20元,大的更贵。撒一次网就能捞几千元,餐馆老板赚得更多。暴利之下必有“勇夫”,刚察县一位马姓森林公安民警在执法时,一个盗捕分子竟用冰钻捅向民警,民警当场鲜血直流。

  当前,保护湟鱼的机构不少,涉及农牧、公安和工商等多个部门,但执法环节存在漏洞,惩治力度不大。青海湖面积4300多平方公里,湖岸线360公里。目前,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水上公安局和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合署办公,共和县等环湖4县设有渔政,一共才89人,执法力量有限。共和县渔政站共有9名执法人员,其中4人负责二郎剑景区、大水桥以及180公里湖岸线,很难全覆盖。盗捕者一般夜间出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下网十分隐蔽,取证很困难。

  根据规定,公安、渔政监管非法捕捞、运输,工商负责查处非法加工和经营等,地方派出所协助查处涉鱼治安、刑事案件,环湖地方政府、交通、旅游等部门也负有监管责任。多头管理,各管一段。去年渔政部门到大水桥查餐馆时还被举报“越权”。工商部门则反映:非法经营餐馆点多面广,管好城镇市场都不容易,更别说相隔上百公里的小餐馆了。一位执法部门负责人坦言:监管这边紧、那边松,按下葫芦浮起瓢,存在漏洞。

  一些“内鬼”也让执法打了折扣。据了解,去年以来,有关部门两次对一些偷售湟鱼的餐馆进行检查,结果都扑了空,估计有人通风报信。后来一次执法中,出发前所有参加人员手机被统一收起保管,临时扑向目的地,这次查到了4家违规餐馆。

  此外,对不法分子的惩处力度有限,对食用湟鱼者缺少查处依据。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水上公安局局长何晓林介绍,根据法律规定,一次性盗捕湟鱼50公斤以上者,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实际执法中,取证很困难,违法者一般判几个月,转身就出来了。罚款相对暴利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一些人即使被判刑、拘留,出来后仍会重操旧业。此外,目前对食用湟鱼者缺乏处罚依据。执法时发现有人吃湟鱼,却拿人家没办法。食客转身就溜,换个地方,照吃不误。

  利益链条顶端是食客,拒吃湟鱼是对湟鱼最好的保护

  盗捕、贩运、加工、经营湟鱼的背后只有一个字——钱。有需求才有市场,归根到底,这根黑色利益链条的顶端是那些“吃货”们。试想,假如每个人都管住嘴巴,拒吃湟鱼,湟鱼的经营就不会如此猖獗。

  过去加工、销售湟鱼的主要在青海湖附近的景区,以及109国道沿线的餐馆,相对比较偏远。近些年开始向西宁市以及海东地区平安县等地扩散,吃湟鱼的人群来源更加复杂。

  据青海渔政部门负责人介绍:外地游客、过往司机等流动人口是主要食客,约占七成。一些游客在欣赏高原风光时,总会惦记着湟鱼的美味。部分景点的餐馆因此扬名,在旅游旺季,一盘不足两斤的湟鱼卖400多元。

  近年,西宁、海东等地私房菜、农家乐餐饮很火,这些地方比较私密,成为一些人吃湟鱼的方便之所。

  更可怕的是,部分执法人员也偷偷摸摸吃湟鱼。109国道沿线一些餐馆老板反映,有执法人员穿便衣来吃湟鱼,彼此心知肚明,谁也不说穿。

  今年4月底,青海省农牧厅等部门联合向人们倡议:从我做起,不吃湟鱼,共同呵护美丽的母亲湖。一些环保志愿者说:拒吃湟鱼,是对湟鱼最好的保护!

  记者了解到,目前,环湖地区盗捕湟鱼的涉及24个乡镇共147个村,其中15个村、农场近4000人盗捕较多,屡教不改。其中部分人员来自贫困家庭,为了生计铤而走险。当地政府正在探索异地搬迁、产业扶贫等途径,从根本上解决其增收致富问题,让他们彻底告别“捕鱼经济”。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